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共鸣技术领域,公开了基于共鸣法利用智能手机Phyphox软件测声速的装置,包括操作台,所述操作台上端面一侧固定设置有底座,所述操作台上端面两侧均固定设置有支架,所述底座上端面固定设置有声音振幅接收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使用透明的PC管作为共鸣管并在共鸣管上直接设置刻度尺,方便读取共鸣位置,取材方便,实验中所使用的材料都是生活中能够轻易找到的且该装置制作简单,使用智能手机软件Phyphox软件中的音频发生器取代音叉来发出固定频率的声音,方便快捷且每次发出声音的响度可以固定,减小了因声音响度变化造成的实验误差,且用Phyphox软件测量声音振幅,能够更加准确地找到共鸣位置,相比于传统测量方法,减小了实验误差。减小了实验误差。减小了实验误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共鸣法利用智能手机Phyphox软件测声速的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共鸣
,尤其涉及基于共鸣法利用智能手机Phyphox软件测声速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共鸣是指物体因而发声的现象,人们在进行声音传播速度的测量时,多采用共鸣管测声音传播速度,共鸣管通过配合音叉,敲击音叉,使音叉发出声音,音叉发声的过程中从上往下缓慢移动蓄水桶,使共鸣管内的液面高度变化,共鸣管液面高度变化的过程中要仔细听声音的变化,当听到的声音最大时记录下此时的液面高度,该位置就是音叉发出声音的共鸣点,按照此步骤再进行三次实验,至少找出四个共鸣点,以这四个共鸣点来计算出声音的传播速度。
[0003]然而传统共鸣管配合音叉的方法测声音的传播速度存在一些弊端,首先,音叉发出的声音频率是固定的,但是每次敲击音叉的力度很难把握,不能保证每次敲击音叉的力度都一样,所以每次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就不一样,导致在实验时对共鸣位置的判断存在误差,且由于判断液面是否位于共鸣位置靠实验者的耳朵来听,实验者对声音的敏感度不同也会造成误差,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基于共鸣法利用智能手机Phyphox软件测声速的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基于共鸣法利用智能手机Phyphox软件测声速的装置,使用透明的PC管作为共鸣管并在共鸣管上直接粘贴刻度尺,方便读取共鸣位置,取材方便,实验中所使用的材料都是生活中能够轻易找到的且该装置制作简单,使用智能手机软件Phyphox软件中的音频发生器取代音叉来发出固定频率的声音,方便快捷且每次发出声音的响度可以固定,减小了因声音响度变化造成的实验误差,且用Phyphox软件测量声音振幅,能够更加准确地找到共鸣位置,相比于传统测量方法,减小了实验误差。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基于共鸣法利用智能手机Phyphox软件测声速的装置,包括操作台,所述操作台上端面一侧固定设置有底座,所述操作台上端面两侧均固定设置有支架,所述底座上端面固定设置有声音振幅接收器,所述支架上端面固定设置有共鸣管;
[0007]所述共鸣管内部底端面滑动设置有音频发生器,所述共鸣管内壁靠后侧嵌入设置有刻度尺,所述音频发生器的两端中点处均固定设置有细线;
[000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共鸣管装置,使声波形成稳定的驻波,测定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用Phyphox软件中的音频发生器播放固定频率的声源,在刻度尺零刻度线一端的共鸣管的管口放置声音振幅接收器,使用音频发生器发出的声音振幅功能,并用细线从零刻度线一端往另一端缓慢拉动,从而在移动过程中观察声音振幅。
[0009]进一步地,所述共鸣管用长度约为1.30米、内径约为0.09米的PC管制作成共鸣管,要求共鸣管内径大于音频发生器宽度;
[001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为测声速时内部音频发生器提供移动空间,且设定最大距离,方便测定和记录数据。
[0011]进一步地,所述声音振幅接收器和音频发生器均为安装有phyphox软件的智能手机;
[00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取材方便,所使用的材料都是生活中能够轻易找到的且该装置制作简单。
[0013]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水平高度与共鸣管水平中点位置等高且平行;
[00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共鸣管零刻度处管口处放置一个高度与共鸣管中心水平的底座,方便底座上端的声音振幅接收器进行采集数据工作。
[0015]进一步地,所述共鸣管与操作台的台面呈水平一致,所述操作台为水平状;
[00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共鸣管固定在支架上,且与操作台水平平行,有利于避免在移动共鸣管内的音频发生器的过程中发生位置变化而影响测量结果。
[0017]进一步地,所述共鸣管内壁各处均为正圆形且共鸣管外壁为平整光滑面;
[001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共鸣管内部各处都要保证为一个正圆,不能有被压扁的地方,以防止影响管声波的传播。
[0019]进一步地,所述音频发生器下端面外接卡设有套壳且套壳下端面为光滑平整面;
[002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减少音频发生器与共鸣管内壁的摩擦力,移动时更方便。
[0021]进一步地,所述刻度尺采用数据清晰的刻度尺且宽度小于共鸣管后侧面;
[002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准确读取数据且确保刻度尺不妨碍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可安装在共鸣管内。
[0023]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4]1、本技术提出的基于共鸣法利用智能手机Phyphox软件测声速的装置,通过使用安装有phyphox软件的智能手机、PC管制作的共鸣管、细线以及采用适当材料制成的底座和支架,从而达到取材方便,所使用的材料都是生活中能够轻易找到的且该装置制作简单,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快捷。
[0025]2、本技术提出的基于共鸣法利用智能手机Phyphox软件测声速的装置,通过使用智能手机软件Phyphox软件中的音频发生器取代音叉来发出固定频率的声音,方便快捷且每次发出声音的响度可以固定,减少了因声音响度变化造成的实验误差,且使用Phyphox软件测量声音振幅,能够更加准确地找到共鸣位置,相比于传统测量方法,这一改进减小了实验误差。
[0026]3、本技术提出的基于共鸣法利用智能手机Phyphox软件测声速的装置,通过使用透明的PC管作为共鸣管并在共鸣管上直接嵌入有数据清晰的刻度尺,方便使用时读取共鸣位置。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基于共鸣法利用智能手机Phyphox软件测声速的装置的
轴测示意图;
[0028]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传统共鸣管测声速原理图;
[0029]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基于共鸣法利用智能手机Phyphox软件测声速的装置的声音振幅频率图;
[0030]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基于共鸣法利用智能手机Phyphox软件测声速的装置的声波频率为800Hz时的共鸣位置记录图。
[0031]图例说明:
[0032]1、声音振幅接收器;2、音频发生器;3、共鸣管;4、刻度尺;5、底座;6、细线;7、支架;8、操作台。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4]参照图1
‑
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基于共鸣法利用智能手机Phyphox软件测声速的装置,包括操作台8,操作台8上端面一侧固定设置有底座5,操作台8上端面两侧均固定设置有支架7,底座5上端面固定设置有声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共鸣法利用智能手机Phyphox软件测声速的装置,包括操作台(8),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台(8)上端面一侧固定设置有底座(5),所述操作台(8)上端面两侧均固定设置有支架(7),所述底座(5)上端面固定设置有声音振幅接收器(1),所述支架(7)上端面固定设置有共鸣管(3);所述共鸣管(3)内部底端面滑动设置有音频发生器(2),所述共鸣管(3)内壁靠后侧嵌入设置有刻度尺(4),所述音频发生器(2)的两端中点处均固定设置有细线(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共鸣法利用智能手机Phyphox软件测声速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共鸣管用长度约为1.30米、内径约为0.09米的PC管制作成共鸣管,要求共鸣管内径大于音频发生器宽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共鸣法利用智能手机Phyphox软件测声速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声音振幅接收器(1)和音频发生器(2)均为安装有phyphox软件的智能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德都,李世平,刘艳,王冬冬,杨正涛,
申请(专利权)人:楚雄师范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