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水过滤收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99405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8: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雨水收集装置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雨水过滤收集装置,包括机身,所述机身的顶部开设有进水口,所述机身的顶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过滤板,所述第一过滤板的内部设有位于进水口上方的第一滤网,所述第一过滤板的底部开设有位于第一滤网前后两侧的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连接座,所述机身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呈前后对称分布的轴座。该雨水过滤收集装置,具备便于清理等优点,解决了现有的雨水过滤收集装置,其顶部附着的树叶或杂物需要通过手动进行清理,清理起来较为麻烦,且其过滤装置一般固定安装于机身内部,导致清理困难,长期不清理会导致过滤效果变差的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雨水过滤收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雨水收集装置
,具体为一种雨水过滤收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雨是一种自然降水现象,是由大气循环扰动产生的,是地球水循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几乎所有的远离河流的陆生植物补给淡水的唯一方法。从天上掉下雨滴,有大有小,有快有慢,地球表面水蒸发上升遇冷形成了雨。雨是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淡水资源,随着时代的进步,地球上的水资源逐渐匮乏,因此出现了各种雨水过滤收集装置对雨水进行过滤和收集以便日常使用。
[0003]现有的雨水过滤收集装置,其顶部附着的树叶或杂物需要通过手动进行清理,清理起来较为麻烦,且其过滤装置一般固定安装于机身内部,导致清理困难,长期不清理会导致过滤效果变差,故而提出一种雨水过滤收集装置来解决上述所提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雨水过滤收集装置,具备便于清理等优点,解决了现有的雨水过滤收集装置,其顶部附着的树叶或杂物需要通过手动进行清理,清理起来较为麻烦,且其过滤装置一般固定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雨水过滤收集装置,包括机身(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1)的顶部开设有进水口(2),所述机身(1)的顶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过滤板(3),所述第一过滤板(3)的内部设有位于进水口(2)上方的第一滤网(4),所述第一过滤板(3)的底部开设有位于第一滤网(4)前后两侧的第三滑槽(5),所述第三滑槽(5)的内部滑动连接有连接座(6),所述机身(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呈前后对称分布的轴座(7),所述机身(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位于两个所述轴座(7)之间的双头电机(8),所述双头电机(8)的两个输出端均固定连接有转动杆(9),两个所述转动杆(9)的向背一侧均与两个轴座(7)转动连接,两个所述转动杆(9)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位于两个轴座(7)之间的活动杆(30),所述活动杆(30)与连接座(6)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过滤板(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位于第一滤网(4)右侧的气缸(31),所述气缸(3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与第一过滤板(3)相接触的清洁刷(32),机身(1)的内腔前侧壁和内腔后侧壁固定连接有同一个第一疏水板(10),所述机身(1)的内腔前侧壁和内腔后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同一个位于第一疏水板(10)右侧的第二疏水板(11),所述机身(1)的内侧设有沉淀池(12),所述第二疏水板(11)的底部延伸至沉淀池(12)的内侧,所述机身(1)的内侧设有位于沉淀池(12)右侧的过滤池(13),所述沉淀池(12)与过滤池(13)之间隔板(14)间隔开,所述隔板(14)的前后两侧分别与机身(1)的内腔前侧壁和内腔后侧壁固定连接,所述隔板(14)的底部与机身(1)的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隔板(1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一端延伸至过滤池(13)内侧的第一电磁阀(15),所述第一电磁阀(15)的左侧与沉淀池(12)的内侧连通,所述机身(1)内部插接有位于第一电磁阀(15)下方且一端延伸至机身(1)右侧的第二过滤板(16),所述第二过滤板(16)的内部设有位于机身(1)内侧的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洪明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高景行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