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地震资料时钟漂移校正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97465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7:54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海洋地震资料时钟漂移校正及装置,属于石油勘探地震资料处理技术领域。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基于同一个采集时间,通过对工区内任意一个待校正的节点的多条预设地震道的实测初至时间和理论初至时间作对比,获取到采集时间段与初至时间差之间的对应关系,再结合初至时间差对应的数学期望,得到用于表示任意采集时间段对应的时钟漂移静校正量的第二关系式,从而实现对待校正的节点的每一条地震道进行时钟漂移校正,从而改善资料中存在的剩余时钟漂移问题,提高了数据处理质量。处理质量。处理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海洋地震资料时钟漂移校正方法及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石油勘探地震资料处理
,特别涉及一种海洋地震资料时钟漂移校正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油气勘探技术的深入发展,地震勘探从构造勘探走向复杂岩性油气藏勘探,地质家们对地震资料的成像精度提出更高的要求,陆上“两宽一高”地震勘探技术由于具有更宽的接收方位角、更宽的信号频带和更高的激发接收密度,通过室内处理可以提高资料的信噪比、分辨率和保真度,得到广泛推广应用。海洋OBN采集技术的发展使得海洋“两宽一高”成为可能,必将逐步替代海洋拖缆采集。在海底OBN地震勘探中,由于节点硬件设施及其他因素,随着采集时间的不断增加,OBN节点的时钟会与实际采集时间产生一定的误差,进而影响地下成像。当抖动频率小于10Hz的时候把这样的抖动叫做漂移,抖动即在时钟信号短时间内的波动,即为时钟漂移。在野外采集完成后,通常对较大时差的时钟漂移问题进行了校正,但个别节点可能依然存在剩余时钟漂移问题,影响处理质量,因此,必须对资料中存在的剩余时钟漂移问题进行时钟漂移校正。
专利技术内容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洋地震资料时钟漂移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对于工区内的一个节点的每一条地震道,拾取不同的采集时间对应的第一实测初至时间;将多个预设炮点与所述节点之间的距离,除以波在海水中的平均传播速度,得到对应的多条预设地震道的理论初至时间;在第一实测初至时间中,提取出所述多条预设地震道对应的第二实测初至时间;基于所述多条预设地震道,将所述第二实测初至时间与所述理论初至时间作差,得到第一初至时间差;获取所述多条预设地震道对应的第一初至时间差的数学期望;将第一初至时间差中的直达波对应的部分获取为第二初至时间差;删除所述第二初至时间差中超过预设阈值的部分,得到第三初至时间差;将所述采集时间按照预设时长分为多个采集时间段;获取每个采集时间段内的平均初至时间差;基于采集时间段以及对应的平均初至时间差,拟合出采集时间段与初至时间差之间的第一关系式;用所述第一关系式减去所述数学期望,得到第二关系式,所述第二关系式表示任意采集时间段对应的时钟漂移静校正量;基于所述第二关系式,用采集时间段对应的时钟漂移静校正量,对所述第一实测初至时间进行时钟漂移校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多条预设地震道,将所述第二实测初至时间与所述理论初至时间作差,得到第一初至时间差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多条预设地震道对应的第一初至时间差的质控圆饼图。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时长为12小时或24小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采集时间按照预设时长分为多个采集时间段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基于所述采集时间段以及对应的第三初至时间差,绘制散点图。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采集时间段以及对应的平均初至时间差,拟合出采集时间段与初至时间差之间的第一关系式,包括:基于采集时间段以及对应的平均初至时间差,采用线性拟合或双曲线拟合,得到采集时间段与初至时间差之间的第一关系式。6.一种海洋地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鑫王永明王克斌张苒王伟李宏图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