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舶登靠栈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7550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7: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船舶登靠栈桥,其特征在于:包括升降立柱、浮动过驳平台和2个滑轮组;所述升降立柱的底部固定设置在船舶的甲板上,所述浮动过驳平台通过2个所述滑轮组吊挂在所述升降立柱的前侧;所述浮动过驳平台后侧面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导向滑块,两个所述导向滑块分别套装在两个所述导向滑轨上,所述浮动过驳平台能通过所述导向滑块在所述导向滑轨上上下滑动。采用本申请所述的船舶登靠栈桥能对船舶的起伏摇晃进行补偿,提高了栈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船舶登靠栈桥


[0001]本技术涉及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
,特别是一种船舶登靠栈桥。

技术介绍

[0002]船舶登靠栈桥主要用于船舶与岸上或作业平台之间的人员输送或货物补给,现有技术中,船舶登靠栈桥的固定底座不具备升降功能,不能实现栈桥的高度调节,适用范围有限,如登乘的平台高度较高,那么栈桥需要倾斜一个较陡的角度才能与平台搭接,陡峭的角度会对人员通行带来潜在风险。另外,现有技术中,有很多栈桥不具备主动波浪补偿功能,使用带缓冲油缸的着陆锥和平台搭接,在搭接中对平台的冲击大,会对平台带来潜在的损坏风险,同时栈桥为了承受大的冲击力,栈桥的结构和自重都比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船舶登靠栈桥,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船舶登靠栈桥随船舶起伏晃动,稳定性和安全性低的问题。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有:
[0005]一种船舶登靠栈桥,其创新点在于:包括升降立柱、浮动过驳平台和2个滑轮组;所述升降立柱的底部固定设置在船舶的甲板上,所述浮动过驳平台通过2个所述滑轮组吊挂在所述升降立柱的前侧,2个所述滑轮组分别设置在升降立柱前侧面的左右两侧;单个滑轮组包括定滑轮、液压绞车和钢索,所述定滑轮固定设置在所述升降立柱的顶部,所述液压绞车固定设置在所述浮动过驳平台上,所述钢索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升降立柱的下部,钢索的另一端绕过所述定滑轮缠绕在所述液压绞车的卷筒外周面上;所述升降立柱前侧面的左右两侧还分别设置有一个导向滑轨,所述导向滑轨的轴向沿竖向设置;所述浮动过驳平台后侧面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导向滑块,两个所述导向滑块分别套装在两个所述导向滑轨上,所述浮动过驳平台能通过所述导向滑块在所述导向滑轨上上下滑动。
[0006]进一步地,所述浮动过驳平台包括底座、旋转平台和旋转驱动装置;所述液压绞车和导向滑块均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旋转平台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方,所述旋转平台与所述底座间通过带齿回转支撑轴承连接,所述旋转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旋转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与所述带齿回转支承轴承的齿圈啮合,所述旋转驱动装置能驱动所述旋转平台转动。
[0007]进一步地,所述旋转平台的外周面上还设置有悬梯,所述悬梯的一端与旋转平台的外周面铰接,所述悬梯的下方还设置有液压缸,液压缸的壳体尾端与旋转平台的外周面铰接,液压缸的活塞杆自由端与悬梯的下侧面铰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悬梯包括固定悬梯、活动悬梯和伸缩驱动装置;所述固定悬梯的端部与所述旋转平台的外周面铰接,所述活动悬梯设置在所述固定悬梯的上方,所述活动悬梯的两侧均设置有滑块,所述固定悬梯的两侧均设置有滑道,所述滑道沿所述固定悬梯的轴向设置,2个所述滑块分别套装在2个所述滑道内;所述固定悬梯和活动悬梯之间设置有
伸缩驱动装置,所述伸缩驱动装置能驱动所述活动悬梯在固定悬梯上沿固定悬梯的轴向来回滑动。
[0009]进一步地,所述升降立柱内设置有升降电梯,所述升降电梯的出入口能与所述旋转平台相通。
[0010]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由于过驳平台采用浮动结构,即将过驳平台通过滑轮组吊挂在升降立柱上,当升降立柱随着船舶上下起伏时,通过液压绞车的转动对钢索的长度进行收放调节,即对浮动过驳平台的水平高度进行相应调节,使其始终保持在与工作平台或岸边相对固定的高度,保证浮动过驳平台不随波浪起伏,相对稳定,保障了通行人员和货物的安全,提高了登靠栈桥的安全性;作为优化,浮动过驳平台还设置了旋转平台以及带有俯仰角度调节功能和长度伸缩调节功能的悬梯,能在恶劣海况下,使栈桥对船舶的横荡、纵荡、升沉、横摇、纵摇、艏摇等进行各个自由度进行补偿,从而进一步提高登靠栈桥的平稳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1]本技术的附图说明如下。
[0012]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1、升降立柱;2、浮动过驳平台;3、滑轮组;4、导向滑轨;5、导向滑块;21、底座;22、旋转平台;23、悬梯;24、液压缸;31、定滑轮;32、液压绞车;33、钢索;231、固定悬梯;232、活动悬梯。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5]如附图1所示的船舶登靠栈桥包括升降立柱1、浮动过驳平台2和2个滑轮组3;所述升降立柱1的底部固定设置在船舶的甲板上,所述浮动过驳平台2通过2个所述滑轮组3吊挂在所述升降立柱1的前侧,2个所述滑轮组3分别设置在升降立柱1前侧面的左右两侧;单个滑轮组3包括定滑轮31、液压绞车32和钢索33,所述定滑轮31固定设置在所述升降立柱1的顶部,所述液压绞车32固定设置在所述浮动过驳平台2上,所述钢索33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升降立柱1的下部,钢索33的另一端绕过所述定滑轮31缠绕在所述液压绞车32的卷筒外周面上;所述升降立柱1前侧面的左右两侧还分别设置有一个导向滑轨4,所述导向滑轨4的轴向沿竖向设置;所述浮动过驳平台2后侧面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导向滑块5,两个所述导向滑块5分别套装在两个所述导向滑轨4上,所述浮动过驳平台2能通过所述导向滑块5在所述导向滑轨4上上下滑动。
[0016]为了对浮动过驳平台进行周向进行自由度补偿,所述浮动过驳平台2包括底座21、旋转平台22和旋转驱动装置(图中未示出);所述液压绞车32和导向滑块5均设置在所述底座21上;所述旋转平台22设置在所述底座21上方,所述旋转平台22与所述底座21间通过带齿回转支撑轴承(图中未示出)连接,所述旋转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底座21上,所述旋转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与所述带齿回转支承轴承的齿圈啮合,所述旋转驱动装置能驱动所述旋转平台22转动。
[0017]为了对栈桥的上下摆动进行自由度补偿,所述旋转平台22的外周面上还设置有悬
梯23,所述悬梯23的一端与旋转平台22的外周面铰接,所述悬梯23的下方还设置有液压缸24,液压缸24的壳体尾端与旋转平台22的外周面铰接,液压缸24的活塞杆自由端与悬梯23的下侧面铰接。
[0018]为了对栈桥的纵向长度进行自由度补偿,所述悬梯23包括固定悬梯231、活动悬梯232和伸缩驱动装置;所述固定悬梯231的端部与所述旋转平台22的外周面铰接,所述活动悬梯232设置在所述固定悬梯231的上方,所述活动悬梯232的两侧均设置有滑块,所述固定悬梯231的两侧均设置有滑道,所述滑道沿所述固定悬梯231的轴向设置,2个所述滑块分别套装在2个所述滑道内;所述固定悬梯231和活动悬梯232之间设置有伸缩驱动装置,所述伸缩驱动装置能驱动所述活动悬梯232在固定悬梯231上沿固定悬梯231的轴向来回滑动。
[0019]为了便于操作人员、通行人员和货物的上下,所述升降立柱1内设置有升降电梯(图中未示出),所述升降电梯的出入口能与所述旋转平台22相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舶登靠栈桥,其特征在于:包括升降立柱(1)、浮动过驳平台(2)和2个滑轮组(3);所述升降立柱(1)的底部固定设置在船舶的甲板上,所述浮动过驳平台(2)通过2个所述滑轮组(3)吊挂在所述升降立柱(1)的前侧,2个所述滑轮组(3)分别设置在升降立柱(1)前侧面的左右两侧;单个滑轮组(3)包括定滑轮(31)、液压绞车(32)和钢索(33),所述定滑轮(31)固定设置在所述升降立柱(1)的顶部,所述液压绞车(32)固定设置在所述浮动过驳平台(2)上,所述钢索(33)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升降立柱(1)的下部,钢索(33)的另一端绕过所述定滑轮(31)缠绕在所述液压绞车(32)的卷筒外周面上;所述升降立柱(1)前侧面的左右两侧还分别设置有一个导向滑轨(4),所述导向滑轨(4)的轴向沿竖向设置;所述浮动过驳平台(2)后侧面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导向滑块(5),两个所述导向滑块(5)分别套装在两个所述导向滑轨(4)上,所述浮动过驳平台(2)能通过所述导向滑块(5)在所述导向滑轨(4)上上下滑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登靠栈桥,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过驳平台(2)包括底座(21)、旋转平台(22)和旋转驱动装置;所述液压绞车(32)和导向滑块(5)均设置在所述底座(21)上;所述旋转平台(22)设置在所述底座(21)上方,所述旋转平台(22)与所述底座(21)间通过带齿回转支撑轴承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韵韵杨涛许峰杨启杨平西宋传政沈培宏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大中海龙水下防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