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温控器手动复位结构,包括加热管件,其上设置有机械温控器,当管件温度超过设定值时,机械温控器自动断开;复位件,设置在机械温控器上,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对机械温控器上的复位开关进行按压,使机械温控器复位;外壳,其上设置有复位孔,且复位孔的位置与机械温控器的复位开关的位置对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设置复位件,同时在外壳上设置复位孔,在不拆机的情况下对机械温控器进行复位,保证随开随用,同时使用绝缘,操作安全。全。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温控器手动复位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加热装置的配件
,尤其涉及一种温控器手动复位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售的饮水机在方便人们饮用热水的同时,存在很多问题:通常设计中采用温控器对内部电路进行控制,当加热管件温度到达设定温度时,温控器断开,加热管件内的加热部件断电,加热管件内的液态水开始逐渐冷却,从而使加热管件的温度也下降。当下降设定的最底温度时,温控器重新闭合,加热部件通电,对加热管件内的液态水进行再次的加热。这使得在无人饮水的情况下,饮水机也在反复地进行加热,周而复始形成所谓的“千滚水”;这种“千滚水”会令水中的微量元素、矿物质积累形成“不可溶微粒”;进而所述“不可溶微粒”便会堵塞出水口使引水机内部积累水垢、细菌并且难以清洗。而且长期使用“千滚水”会将“千滚水”内含有的重金属、砷化物等有害物质进入人体,久饮会危害胃肠健康;况且饮水机一直处于待加热或加热状态,所以非常浪费电能。
[0003]如果在加热管件内设置机械式的温控器,可以在需要加热时对温控器进行复位,避免了“千滚水”的可能,但同时,由于温控器设置在加热管件内部,需要加外壳拆卸才能对温控器进行复位,操作极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温控器手动复位结构,
[0005]一种温控器手动复位结构,包括,
[0006]加热管件,其上设置有机械温控器,当管件温度超过设定值时,机械温控器自动断开;
[0007]复位件,设置在机械温控器上,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对机械温控器上的复位开关进行按压,使机械温控器复位;
[0008]外壳,其上设置有复位孔,且复位孔的位置与机械温控器的复位开关的位置对应。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手动对机械温控进行复位,从而接通电路,并且无需对外壳进行拆除,操作方便,使用安全。
[0010]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复位件包括有弹性复位区,所述弹性复位区上衔接有按压部,按压部与机械温控器上复位开关的位置对应。
[0011]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复位区包括一弧形段,所述弧形段的两个端部设置有衔接边;所述按压部通过所述衔接边成型在所述弧形段的端部。
[0012]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衔接边包括第一衔接边和第二衔接边,所述第一衔接边朝向所述弹性复位区的中心弯折,所述第二衔接边朝向所述弹性复位区域的外侧弯折;所述按压部设置在所述第一衔接边上。
[0013]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复位件还包括有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衔
接在所述第二衔接边上,并且和机械温控器固定设置。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固定支架,将复位件固定到机械温控器上,保证在使用过程中按压部的位置相对机械温控器上的复位开关不会产生滑移导致按压不准确。
[0015]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支架包括支架环和支架脚,所述支架脚通过支架环朝向温控一侧延伸成侧壁形成。
[0016]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架脚和所述支架环之间还设有加强壁。
[0017]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按压部的端面高于所述弹性复位段的端面设置。
[0018]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按压部上设置有按压槽,所述复位孔的位置与所述按压槽位置对应。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按压槽,使工具从复位孔伸入时直接伸入到按压槽内,保证按压位置的准确度,同时避免了在按压过程中产生滑移。
[0020]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复位件为塑料件。
[002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设置复位件,同时在外壳上设置复位孔,在不拆机的情况下对机械温控器进行复位,保证随开随用,同时使用绝缘,操作安全。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复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复位件和机械温控器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复位件和机械温控器连接的等轴测剖视图。
[0026]图5为复位件和机械温控器在加热管件内安装结构的剖视图。
[0027]附图上标注:100、外壳;101、复位孔;
[0028]200、加热管件;
[0029]300、机械温控器;310、复位开关;
[0030]400、复位件;410、弹性复位区;420、按压部;421、按压槽;430、固定支架;431、支架环;432、支架脚;440、加强壁;
[0031]a、第一衔接边;b、第二衔接边。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实现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0033]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温控器手动复位结构。
[0034]参照图1和图5所示,包括,
[0035]加热管件200,其上设置有机械温控器300,当管件温度超过设定值时,机械温控器300自动断开;
[0036]复位件400,设置在机械温控器300上,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对机械温控器300上的复位开关310进行按压,使机械温控器300复位;
[0037]外壳100,其上设置有复位孔101,且复位孔101的位置与机械温控器300的复位开关310的位置对应。
[0038]以上为本实施例的基础方案。当加热管件200的温度到达机械温控器300的设定温度时,机械温控器300断开,使加热管件200内的加热器不通电,此时加热管件200内的液态水开始冷却,从而加热管件200表面的温度也开始降低。需要再次对加热管件200内的液态水进行加热时,需要对机械温控进行复位,接触细小的工具插入到外壳100上的复位孔101内,并且按压外壳100内部的复位件400,使复位件400对机械温控器300上的复位开关310进行按压打开,从而使机械温控器300闭合。
[0039]优选的,所述复位件400为塑料件。
[0040]塑料件的导热性差,并且绝缘,避免在接触机械温控器300的过程中传递热量或者使机械温控器300漏电,保证操作安全。
[0041]参照图2所示,具体的,为了使复位件400能够靠近机械温控器300的复位开关310,从而对复位开关310进行按压,所述复位件400包括有弹性复位区410,所述弹性复位区410上衔接有按压部420,按压部420与机械温控器300上复位开关310的位置对应。
[0042]当工具对按压部420进行施力按压时,弹性复位区410变形,使按压部420靠近机械温控器300直至与机械温控器300接触后对机械温控器300的复位开关310进行按压。
[0043]优选的,所述按压部420的端面高于所述弹性复位段的端面设置。
[0044]所述按压部4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温控器手动复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管件(200),其上设置有机械温控器(300),当管件温度超过设定值时,机械温控器(300)自动断开;复位件(400),设置在机械温控器(300)上,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对机械温控器(300)上的复位开关(310)进行按压,使机械温控器(300)复位;外壳(100),其上设置有复位孔(101),且复位孔(101)的位置与机械温控器(300)的复位开关(310)的位置对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器手动复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件(400)包括有弹性复位区(410),所述弹性复位区(410)上衔接有按压部(420),按压部(420)与机械温控器(300)上复位开关(310)的位置对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控器手动复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复位区(410)包括一弧形段,所述弧形段的两个端部设置有衔接边;所述按压部(420)通过所述衔接边成型在所述弧形段的端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温控器手动复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边包括第一衔接边(a)和第二衔接边(b),所述第一衔接边(a)朝向所述弹性复位区(410)的中心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军,徐洋,胡孟溪,郑丽燕,桂雨辰,张宏泽,胡鑫涛,金国斌,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祈禧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