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98037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7:59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涉及显示技术领域。该显示面板包括基板、至少一个发光器件、四分之一波片、偏振片和至少一个可调位相差层。至少一个发光器件设置在基板上。四分之一波片设置在发光器件背离基板的一侧。偏振片设置在四分之一波片背离基板的一侧。可调位相差层设置在偏振片和发光器件之间,且被配置为在光学透镜状态和位相差膜状态之间可切换。在光学透镜状态,可调位相差层维持经由其的透射光的偏振状态。在位相差膜状态,可调位相差层使得经由其的偏振光在圆偏振光和线偏振光之间可切换。可调位相差层的设计使指纹识别时反射光被重复利用,降低了显示面板对发光器件的亮度要求,提高了发光器件的寿命。提高了发光器件的寿命。提高了发光器件的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显示
,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显示装置提出更多的性能要求,各种生物识别技术被应用于显示装置,例如指纹识别技术基于其较高的安全性能以及简单的实施方案而被广泛的应用在显示装置中。但是,在指纹识别应用的时候,对显示装置的亮度要求比较高,指纹识别对应区域的亮度往往比正常显示装置高亮模式的亮度更高,这就使得指纹识别对应的区域被加速老化,从而导致在全屏显示的过程中,指纹区域对应的区域的颜色会发暗或者发黄,从而影响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基板、至少一个发光器件、四分之一波片、偏振片和至少一个可调位相差层。至少一个发光器件设置在基板上。四分之一波片设置在发光器件背离基板的一侧。偏振片设置在四分之一波片背离基板的一侧。可调位相差层设置在偏振片和发光器件之间,且被配置为在光学透镜状态和位相差膜状态之间可切换,在光学透镜状态,可调位相差层维持经由其的透射光的偏振状态,在位相差膜状态,可调位相差层使得经由其的偏振光在圆偏振光和线偏振光之间可切换。
[0004]在上述方案中,在显示面板中设计的可调位相差层与显示面板中包括的四分之一波片配合,能够屏蔽偏光片对显示面板的反射光的消光作用,提高了光的利用率,从而降低了对发光器件的亮度需求,提高了发光器件的寿命。
[0005]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调位相差层在基板上的正投影与发光器件的发光层在基板上的正投影重合。
[0006]在上述方案中,可调位相差层能够最大限度的对发光器件的反射光接触,从而更高效地提高对反射光的利用。
[0007]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调位相差层具有至少一个开口,该开口在基板上的正投影均落在发光器件的发光层在基板上的正投影内。
[0008]在上述方案中,可调位相差层的设置方案能够使显示面板可选择地对发光器件的某个或部分区域内的反射光进行反复利用,同时设置的开口使得可调位相差层基本上不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0009]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包括出射第一颜色光的第一发光器件、出射第二颜色光的第二发光器件以及出射第三颜色光的第三发光器件,且第一颜色光的波长大于第二颜色的波长,第二颜色光的波长大于第三颜色光的波长,可调位相差层设置在第二发光器件与偏振片之间。
[0010]在上述方案中,位于中间波长大小的第二发光器件,其发光亮度最大,在其上设置有可调位相差层能够在基本上不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的同时,还更有效地提高对反射
光利用。
[0011]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调位相差层设置有多个。第一发光器件与偏振片之间设有可调位相差层,第二发光器件与偏振片之间设有可调位相差层。
[0012]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调位相差层设置有多个。第二发光器件与偏振片之间设有可调位相差层,第三发光器件与偏振片之间设有可调位相差层。
[0013]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调位相差层设置有多个。第一发光器件与偏振片之间设有可调位相差层,第二发光器件与偏振片之间设有可调位相差层,第三发光器件与偏振片之间设有可调位相差层。
[0014]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位相差膜状态,位可调位相差层的位相差为对应的发光器件出射的光的波长的(1/4+n)倍,其中n为整数且n≥0。
[0015]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调位相差层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位相差转换层。位相差转换层位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位相差转换层在电场作用下在光学透镜状态和位相差膜状态之间可切换,在位相差膜状态,位相差转换层的位相差为对应的发光器件出射的光的波长的(1/4+n)倍,其中n为整数且n≥0。进一步地,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位相差转换层同层。
[0016]在上述方案中,通过控制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形成的电场强度,就能够控制位相差转换层在不同功能模式之间的切换,该方法简单,便于实现。
[0017]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调位相差层的材料为铌酸锂晶体。
[0018]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显示面板还包括指纹传感器,该指纹传感器设置在基板背离发光器件的一侧,进一步地,该基板为透明基板。
[0019]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显示面板还包括指纹传感器,该指纹传感器设置在基板上与发光器件同侧且位于发光器件的周边。
[0020]在上述方案中,指纹传感器设计方案集成了显示面板的结构,有利于实现显示面板的轻薄化。
[0021]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显示区包括第一区和第二区,第二区包括多个像素区域,至少一个像素区域内设有可调位相差层。
[0022]在上述方案中,根据显示面板的功能需求在部分区域例如指纹识别区内的像素区域内设置可调相位差层,在不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的同时,还提高了显示面板的部分区域例如指纹识别区内的像素区域的发光器件的寿命,从而提高了显示面板的综合性能。
[0023]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第一方面任意一项的显示面板。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截面图。
[0025]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发光器件的光路图。
[0026]图3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发光器件的光路图。
[0027]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截面图。
[0028]图5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截面图。
[0029]图6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截面图。
[0030]图7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截面图。
[0031]图8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截面图。
[0032]图9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4]现有的显示领域中,部分显示装置将感光模块设置在显示屏下方即采用指纹传感器成像的方法应用在OLED基板下的屏下指纹技术,这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显示装置的屏占比。具体的,显示面板中配置的OLED基板发出的光经设置于显示面板外表面的1/4波片和线偏光片到达手指,手指反射回的光经过线偏光片和1/4波片再次反射后,回到显示面板并穿透显示面板的可通光区域,到达指纹传感器,从而成像。由于指纹识别模块所在区域的反射光比显示面板的其他区域的反射光更强,从而使得指纹识别模块的对应的发光器件老化的比较快,从而影响时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至少一个发光器件,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四分之一波片,设置在所述发光器件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偏振片,设置在所述四分之一波片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至少一个可调位相差层,设置在所述偏振片和所述发光器件之间,且被配置为在光学透镜状态和位相差膜状态之间可切换;其中,在所述光学透镜状态,所述可调位相差层维持经由其的透射光的偏振状态,在所述位相差膜状态,所述可调位相差层使得经由其的偏振光在圆偏振光和线偏振光之间可切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位相差层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发光器件的发光层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位相差层具有至少一个开口,所述开口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落在所述发光器件的发光层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出射第一颜色光的第一发光器件、出射第二颜色光的第二发光器件以及出射第三颜色光的第三发光器件,且第一颜色光的波长大于第二颜色的波长,第二颜色光的波长大于第三颜色光的波长,所述第二发光器件与所述偏振片之间设有所述可调相位差层;优选地,所述第一发光器件与所述偏振片之间设有所述可调位相差层,和/或所述第三发光器件与所述偏振片之间设有所述可调位相差层。5.根据权利要求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赵伟刘林卿赵晶晶郭盈盈冯士振李妍妍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