【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热管理的
,尤其涉及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新能源客车,例如电动客车等,相较于传统的燃油客车,更有助于实现节能减排,有助于解决能源危机和全球变暖问题。就电动客车而言,其由动力电池提供能量,由电机将电池中的电量转化为驱动力,电控系统用于实现电池和电机的控制,上述三者是电动客车的核心部件。而且,上述三者在工作过程中的热管理还直接影响整车的续航及安全性能。
[0003]目前新能源电动客车的热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普遍应用的技术中,三者的热管理基本上还是相对于车辆的空调系统独立运行,存在能量浪费,利用率不高,影响车辆的续航的问题。
[0004]申请号为CN201811460092.6的专利中,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公开了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和车辆,可以实现对车辆内部、车辆电机、电池包的温度调节,但电池包需要采用制冷剂直接冷却,系统安全系数低,模式切换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及车辆,以解决上述现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热管理系统包括空调装置、第一换热器、电池温控装置、第一选通阀和电机散热装置;所述电池温控装置包括冷媒管路,所述电池温控装置的冷媒管路与电池组件连接,所述电池温控装置的冷媒管路与所述第一选通阀的第一端和第四端连接;所述电机散热装置包括冷媒管路,所述电机散热装置的冷媒管路与电机组件连接;所述电机散热装置的冷媒管路与所述第一选通阀的第二端和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空调装置,以及所述电池温控装置的冷媒管路连接,以使所述空调装置和所述电池温控装置的冷媒管路在所述第一换热器处换热;所述第一选通阀的第一端和第四端可被选通,以在所述电池温控装置的冷媒管路中形成第一冷媒循环;所述第一选通阀的第二端和第三端可被选通,以在所述电机散热装置的冷媒管路中形成第二冷媒循环;所述第一选通阀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及第三端和第四端可被选通,以在所述电池温控装置的冷媒循环管路和所述电机散热装置的冷媒管路中形成第三冷媒循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装置包括压缩机、第二换热器、第三换热器和冷媒循环管路;所述第二换热器设置在车辆的乘员舱内,所述第三换热器设置在车辆的乘员舱外;所述冷媒循环管路包括九个管路,分别为:第一管路,所述第一管路连通所述压缩机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三换热器;第二管路,所述第二管路连通所述第三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第三管路,所述第三管路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所述压缩机的输入端;第四管路,所述第四管路连通所述第三换热器和所述第一换热器;第五管路,所述第五管路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压缩机的输入端;第六管路,所述第六管路连通所述压缩机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第七管路,所述第七管路连通所述第三换热器和所述压缩机的输入端;第八管路,所述第八管路连通所述压缩机的输出端和第一换热器;第九管路,所述第九管路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装置还包括第二选通阀、第三选通阀;所述第二选通阀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和第三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五管路、第八管路连接,所述第三端与所述第五管路连接;所述第三选通阀包括第一端、第二端、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管路、第七管路连接,所述第三端与所述第三管路、第七管路连接,所述第四端与所述第三管路、第六管路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装置还包括闪蒸器,所述闪蒸器连接在所述第二管路和第四管路上,且所述闪蒸器与所述压缩机的输入端连接;在所述闪蒸器和第三换热器之间的第二管路和第四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膨胀阀;在所述闪蒸器和第二换热器之间的第二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膨胀阀;在所述闪蒸器和第一换热器之间的第三管路上设置有第三膨胀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温控装置的冷媒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泵送装置;和/或所述电机散热装置的冷媒管路上设置有第二泵送装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散热装置的冷媒管路上包括并联的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所述第二支路上设置有散热器;所述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的输入端设置有三通阀,所述三通阀具有一个入口端和两个出口端,两个出口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连接,所述三通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的通断。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热管理系统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车辆所处的工作模式切换所述第一换热器和第一选通阀的状态;在车辆的第一工作模式下,车辆的乘员舱、电池组件和电机组件具有降温需求,所述控制模块在第一换热器处控制所述空调装置向电池温控装置的冷媒管路提供冷量,同时,控制所述第一选通阀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连通,第三端和第四端连通;在车辆的第二工作模式下,车辆的乘员舱、电池组件具有升温需求,电机组件具有散热需求,所述控制模块在所述第一换热器处控制所述空调装置向所述电池温控装置的冷媒管路提供热量,同时,控制所述第一选通阀的第一端和第四端连通,第二端和第三端连通;在车辆的第三工作模式下,车辆的乘员舱具有升温需求,电池组件和电机组件具有散热需求,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第一选通阀的第一端和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明珠,张有林,沈军,李珂,谭锋,王瑞强,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