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养捕一体化增养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98691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8:04
本发明专利技术颠覆传统浮筏、底播增殖等固有模式,提供一种育养捕一体化增养殖方法,实现大规模的海底贝类、海参等育养捕一体化健康养殖。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了海底设施养殖,避免了浮筏等海面养殖污损生物的大量附着,造成养殖设施透水性减弱、影响养殖效果、增加劳动强度和工作量等不利因素;同时替代底播增殖贝类、海参等经济物种拖网、潜水采收模式,大幅降低人工成本及劳动强度,保护了海底生态,减少了传统管理及采捕作业对海底的破坏,满足渔业现代化的发展需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育养捕一体化设施独特的结构设计,易于加工、搬运和投放,在海域内可连排投放作业,适合开展规模化生产养殖,极大地降低了养殖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及收益。提高了生产效率及收益。提高了生产效率及收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育养捕一体化增养殖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海水养殖
,涉及一种贝类、海参等经济物种的沉底式立体生态混养模式,具体涉及一种育养捕一体化增养殖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自然资源环境以及现代渔业产业发展需求,中国的渔业生产己经开始从“以捕为主”向“以养为主”的方向发展,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设施养殖作为普遍使用的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在较大的水域里面进行养殖,利用天然的环境,具有减少人为干预(换水、投喂)、降低投入成本等优点,相较于传统圈养,设施养殖更加方便采收;养殖设施养殖将是今后海洋养殖生态健康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生产方式,也是我国近几年对渔业结构的调整,对加速渔业产业建设的进程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举措。
[0003]目前使用的养殖设施多为水面漂浮式,其存在很多的不足:一是,养殖设施处于上水层,养殖底栖物种更容易受水温、光照、波浪干扰,同时饵料下沉不易获取,影响生长;二是,占用大量海面影响通航;三是,大面积使用塑料/泡沫制品,造成环境污染;四是,上水层容易形成污损生物的大量附着,造成养殖设施透水性减弱,影响养殖效果,且增加劳动强度和工作量;五是,北方冬季产生大量浮冰,容易对养殖设施造成损坏,故而在北方海域推广受限。因此,亟需开发一种新的生态健康的新型养殖模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颠覆了传统养殖设施的固有模式,提供一种生态化、装备化、规模化的育养捕一体化增养殖方法,用于实现大规模的海底贝类、海参等育养捕一体化健康养殖。
[0005]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育养捕一体化增养殖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选择养殖海区以水深大于6米的开放海区作为养殖区域,水温、盐度适宜养殖目标品种生长,海域底质承载力20kpa以上,海流平均流速不高于1.5m/s;(2)运输及组装育养捕一体化增养殖笼架将目标增养殖品种苗种,以及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标准组件运输至计划投放的养殖海区附近的投放船上,进行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的现场组装;所述的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标准组件为若干镀锌的角钢和/或钢板制成的钢结构单元,若干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标准组件装配成双层结构的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上层空间内安装贝类养殖设施,下层空间安装有采捕底网;采捕底网承接贝类养殖设施的排泄物,并设置有多个喇叭型由外向内凹陷的收缩口,即凹陷进入采捕底网内的收缩口边缘小且与采捕底网相连,海参、海螺能够通过收缩口进入到采捕底网且不能逃出;将目标增养殖品种苗种装入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
(3)搭建育养捕一体化增养殖设施通过带有收放平台的投放船,将装有目标增养殖品种苗种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投放至选择的养殖海区,多个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坐底式连排置于海底;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顶部通过吊绳连接浮标,连排设置的两端的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的顶部浮标位于海平面上,中间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的顶部浮标位于海平面下,在保证海面通航的基础上便于定位;所述的收放平台安装在投放船船体上,收放平台设置有收放孔,收放孔直径大于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的直径,对应收放孔设置有吊装设备,能够吊装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垂直通过收放孔精准投放至海底预设位置;(4)养殖管理完成育养捕一体化增养殖设施搭建一周后,进行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稳定性校验;根据目标增养殖品种的养殖周期,进行养成情况检验,了解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内目标养殖品种及采捕的生物生长存活等情况;(5)采收目标养殖品种达成商品规格后,投放船通过定位浮标定位,通过收放平台的吊装设备和收放孔,将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从养殖海区海底吊装至收放平台,采收达到商品规格的产品,不采收未达到商品规格的养殖和捕捞品种,同时投放新的养殖苗种,将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重新投放至养殖海区,重复步骤(1),进入新一轮增养殖周期。
[0006]优选地,所述的收放平台的收放孔设置有活动盖板。
[0007]优选地,所述的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上安装水下监控设备,水下监控设备连接陆上监控平台,便于增养殖管理的实时监控管理。
[0008]优选地,所述的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顶部水平面内交错设置“井”字形横向支架,具备刚性吊梁的功能,有效缩短装置吊装点间距,避免大型笼架起重时吊点过宽造成的挤压变形;“井”字形横向支架顶部设置吊环,便于连接吊绳;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底部设置底部支撑柱,用于缓冲海底沉降和淤积;所述贝类养殖设施可拆卸安装在上层养殖笼架空间内;所述采捕底网可拆卸安装在下层养殖笼架空间内。
[0009]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采捕底网为多个,通过其刚性框架可拆卸安装在立方体框架底层及其横向支架上,每个采捕底网设置多个喇叭型由外向内凹陷的收缩口,便于海参、海螺采捕。
[0010]优选地,所述的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下层可拆卸安装有多个采捕底网,每个采捕底网设置有收缩开口;养殖笼架下层养殖笼架空间外围沿采捕底网四周边缘倾斜设置网片爬梯,且网片爬梯上边缘高于采捕底网边缘,用于海参、海螺等通过网片爬梯入到采捕底网内,不能逃逸。
[0011]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采捕底网、网片爬梯为无结网配合钢性框架制作而成,即周边为刚性框架支撑,中间为无结网柔性平面,采苗底网从边缘向内自然倾斜。
[0012]优选地,所述的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上层空间的“井”字形横向支架上间隔设置贝类养殖设施的固定安装孔或安装钩,用于贝类养殖设施的绑定安装。
[0013]优选地,所述的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的底部支撑柱和其纵向立柱为一体结构。
[0014]优选地,所述若干钢结构单元通过角连接件和连接件连接固定;角连接件和连接
件上设置有螺纹孔,便于加固钢结构单元的定位固定连接。
[0015]优选地,所述的采捕底网内部铺设培养基,培养基采用PP管材横向开孔加工而成,为海参苗种提供栖息场所,使装置具备海参幼苗底播养殖功能。
[0016]本专利技术可实现大规模的海底贝类、海参等育养捕一体化立体生态养殖。沉底连排投放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笼架分层设置,上层装入贝类苗种,在海底透水性好的框架空间内自然滤食生长,贝类生长产生大量排泄物,沉积到框架底部的采捕底网内,为下层海参提供了更加充足的饵料,同时诱食周围的海参、海螺等生物进入到下层采捕底网内,采捕底网为单向进入结构,海参、海螺进入采捕底网内部且不易逃脱,在采捕底网内继续生长,从而实现育养捕一体化功能。
[0017]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1. 颠覆传统浮筏、底播增殖等固有模式,提供一种沉底式育养捕一体化海底设施养殖生产模式,实现大规模的海底贝类、海参等育养捕一体化健康养殖;相对于浮筏养殖,本专利技术避免了污损生物的大量附着造成养殖设施透水性减弱、影响养殖效果、增加劳动强度和工作量等不利因素;同时替代底播增殖贝类、海参等经济物种拖网、潜水采收模式,大幅降低人工成本及劳动强度,保护了海底生态,大幅降低人工成本及劳动强度,减少了传统管理及采捕作业对海底的破坏,满足渔业现代化的发展需求;2. 育养捕一体化设施独特的结构设计实现大规模海底多品种的立体化、生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育养捕一体化增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1)选择养殖海区以水深大于6米的开放海区作为养殖区域,水温、盐度适宜养殖目标品种生长,海域底质承载力20kpa以上,海流平均流速不高于1.5m/s;(2)运输及组装育养捕一体化增养殖设施将目标增养殖品种苗种,以及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标准组件运输至计划投放的养殖海区附近的投放船上,进行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的现场组装;所述的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标准组件为若干镀锌的角钢和/或钢板制成的钢结构单元,若干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标准组件装配成双层结构的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上层空间内安装贝类养殖设施,下层空间安装有采捕底网;采捕底网承接贝类养殖设施的排泄物,并设置有多个喇叭型由外向内凹陷的收缩口,即凹陷进入采捕底网内的收缩口边缘小且与采捕底网相连,海参、海螺能够通过收缩口进入到采捕底网且不能逃出;将目标增养殖品种苗种装入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3)搭建育养捕一体化增养殖设施通过带有收放平台的投放船,将装有目标增养殖品种苗种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投放至选择的养殖海区,多个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坐底式连排置于海底;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顶部通过吊绳连接浮标,连排设置的两端的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的顶部浮标位于海平面上,中间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的顶部浮标位于海平面下,在保证海面通航的基础上便于定位;所述的收放平台安装在投放船船体上,收放平台设置有收放孔,收放孔直径大于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的直径,对应收放孔设置有吊装设备,能够吊装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垂直通过收放孔精准投放至海底预设位置;(4)养殖管理完成育养捕一体化增养殖设施搭建一周后,进行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稳定性校验;根据目标增养殖品种的养殖周期,进行养成情况检验,了解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内目标养殖品种及采捕的生物生长存活等情况;(5)采收目标养殖品种达成商品规格后,投放船通过定位浮标定位,通过收放平台的吊装设备和收放孔,将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从养殖海区海底吊装至收放平台,采收达到商品规格的产品,不采收未达到商品规格的养殖和捕捞品种,同时投放新的养殖苗种,将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重新投放至养殖海区,重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学伟马跃杨旭侯艳伟柴亚强贾爱军柴海文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五合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