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便高效的发酵罐取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99049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8: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取样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简便高效的发酵罐取样装置,该取样装置包括取样瓶、导液管和排气管。排气管一端连接至发酵罐内,排气管在发酵罐外的部分可截止或导通的状态。取样瓶设置在发酵罐上端;导液管两端分别连接取样瓶内和发酵罐内,导液管连接在发酵罐的一端可截止或导通的状态。在使用时,先通过导液管与排气管的截止操作,发酵罐内压力上升,再使导液管导通,使发酵罐内样液通过导液管进入到取样瓶中,而后使排气管导通,阻断样液继续流入取样瓶,再将导液管两端截止后并剪断,对断口处进行截止,最后取下取样瓶即可完成取样,结构简单,操作便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组件少,操作简便实用,对操作者要求低,效率高,安全可靠。全可靠。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简便高效的发酵罐取样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取样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简便高效的发酵罐取样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发酵工程广泛应用于医疗、食品、农业、环境保护等领域。发酵罐是进行微生物发酵的反应器,是发酵工程的关键设备。在发酵过程中,通常需要对发酵液进行取样检测。目前常见的取样方式步骤较为复杂,所需组件较多,对操作者要求较高,不便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简便高效的发酵罐取样装置。
[0004]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简便高效的发酵罐取样装置,其中,该取样装置包括:
[0006]一端连接至发酵罐内的排气管,所述排气管在发酵罐外的部分可截止或导通的状态;
[0007]设置在发酵罐上端的取样瓶;以及,
[0008]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取样瓶内和所述发酵罐内的导液管,所述导液管连接在所述发酵罐的一端可截止或导通的状态。
[0009]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导液管为柔性材质,且所述导液管靠近所述发酵罐的一端折叠后形成截止状态,未折叠形成导通状态。
[0010]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导液管的截止状态通过扎带扎紧。
[0011]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发酵罐侧面设有视镜,所述导液管和所述发酵罐连接的一端位于发酵罐的视镜以下。
[0012]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排气管为柔性材质,且所述排气管在所述发酵罐外的部分折叠后形成截止状态,未折叠形成导通状态。
[0013]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发酵罐顶部设置上部把手,所述取样瓶可拆卸设置于所述上部把手上。
[0014]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取样瓶通过扎带扎紧固定在所述上部把手上。
[0015]由上述对本技术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该取样装置包括取样瓶、导液管和排气管。排气管一端连接至发酵罐内,排气管在发酵罐外的部分可截止或导通的状态。取样瓶设置在发酵罐上端;导液管两端分别连接取样瓶内和发酵罐内,导液管连接在发酵罐的一端可截止或导通的状态。在使用时,先通过导液管与排气管的截止操作,发酵罐内压力上升,再使导液管导通,使发酵罐内样液通过导液管进入到取样瓶中,而后使排气管导通,阻断样液继续流入取样瓶,再将导液管两端截止后并剪断,对断口处进行截止,最后取下取样瓶即可完成取样,结构简单,操作便捷,本技术组件少,操作简便实用,对操作者要求低,效率高,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导液管两端连接至取样瓶与发酵罐上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图2中A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图2中B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1]如附图1和2所示,一种简便高效的发酵罐取样装置其中,该取样装置包括取样瓶1、导液管3和排气管4。
[0022]如附图2所示,所述排气管4一端连接至发酵罐6内,所述排气管4在发酵罐6外的部分可截止或导通的状态,其中,所述排气管4为柔性材质,具体可以是由硅胶制成,具有良好韧性与弹性,且所述排气管4在所述发酵罐6外的部分折叠后形成截止状态,未折叠形成导通状态。其中,所述排气管4为导通状态时,该排气管4用于排放出所述发酵罐6内发酵反应过程中所产生的多余废气,避免所述发酵罐6内高压爆裂。
[0023]如附图2、3和4所示,所述取样瓶1设置在发酵罐6上端,所述导液管3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取样瓶1内和所述发酵罐6内,并且所述导液管3连接在所述发酵罐6的一端可截止或导通的状态。其中,所述导液管3为柔性材质,具体可以是由硅胶制成,具有良好韧性与弹性,且所述导液管3靠近所述发酵罐6的一端折叠后形成截止状态,未折叠形成导通状态,并且所述导液管3的截止状态通过扎带5扎紧,以阻止所述发酵罐6内的营养液通过所述导液管3进入所述取样瓶1内。并且所述取样瓶1的瓶口用硅胶塞12塞紧、密封,避免取样瓶1内的样品被污染,从而保证样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0024]如附图2和4所示,所述发酵罐6侧面设有视镜62,所述导液管3和所述发酵罐6连接的一端位于发酵罐6的视镜62以下,其中,所述视镜62为透明材质,具体可以是透明的钢化玻璃制成,具有良好的可视性,在使用时,通过所述视镜62可观察到所述发酵罐6内营养液的液位,保证所述发酵罐6内的营养液始终能够漫过所述导液管3连接至所述发酵罐6的一端,从而保证所述导液管3能够顺利取样。进一步的,如附图2和3所示,所述发酵罐6顶部设置上部把手61,所述取样瓶1可拆卸设置于所述上部把手61上,具体的说,所述取样瓶1通过扎带5扎紧固定在所述上部把手61上,所述扎带5的设置,可增强所述取样瓶1与所述发酵罐6的连接稳定性,降低所述取样瓶1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松动,从所述发酵罐6上掉落、碎裂,影响使用,而当需要取下所述取样瓶1时,只需剪断扎带5即可,无需过多的工具,便于所述取样瓶1的操作。
[0025]综上所述,本技术在使用时,先用斜口钳等工具轻轻剪断所述导液管3连接在所述发酵罐6的一端上的扎带5,一手握住折叠的所述导液管3,使所述导液管3依然保持截止状态,再另一手将连接至所述发酵罐6上的所述排气管4折叠起来握住,使所述排气管4为截止状态,而后向所述发酵罐6内通入无菌空气,使所述发酵罐6内压力上升;约10秒后,松开折叠的所述导液管3,此时,所述发酵罐6内的营养液在罐内压力的作用下,样液通过所述导液管3进入到所述取样瓶1中;待样液占所述取样瓶1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容积时,重新折叠所述导液管3,再放松所述排气管4,使所述排气管4为导通状态,阻断样液继续流入所
述取样瓶1,并用新的扎带5扎紧重新折叠的所述导液管3;再用斜口钳等工具,剪断所述上部把手61上固定所述取样瓶1的扎带5,将连接在所述取样瓶1一端上的所述导液管3折叠两道,每道均用新的扎带5扎紧;再用剪刀剪断靠近所述取样瓶1的扎带5的后方导液管3,将取样瓶1、被剪至所述取样瓶1上的一段导液管3以及扎紧该段导液管3的扎带5从发酵罐6上取下;最后用75%酒精棉包住另一段导液管3的断口处,用新的扎带5扎住酒精棉,完成取样。并且在取样过程中,由于所述排气管4的截止时间短,只需通过人工手动折叠、截止即可,节约所述扎带5的使用。结构简单,操作便捷,本技术组件少,操作简便实用,对操作者要求低,效率高,安全可靠。
[0026]上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技术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技术保护范围的行为。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简便高效的发酵罐取样装置,其中,该取样装置包括:一端连接至发酵罐内的排气管,所述排气管在发酵罐外的部分可截止或导通的状态;设置在发酵罐上端的取样瓶;以及,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取样瓶内和所述发酵罐内的导液管,所述导液管连接在所述发酵罐的一端可截止或导通的状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简便高效的发酵罐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液管为柔性材质,且所述导液管靠近所述发酵罐的一端折叠后形成截止状态,未折叠形成导通状态。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简便高效的发酵罐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液管的截止状态通过扎带扎紧。4.如权利要求1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艺辉何世行苏伟平游贵南杨志超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嘉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