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成像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光学元件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光学成像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时代的发展,光学成像系统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目前,光学成像系统已广泛应用于生活应用和工业生产等领域中,例如,在沟通交流以及监控安防等领域中,光学成像系统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0003]与此同时,为了满足生活应用和工业生产上对光学成像系统的大量需求,各大镜头生产商开始研究如何在保证光学成像系统成像质量的基础上,通过合理设计镜头的光焦度和面型等技术参数,来提高自身产品的竞争力和生产效率。例如,如何在降低镜头生产难度、提高镜头生产效率、增加镜头可视范围、拓展镜头的应用范围以及提高镜头可靠性等至少之一方面上有所突破,以提高自身产品的竞争力和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一方面提供了这样一种光学成像系统,该光学成像系统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凹面;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具有光焦度的第三透镜;以及具有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光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凹面;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具有光焦度的第三透镜;以及具有光焦度的第四透镜;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
‑
FOV满足:Semi
‑
FOV≥70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与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满足:0.5≤R3/f2≤0.9。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与所述第二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满足:1.0≤CT2/CT1≤3.7。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与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满足:0.5≤f2/f3≤3.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与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满足:1.1≤R5/f3≤4.3。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所述第二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所述第三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所述第四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以及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12满足:1.2≤(CT1+CT2+T12)/(CT3+CT4)≤3.5。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以及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满足:1.0≤|(R6+R7)/R8|≤5.0。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边缘厚度ET1与所述第一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满足:2.2≤ET1/CT1≤3.0。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和所述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SAG12与所述第一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满足:1.2≤SAG12/CT1≤1.7。10.根据权利要求1
‑
9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的组合焦距f23与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满足:0.5≤f23/f3≤1.4。11.根据权利要求1
‑
9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四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的总和∑CT与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四透镜中任意相邻两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间隔距离的总和ΣAT满足:1.5≤∑CT/ΣAT≤5.0。12.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沿着光轴由物侧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缪力力,宋立通,戴付建,赵烈烽,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