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脂及制备方法、树脂组合物、光学膜、胶粘剂、聚合物技术

技术编号:3697532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7:55
本申请提供一种树脂,包括:结构通式为的预聚物与固化剂交联反应的产物。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树脂聚合物、该树脂的制备方法、含有该树脂的树脂组合物、光学膜和光学胶粘剂。所述树脂聚合物为四种单体聚合组成的材料,通过四种功能性单体特有的功能特性调节成膜树脂的成膜、粘接特性、相溶性和紫外稳定性。相溶性和紫外稳定性。相溶性和紫外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树脂及制备方法、树脂组合物、光学膜、胶粘剂、聚合物


[0001]本申请涉及一种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含有该树脂的树脂组合物和光学膜、光学胶粘剂和用于制备该树脂的树脂聚合物。

技术介绍

[0002]光学成膜树脂,尤其是光学透明胶,在电子消费品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主要起到叠层结构或膜材的粘接和光学透光效果。光学透明胶主要为丙烯酸树脂体系,具体组成成分比较复杂,其中包括成膜树脂、单体、稀释剂、引发剂、交联剂等,其固化机理主要是自由基引发。工业界主要是采用紫外(UV)光或加热的方式进行光学透明胶的固化。
[0003]随着电子消费品的迭代升级,进一步提升光学透明胶的功能性,如在光学透明胶中增加近红外或紫外光吸收、变色、导电等功能,一般情况下需往光学透明胶中加入功能性添加剂,如色素、颜料、色浆、电解质等。但要求这些功能性添加剂加入之后,不能影响原有光学透明胶特有的粘接强度、透过率等基本物化性能要求,且同时还能产生功能性添加剂特有的功能,如颜料或色素材料、导电材料、变色材料所带来的光学和电学特性。现有光学透明胶,主要针对膜材粘接而设计,因此主要考虑光学和力学特性,未考虑后续需加入具有一定物理化学特性的功能性添加剂,比如加入颜料或色浆、导电材料等。因此,当选用现有成熟的光学透明胶,向其中加入功能性添加剂之后,往往会出现不相溶或不固化等问题,主要原因是因为新加入的功能性添加剂,包括:色素、色浆或变色材料等的化学官能团与原有光学透明胶不互溶,容易出现不透明、分相等问题,甚至因为色浆中含有醌、酚、胺类、硝基、硫基化合物等类型物质会影响到胶粘剂的固化,从而导致胶粘剂不固化、黄变、无功能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树脂,包括:
[0005]结构通式为的预聚物与固化剂交联反应的产物,
[0006]其中,n、m、x、y均是大于1的整数;
[0007]R1为直链烷基和支链烷基中的至少一种;
[0008]R3为羟基、环氧乙烷、氨基甲酸酯、直链烷基、环状烷基、芳香基、异冰片酯、杂环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0009]R5为芳烷基、二苯胺、萘、蒽、直链烷基中的至少一种;
[0010]R7为羟基、烷基、卤素、氨基甲酸酯中的至少一种取代的二苯甲酮、三嗪、芳基苯并三唑中的至少一种;
[0011]R2、R4、R6、R8分别独立地选自氢、甲基、直链烷基中的至少一种;
[0012]M为引发单体聚合形成所述预聚物(1)的引发剂的基团。
[0013]本申请的所述树脂包括四种单体聚合组成的材料,该四种单体经过优化选型,使所述树脂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且与功能性添加剂具有良好的相溶性,且不会影响添加剂特有功能的发挥,其中四种单体包括:1)调节玻璃化转变温度的丙烯酸酯类单体I,该单体I侧链为含有直链或支链烷基等;2)含有活性官能团的丙烯酸酯类单体II,主要由如末端为羟基、环氧、巯基、胺基等杂原子化合物的丙烯酸酯单体组成;3)含有与添加剂相溶性好的丙烯酸酯类单体III,主要由结构中含有链烷基、苯环、萘环、蒽环等稠环类的丙烯酸酯单体组成;4)含有耐紫外光的丙烯酸酯类单体IV,主要由如包含苯并三唑、三嗪等特点的丙烯酸酯单体组成的。这四种单体按照一定比例混合之后,采用UV或热固化合成一种功能性成膜树脂的预聚物,通过四种功能性单体特有的功能特性调节最终树脂的成膜、粘接特性、相溶性和紫外稳定性等。
[0014]本申请实施方式中,n、m、x、y的比值为1:(0.01~100):(0.01~100):(0.01~100)。
[0015]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引发单体聚合形成所述预聚物的引发剂为偶氮类热引发剂或过氧化物热引发剂。
[0016]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引发单体聚合形成所述预聚物的引发剂为苯偶姻及衍生物、苯偶酰类、烷基苯酮类、酰基磷氧化物、二苯甲酮类、或硫杂蒽酮类的紫外光引发剂。
[0017]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化剂为具有醇、硫醇、异氰酸酯、卤素中的至少一种官能团的固化剂。
[0018]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化剂为季戊四醇四
‑3‑
巯基丙酸酯、1,2

乙二硫醇、1,4

苯二甲硫醇、1,4

丁二硫醇、1,3

丙二硫醇、1,8

二巯基辛烷、1,6

己二硫醇、4,4'

双(巯基甲基)联苯、2,2
′‑
硫代双(乙硫醇)、2,2
′‑
(1,2

乙二基双氧代)双乙硫醇、2,2
′‑
(1,2

乙二基双氧代)双乙硫醇、三乙二醇、三缩四乙二醇、3

巯基
‑3‑
甲基
‑1‑
丁醇、季戊四醇、1,1,1

三(羟甲基)丙烷、2,2

二正丁基

1,3

丙二醇、1,8

二异氰酸酯、聚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1,6

二异氰酸基

2,2,4

三甲基己烷、间苯二甲基异氰酸酯、3,4

二氯苯异氰酸酯、亚甲基三异氰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0019]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树脂组合物,包括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所述的树脂。
[0020]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所述树脂组合物还包括功能性添加剂。
[0021]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所述功能性添加剂为染料、色浆、色素、导电填料中的至少一种。
[0022]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膜,包括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所述的树脂组合物。
[0023]本申请实施例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胶粘剂,包括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所述的树脂组合物。
[0024]本申请实施例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
[0025]将单体I、单体II、单体III、单体IV混合后加入引发剂生成预聚物,其中所述单体I的结构式为:
[0026]所述单体II的结构式为:
[0027]所述单体III的结构式为:
[0028]所述单体IV的结构式为:
[0029]其中,R1为直链烷基和支链烷基中的至少一种,R3为羟基、环氧乙烷、氨基甲酸酯、直链烷基、环状烷基、芳香基、异冰片酯、杂环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R5为芳烷基、二苯胺、萘、蒽、直链烷基中的一种;R7为羟基、烷基、卤素、氨基甲酸酯中的至少一种取代的二苯甲酮、三嗪、芳基苯并三唑中的至少一种;R2、R4、R6、R8分别独立地选自氢、甲基、直链烷基中的至少一种;
[0030]在所述预聚物中加入固化剂使二者交联反应形成网络结构的树脂。
[0031]先聚合生成线性的预聚物,再加入固化剂,固化剂与预聚物中的活性官能团,例如R1、R3、R5、R7,发生交联反应生成交联网络状的树脂,交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树脂,其特征在于,包括:结构通式为的预聚物与固化剂交联反应的产物,其中,n、m、x、y均是大于1的整数;R1为直链烷基和支链烷基中的至少一种;R3为羟基、环氧乙烷、氨基甲酸酯、直链烷基、环状烷基、芳香基、异冰片酯、杂环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R5为芳烷基、二苯胺、萘、蒽、直链烷基中的至少一种;R7为羟基、烷基、卤素、氨基甲酸酯中的至少一种取代的二苯甲酮、三嗪、芳基苯并三唑中的至少一种;R2、R4、R6、R8分别独立地选自氢、甲基、直链烷基中的至少一种;M为引发单体聚合形成所述预聚物(1)的引发剂的基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其特征在于,n、m、x、y的比值为1:(0.01~100):(0.01~100):(0.01~100)。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树脂,其特征在于,引发单体聚合形成所述预聚物的引发剂为偶氮类热引发剂或过氧化物热引发剂。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树脂,其特征在于,引发单体聚合形成所述预聚物的引发剂为苯偶姻及衍生物、苯偶酰类、烷基苯酮类、酰基磷氧化物、二苯甲酮类、或硫杂蒽酮类的紫外光引发剂。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化剂为具有醇、硫醇、异氰酸酯、卤素中的至少一种官能团的固化剂。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化剂为季戊四醇四
‑3‑
巯基丙酸酯、1,2

乙二硫醇、1,4

苯二甲硫醇、1,4

丁二硫醇、1,3

丙二硫醇、1,8

二巯基辛烷、1,6

己二硫醇、4,4'

双(巯基甲基)联苯、2,2
′‑
硫代双(乙硫醇)、2,2
′‑
(1,2

乙二基双氧代)双乙硫醇、2,2
′‑
(1,2

乙二基双氧代)双乙硫醇、三乙二醇、三缩四乙二醇、3

巯基
‑3‑
甲基
‑1‑
丁醇、季戊四醇、1,1,1

三(羟甲基)丙烷、2,2

二正丁基

1,3

丙二醇、1,8

二异氰酸酯、聚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1,6

二异氰酸基

2,2,4

三甲基己烷、间苯二甲基异氰酸酯、3,4

二氯苯异氰酸酯、亚甲基三异氰酸酯中的至少一种。7.一种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树脂。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组合物还包括功能性添加剂。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性添加剂为染料、色浆、色素、导电填料中的至少一种。
10.一种光学膜,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权利要求7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海良黄鑫李亮亮邢志浩白建伟周炜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