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泵管缓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99833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8: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泵管缓震装置,属于建筑施工设备技术领域,包括缓震部和止挡部,缓震部为圆台形结构,止挡部为圆环形结构,缓震部的小头端朝下放置与楼板上的预留洞贴合,这种结构设计防止缓震部向下移动,缓震部的小头端与止挡部固定连接,防止缓震部向上移动,同时缓震部和止挡部的材质为橡胶,起到吸能缓震的作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使用方木填塞混凝土泵管缝隙造成对楼板震动和损坏泵管的问题。土泵管缝隙造成对楼板震动和损坏泵管的问题。土泵管缝隙造成对楼板震动和损坏泵管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凝土泵管缓震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施工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泵管缓震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混凝土结构施工时,通常使用地泵现浇混凝土楼板,在混凝土浇筑时,混凝土输送泵管经常需要穿过已浇筑完成的混凝土楼板,传统的泵管固定方法是在正负零以上各楼层楼板设置预留洞,在模板支设时,为方便模板拆除,泵管预留洞位置用两块模板安装,泵管洞部位楼板与泵管之间的空隙通长采用短方木填塞,但是此方法在实施过程中,方木在受到长时间的震动挤压后,会挤压混凝土楼板,对楼板产生震动,泵管也会因为震动,在连接部位出现爆管现象,而且方木填塞缝隙后不易拆除,而且会影响楼板上的泵管洞施工,造成施工困难。
[000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方便安装、拆卸,而且能够减小对已完成混凝土楼板震动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了混凝土泵管缓震装置,解决了相关技术中使用方木填塞混凝土泵管缝隙造成对楼板震动和损坏泵管的问题。
[000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本申请提供了混凝土泵管缓震装置,包括缓震部和止挡部,缓震部与止挡部可拆卸连接,缓震部为圆台形结构,止挡部为圆环形结构,缓震部的小头端与止挡部通过螺栓连接。
[0006]进一步的,缓震部的轴心处设有通孔一,止挡部上设有通孔二,通孔一和通孔二大小相同且位置相对应。
[0007]进一步的,通孔一和通孔二的大小与泵管的大小相同,缓震部的高度与楼板的厚度相同,止挡部的直径大于缓震部小头端的直径。
[0008]进一步的,缓震部和止挡部的材质为橡胶。
[0009]进一步的,缓震部的大头端设置有垫圈一,止挡部的底部设置有垫圈二,垫圈一和垫圈二大小相同,缓震部和垫圈一上均设有多个通孔三,止挡部和垫圈二上均设置有和通孔三数量相同且位置相对应的通孔四。
[0010]技术效果:
[0011]本技术提供的混凝土泵管缓震装置,包括缓震部和止挡部,缓震部为圆台形结构,止挡部为圆环形结构,缓震部的小头端与止挡部通过螺栓连接,缓震部的小头端朝下放置与楼板上的预留洞贴合,可以有效防止缓震部向下移动,止挡部与缓震部固定连接,可以有效防止缓震部向上移动,同时缓震部和止挡部的材质为橡胶,可以起到吸能缓震的作用,从而避免了泵管的震动对已浇筑完成的楼板的影响,缓震部和止挡部为螺栓连接,方便拆卸和安装,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混凝土泵管缓震装置,具有方便拆卸和安装的优点,同时能起到吸能缓震的效果,达到保护已浇筑完成的楼板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12]图1:本技术的主视图;
[0013]图2:本技术的俯视图;
[0014]图3:本技术安装使用的剖视图。
[0015]附图标记:缓震部1、止挡部2、泵管3、楼板4、垫圈一5、垫圈二6。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实现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0017]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当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
[001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
[0019]根据图1、图2所示,混凝土泵管缓震装置,包括缓震部1和止挡部2,缓震部1与止挡部2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
[0020]具体的,缓震部1为圆台形结构,一端为大头,另一端为小头,缓震部1的轴心处设有通孔一,用于穿过泵管3,缓震部1的材质为橡胶,橡胶能起到很好的吸能缓震作用,
[0021]具体的,止挡部2为圆环形结构,止挡部2的材质也为橡胶,止挡部的直径大于缓震部1的小头端的直径,止挡部2上设有通孔二,通孔一和通孔二大小相同且位置相对应。
[0022]进一步的,通孔一和通孔二的大小与泵管3的大小相同,缓震部1的高度与楼板4的厚度相同。
[0023]进一步的,缓震部1的大头端粘接有垫圈一5,止挡部2的底部粘接有垫圈二6,垫圈一5和垫圈二6大小相同,缓震部1和垫圈一5上均设有多个用于穿过螺栓的通孔三,止挡部2和垫圈二6上均设置有和通孔三数量相同且位置相对应的通孔四,通孔四用于穿过螺栓,利用螺栓螺母可以将缓震部1固定在止挡部2上。
[0024]在具体使用中,如图3所示,预先在楼板4上开设有预留洞,预留洞的形状和大小与缓震部1相适配,缓震部1放入预留洞中,此时缓震部1的小头端朝下,大头端朝上,先将泵管3穿过止挡部2上的通孔二,然后再穿过缓震部1上的通孔一,此时将通孔四和通孔三的位置调整对齐,最后利用螺栓螺母将缓震部1和止挡部2固定在一起。
[0025]由于缓震部1为圆台形结构,缓震部1的小头端与止挡部2的顶部相接触,这种结构设计可以有效的防止缓震部1向下移动,止挡部2与缓震部1固定连接,可以有效防止缓震部1向上移动,同时缓震部1和止挡部2的材质为橡胶,可以起到吸能缓震的作用,从而避免了泵管3的震动对已浇筑完成的楼板4的影响,缓震部1和止挡部2为螺栓连接,方便拆卸和安装,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混凝土泵管缓震装置,具有方便拆卸和安装的优点,同时能起到吸能缓震的效果,达到保护已浇筑完成的楼板的作用。
[0026]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介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混凝土泵管缓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缓震部和止挡部,缓震部与止挡部可拆卸连接,缓震部为圆台形结构,止挡部为圆环形结构,缓震部的小头端与止挡部通过螺栓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泵管缓震装置,其特征在于,缓震部的轴心处设有通孔一,止挡部上设有通孔二,通孔一和通孔二大小相同且位置相对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泵管缓震装置,其特征在于,通孔一和通孔二的直径与泵管的直径相同,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坤鹏李子轩方学超张文涛穆军科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七局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