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耳机及头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74260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7:54
一种无线耳机及头盔。所述无线耳机包括:第一耳机单元及第二耳机单元;其中:所述第一耳机单元包括:形成有第一容纳腔的第一壳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腔内的第一耳机组件;所述第二耳机单元包括:形成有第二容纳腔的第二壳体,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腔内的第二耳机组件;其中,所述无线耳机还包括主机组件,所述主机组件位于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中的至少一个容纳腔内;所述主机组件用于与控制设备进行无线连接,以实现对所述无线耳机的控制。采用上述方案,可以令无线耳机减小对头盔防护作用的影响。的影响。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线耳机及头盔


[0001]本技术涉及电子产品
,具体涉及一种无线耳机及头盔。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大多数的无线耳机,是通过入耳、挂耳、头戴、颈挂等方式佩戴,但是这种佩戴方式在一些场景下会令使用者佩戴不舒适,并且,无线耳机容易发生脱离等问题。在滑雪、长板速降、摩托骑行等需要佩戴头盔且佩戴者常处于剧烈运动的场景。
[0003]为了适应剧烈运动的场景,出现了与头盔适配的无线耳机,该无线耳机的左、右发声单元可以适配头盔预留的耳机空间。
[0004]但现有无线耳机,部分硬件(比如,主机)需要设置在头盔外侧,这种设置方式破坏了头盔设计时的防护结构,大大降低了头盔应有的防护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适配头盔的无线耳机,减小对头盔防护作用的影响。
[000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耳机,所述无线耳机包括:第一耳机单元及第二耳机单元;其中:
[0007]所述第一耳机单元包括:形成有第一容纳腔的第一壳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腔内的第一耳机组件;
[0008]所述第二耳机单元包括:形成有第二容纳腔的第二壳体,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腔内的第二耳机组件;
[0009]其中,所述无线耳机还包括主机组件,所述主机组件位于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中的至少一个容纳腔内;所述主机组件用于与控制设备进行无线连接,以实现对所述无线耳机的控制。
[0010]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头盔,所述头盔包括上述的无线耳机。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0012]应用本技术的方案,由于主机组件位于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中的至少一个容纳腔内,故无线耳机的主机组件,无需设置在头盔外侧,由此可以避免破坏头盔的防护结构,减小对头盔防护作用的影响。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一种蓝牙耳机安装于头盔时的侧面示意图;
[0014]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无线耳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另一种无线耳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4至图7分别为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无线耳机沿不同方向的侧视图;
[0017]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无线耳机安装于头盔时的侧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图1为一种现有蓝牙耳机安装于头盔时的侧面示意图。参照图1,蓝牙耳机包括左、右两个耳机单元,其中11表示右耳机单元。除左、右两个耳机单元外,无线耳机还包括主机12,所述主机通常包括无线通信模组及电源模块。
[0019]将上述蓝牙耳机设置在头盔10上时,左右两个耳机单元位于头盔10预留的耳机空间内(如图1中灰色阴影部分),而主机12位于头盔10的外侧。这种设置方式破坏了头盔10设计时的防护结构,大大降低了头盔10应有的防护作用。
[0020]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耳机,主机组件位于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中的至少一个容纳腔内,而非设置在头盔外侧,使得头盔外侧并未设置任何硬件,由此可以减小对头盔防护作用的影响。
[0021]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作详细地说明。
[002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耳机。图2及图3为所述无线耳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参照图2及图3,所述无线耳机可以包括:第一耳机单元20及第二耳机单元30。其中:
[0023]所述第一耳机单元20可以包括:形成有第一容纳腔的第一壳体201,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腔内的第一耳机组件。
[0024]所述第二耳机单元30可以包括:形成有第二容纳腔的第二壳体301,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腔内的第二耳机组件。
[0025]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一耳机单元可以配合用户的左耳使用,也可以配合用户的右耳使用。所述第二耳机单元可以配合用户的左耳使用,也可以配合用户的右耳使用。
[0026]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耳机单元能够配合用户的左耳使用时,可以设置所述第二耳机单元能够配合用户的右耳使用。当所述第一耳机单元能够配合用户的右耳使用时,可以设置所述第二耳机单元能够配合用户的左耳使用。
[0027]在具体实施中,与主机组件无线连接的控制设备,可以为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智能手表等电子设备。无线耳机与电子设备配合使用,用于处理电子设备的媒体、通话等音频业务,或者处理其他的一些数据业务。例如,该音频业务可以包括为用户播放音乐、录音、视频文件中的声音、游戏中的背景音乐、来电提示音等媒体业务;该音频业务还可以包括在电话、微信语音消息、音频通话、视频通话、游戏、语音助手等通话业务场景下,为用户播放对端的语音数据,或采集用户的语音数据发送给对端等。
[0028]在具体实施中,所述无线连接,是指使用无线技术建立设备之间的通讯链路。其中,所述无线连接可以为WiFi、蓝牙、红外等任意一种通信方式。具体无论无线连接方式如何,均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且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9]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无线耳机还可以包括主机组件,所述主机组件位于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中的至少一个容纳腔内。所述主机组件用于与控制设备进行无线连接,以实现对所述无线耳机的控制。
[0030]在具体实施中,所述主机组件可以包括多个功能模块。比如,所述主机组件可以包括无线通信模块、处理模块及电源模块。
[0031]其中,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可以实现与控制设备之间的无线连接。所述无线通信模
块具体实现时,可以为无线芯片,比如,蓝牙芯片。无线耳机通过该蓝牙芯片可以与控制设备之间建立蓝牙连接,并通过所建立的蓝牙连接实现数据交互。
[0032]所述处理模块,可以用于管理音频数据,控制第一耳机单元及第二耳机单元播放的音频信号(例如播放双声道信号或单声道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模块可以从无线通信模块获取音频信号,或者向无线通信模块传递音频信号,实现通过蓝牙耳机接打电话、播放音乐、接收或发送用户的语音数据等功能。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模块,还可以对无线耳机进行开关机等控制,具体不作限制。
[0033]所述电源模块,可以用于支持无线耳机接收充电输入,或者向其他电子设备充电。参照图2、图3及图6,第一耳机单元或第二耳机单元的壳体侧壁可以设置充电接口301b,通过该充电接口301b接入适配的电源或其他电子设备时,电源管理模块通过该充电接口接收充电输入。电源管理模块在接收充电输入为电池充电时,还可以为无线耳机的正常工作供电。充电接口301b可以采用其形状相匹配的防尘盖覆盖,避免灰尘进入充电接口301b内。
[0034]在一实施例中,可以将所述主机组件的部分模块,设置在第一容纳腔及第二容纳腔中的一个容纳腔内,所述主机组件的剩余部分模块位于另一容纳腔内。具体如何设置,可以基于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耳机单元及第二耳机单元;其中:所述第一耳机单元包括:形成有第一容纳腔的第一壳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腔内的第一耳机组件;所述第二耳机单元包括:形成有第二容纳腔的第二壳体,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腔内的第二耳机组件;其中,所述无线耳机还包括主机组件,所述主机组件位于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中的至少一个容纳腔内;所述主机组件用于与控制设备进行无线连接,以实现对所述无线耳机的控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组件的部分模块位于以所述第一容纳腔及第二容纳腔中的一个容纳腔内,所述主机组件的剩余部分模块位于另一容纳腔内。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组件的所有功能模块,位于同一容纳腔内。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耳机组件还包括:第一扬声器及麦克风;所述第二耳机组件还包括:第二扬声器;所述第一扬声器、第二扬声器及麦克风,均与所述主机组件连接。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组件包括:无线通信模块、处理模块及电源模块,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用于与控制设备进行无线连接;所述处理模块用于通过所述无线连接,与所述控制设备进行数据交互,以对所述无线耳机进行控制;所述电源模块用于对所述无线耳机进行供电。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均包括:第一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昭宇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奥创斯洛运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