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频器内部控温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8481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8: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变频器降温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变频器内部控温结构,包括变频器及变频器内部设置的元器件,所述变频器底部设有底座,所述底座上开设有阶梯槽,且所述阶梯槽底壁贯通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上方设有散热座,所述散热座与阶梯槽相适配,所述散热座底面设有若干散热片,所述散热片贯穿开口并向下延伸,所述散热座顶面设有导热板,所述导热板与变频器的内部元器件相贴合,通过导热板与变频器内的元器件接触,将热量传递置导热板上,而散热座与散热片采用开放式设计,使热量再传递至散热片上,由于散热片悬空设计,使得能够快速对热量进行排散,从而实现降温控温,本方案结构新颖,操作简便,能够提升变频器的散热效率,提升散热效果。升散热效果。升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频器内部控温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变频器降温
,具体为一种变频器内部控温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变频器应用广泛,靠内部IGBT的开断来调整输出电源的电压和频率,根据电机的实际需要来提供其所需要的电源电压,进而达到节能、调速的目的,另外,变频器还有很多的保护功能,如过流、过压、过载保护等等。
[0003]目前,在对变频器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变频器内置有复杂电路元器件,使得运行时,调节电压及频率,使元器件易发热,而现有的散热多通过变频器两侧或底部的散热孔排热,导致排热效率较低,降温控温效果不佳。
[0004]因此,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有必要研发一种变频器内部控温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变频器内部控温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变频器内部控温结构技术方案,包括变频器及变频器内部设置的元器件,所述变频器底部设有底座,所述底座上开设有阶梯槽,且所述阶梯槽底壁贯通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上方设有散热座,所述散热座与阶梯槽相适配,所述散热座底面设有若干散热片,所述散热片贯穿开口并向下延伸,所述散热座顶面设有导热板,所述导热板与变频器的内部元器件相贴合,所述底座底部设有支架,所述支架呈直角状设置,且支架上设有装配口。
[0008]优选的,所述支架设有多个,且多个支架呈矩形状分布于底座底边,所述支架的竖直面高度大于散热片伸出的高度。
[0009]优选的,若干所述散热片之间设有降温机构,所述降温机构包括循环盒,所述循环盒内注有冷却液,所述循环盒盒壁上设有循环水泵,所述循环水泵与循环盒相连通,所述底座下方设有S型换热管,所述S型换热管上分别设有注入端与排出端,所述注入端与循环水泵输出端相连通,所述排出端与循环盒相连通。
[0010]优选的,所述S型换热管每条横向管道均位于相邻散热片之间,并与之相贴合。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本技术为一种变频器内部控温结构,设置的散热座、散热片及底座,通过导热板与变频器内的元器件接触,将热量传递置导热板上,而散热座与散热片采用开放式设计,使热量再传递至散热片上,由于散热片悬空设计,使得能够快速对热量进行排散,从而实现降温控温,本方案结构新颖,操作简便,能够提升变频器的散热效率,提升散热效果。
[0013](2)本技术为一种变频器内部控温结构,设置的降温机构,将S型换热管安装在相邻散热片之间,使其能够快速将散热片上的热量传递至换热管上,由内部冷却液循环,
使其加快热量流失,进一步提升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图1中降温机构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标记中:1、底座;11、阶梯槽;12、开口;21、支架;22、装配口;3、变频器;31、导热板;32、散热座;33、散热片;41、循环盒;42、S型换热管;421、注入端;422、排出端;43、循环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18]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19]实施例
[0020]请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变频器内部控温结构技术方案:包括变频器3及变频器3内部设置的元器件,变频器3底部设有底座1,底座1上开设有阶梯槽11,且阶梯槽11底壁贯通设有开口12,开口12上方设有散热座32,散热座32与阶梯槽11相适配,散热座32底面设有若干散热片33,散热片33贯穿开口12并向下延伸,散热座32顶面设有导热板31,导热板31与变频器3的内部元器件相贴合,底座1底部设有支架21,支架21呈直角状设置,且支架21上设有装配口22,具体的,支架21的装配口22可通过螺栓紧固。
[0021]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变频器3安装在导热板31上,使其元器件与导热板31相贴合,用于传递热量,再将导热板31安装在散热座32上,散热座32的散热片33插入开口12内,并向下伸出,使其悬空,当热量依次传递至散热片33时,可充分的与空气接触,从而加快热量的排散,大大提高散热效果。
[0022]请参阅图1所示,进一步的,支架21设有多个,且多个支架21呈矩形状分布于底座1底边,支架21的竖直面高度大于散热片33伸出的高度。
[0023]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架21可使底座1呈悬空安装,使散热片33充分暴露在空气中,从而提升散热效率。
[0024]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进一步的,若干散热片33之间设有降温机构,降温机构包括循环盒41,循环盒41内注有冷却液,循环盒41盒壁上设有循环水泵43,循环水泵43与循环盒41相连通,底座1下方设有S型换热管42,S型换热管42上分别设有注入端421与排出端422,注入端421与循环水泵43输出端相连通,排出端422与循环盒41相连通,S型换热管42每条横向管道均位于相邻散热片33之间,并与之相贴合。
[0025]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启循环水泵43,将冷却液沿S型换热管42循环流动,S型换热管42与散热片33相贴合,有利于散热片33上的热量传递,加快热量排散,提升散热效果。
[0026]具体的,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将变频器3安装在导热板31上,使其元器件与导热板31相贴合,用于传递热量,再将导热板31安装在散热座32上,散热座32的散
热片33插入开口12内,并向下伸出,使其悬空,当热量依次传递至散热片33时,可充分的与空气接触,从而加快热量的排散,大大提高散热效果,直至完成全部工作顺序。
[0027]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9]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频器内部控温结构,包括变频器(3)及变频器(3)内部设置的元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频器(3)底部设有底座(1),所述底座(1)上开设有阶梯槽(11),且所述阶梯槽(11)底壁贯通设有开口(12),所述开口(12)上方设有散热座(32),所述散热座(32)与阶梯槽(11)相适配,所述散热座(32)底面设有若干散热片(33),所述散热片(33)贯穿开口(12)并向下延伸,所述散热座(32)顶面设有导热板(31),所述导热板(31)与变频器(3)的内部元器件相贴合,所述底座(1)底部设有支架(21),所述支架(21)呈直角状设置,且支架(21)上设有装配口(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频器内部控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1)设有多个,且多个支架(21)呈矩形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匡建美何延枫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征拓联信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