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暖送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97366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取暖送风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限定出容纳空间,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空气适于从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容纳空间、并从所述出风口排出;送风部,用于使空气从所述进风口向所述出风口送风;加热部,设于所述容纳空间内,且在所述出风口的上游侧;接头,设于所述出风口的下游侧;所述加热部包括用于加热流经空气的加热单元,在重力方向上,所述接头的下端与所述加热单元的下端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接头与所述加热单元之间绝缘的绝缘距离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绝缘距离+N,其中,所述N大于或等于0。本申请的取暖送风装置,在抑制触电风险的同时,节约能源、满足取暖送风需求。满足取暖送风需求。满足取暖送风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取暖送风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
,具体涉及一种取暖送风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取暖送风装置,包括框体,设于框体上的进风口,设于框体侧面的出风口,设于框体内的、将空气从进风口向出风口送风的送风单元,以及设于出风口的上游侧的、用于加热流经的空气的加热单元。另外,为了将暖风送至室内,通常使用管道连接出风口,并使用接头连接管道与出风口。在送风单元的作用下,空气从进风口进入框体内,流经加热单元加热后,再经由出风口吹向接头,进而经由管道吹向室内。由此,能够为用户提供暖风。
[0003]如背景所述的取暖送风装置,加热单元与出风口之间的距离越大,流经加热单元后的空气在吹向出风口的过程中,可能损失的热量也越大,吹出出风口的暖风温度将可能偏低,导致最终吹向用户的空气温度将低于用户设定,甚至偏冷。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给用户提供舒适的暖风,一般会提高加热单元的加热效率,使吹出的空气温度升高,以弥补向出风口送风时损失的热量,与此同时,也将耗费更多能源。
[0004]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减少加热单元与出风口之间的距离,甚至将加热单元邻接于出风口设置。由此,为用户提供舒适的暖风。在使用过程中,用户或维修人员对取暖送风装置进行维护时,将可能触碰到接头。由于加热单元为带电部件,当加热单元与出风口之间的距离缩短,加热单元与出风口及接头之间的距离将缩短,当人员触碰到接头时,将可能导致触电。因此,通常要求加热单元与出风口之间具有一定爬电距离,以降低触电的风险。但是,当空气中的灰尘堆积在接头与加热单元之间时,将可能发生导通,进而引发触电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取暖送风装置,在抑制触电风险的同时,节约能源、满足取暖送风需求。
[0006]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取暖送风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限定出容纳空间,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空气适于从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容纳空间、并从所述出风口排出;送风部,用于使空气从所述进风口向所述出风口送风;加热部,设于所述容纳空间内,且在所述出风口的上游侧;接头,设于所述出风口的下游侧;所述加热部包括用于加热流经空气的加热单元,在重力方向上,所述接头的下端与所述加热单元的下端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接头与所述加热单元之间绝缘的绝缘距离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绝缘距离+N,其中,所述N大于或等于0。
[0007]进一步地,所述接头为绝缘材料。
[0008]进一步地,还包括:绝缘单元,设于所述加热单元与所述接头之间;绝缘筋,设于所述绝缘单元与所述壳体之间。
[0009]进一步地,所述绝缘筋构造为一端与所述接头的下端连接,另一端向所述出风口的上游侧延伸。
[0010]进一步地,所述绝缘筋包括:
[0011]朝向所述壳体的底面;
[0012]位于所述底面对面侧、且朝向所述加热单元的顶面。
[0013]进一步地,所述绝缘筋还包括斜面,所述斜面设于所述另一端,所述斜面连接所述底面和所述顶面,并由所述出风口的上游侧向所述出风口的下游侧倾斜,所述斜面朝向所述加热单元。
[0014]进一步地,所述绝缘筋还包括卡合筋,所述卡合筋设置在所述一端且位于所述顶面上,构造为向所述加热单元的一侧凸出。
[0015]进一步地,所述接头还包括:
[0016]内周面以及位于所述内周面外侧的外周面,
[0017]所述底面与所述顶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内周面与所述外周面之间的距离。
[0018]进一步地,所述一端与所述另一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底面与所述顶面之间的距离的P倍。
[0019]进一步地,所述P为3。
[0020]进一步地,所述接头为导电材料且所述N大于0。
[0021]进一步地,还包括加强距离M,所述N小于加强距离M。
[0022]进一步地,所述加强距离M为8mm。
[0023]进一步地,所述接头包括:法兰部,设于所述接头与所述壳体之间,所述法兰部包括与所述壳体贴合的内表面,以及位于所述内表面的对面侧的外表面,贯穿所述法兰部的第一固定孔;所述取暖送风装置还包括固定部,适于与所述法兰部接触配合,所述固定部包括与所述第一固定孔相对应的第二固定孔以及与贯穿所述第一固定孔并与所述第二固定孔配合的固定件,用于连接所述接头与所述壳体;防水盖,所述防水盖的固定端设于所述第一固定孔的上方且与所述法兰部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防水盖的自由端向远离所述壳体的外侧凸出,所述固定件朝向外侧凸出的部分在重力方向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防水盖在重力方向上的正投影之内。
[0024]进一步地,还包括防水筋,所述防水筋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孔的内周侧,适于与所述固定件止抵。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取暖送风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接头与壳体的配合立体示意图;
[0027]图3为图2的侧视图;
[0028]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绝缘单元与绝缘筋的位置示意图;
[0029]图5为图4的侧视图;
[0030]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固定部示意图。
[0031]【附图标记】
[0032]取暖送风装置1000,
[0033]壳体10,容纳空间101,进风口102,出风口103,
[0034]加热部20,加热单元21,加热单元的下端211,
[0035]送风部30,送风单元31,蜗牛壳32,马达33,
[0036]接头40,接头进风口401,接头出风口402,内周面41,接头的下端411,外周面42,
[0037]绝缘单元50,
[0038]绝缘筋60,底面61,顶面62,斜面63,卡合筋64,
[0039]法兰部70,第一固定孔701,
[0040]固定部80,第二固定孔801,固定件81,
[0041]防水盖90,
[0042]防水筋100。
具体实施方式
[0043]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0044]下述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具体地,相对于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45]为使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取暖送风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限定出容纳空间,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空气适于从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容纳空间、并从所述出风口排出;送风部,用于使空气从所述进风口向所述出风口送风;加热部,设于所述容纳空间内,且在所述出风口的上游侧;接头,设于所述出风口的下游侧;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部包括用于加热流经空气的加热单元,在重力方向上,所述接头的下端与所述加热单元的下端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接头与所述加热单元之间绝缘的绝缘距离、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绝缘距离+N,其中,所述N大于或等于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为绝缘材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暖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绝缘单元,设于所述加热单元与所述接头之间;绝缘筋,设于所述绝缘单元与所述壳体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取暖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筋构造为一端与所述接头的下端连接,另一端向所述出风口的上游侧延伸。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取暖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筋包括:朝向所述壳体的底面;位于所述底面对面侧、且朝向所述加热单元的顶面。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取暖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筋还包括斜面,所述斜面设于所述另一端,所述斜面连接所述底面和所述顶面,并由所述出风口的上游侧向所述出风口的下游侧倾斜,所述斜面朝向所述加热单元。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取暖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筋还包括卡合筋,所述卡合筋设置在所述一端且位于所述顶面上,构造为向所述加热单元的一侧凸出。8.根据权利要求5~7中任一项所述的取暖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还包括:内周面以及位于所述内周面外侧的外周面,所述底面与所述顶面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嘉轩戴华章梁梓彦何梓浩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松下环境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