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环向围岩贴合型防结晶排水盲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72910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隧道环向围岩贴合型防结晶排水盲管。目前铁路上的隧道排水盲管都是波纹状圆形盲管,与围岩、防水板接触面小,弯折困难,导致设排水盲管的地方防水板与围岩贴合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盲管本体包括两个平铺段和两个弧形贴合段,两个平铺段平行,两个弧形贴合段分别设于两个平铺段之间;盲管本体采用三面开孔,靠近流水面的平铺段不设渗水孔,盲管外侧上设置有过滤层,过滤层采用高强涤纶丝和长纤无纺布编织而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盲管整体呈扁状,更好地与围岩、防水板贴合,增加了与围岩、防水板接触面积,以最大可能地减少排水盲管与围岩、防水板间的空隙,进而可减少浇筑混凝土后的空洞,使二次衬砌厚度满足要求。使二次衬砌厚度满足要求。使二次衬砌厚度满足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环向围岩贴合型防结晶排水盲管


[0001]本技术属于给排水设施
,具体涉及一种隧道环向围岩贴合型防结晶排水盲管。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铁路上使用的隧道环向排水盲管都是由PE材料制成的波纹状圆形盲管,圆形盲管固定在初支面后,隧道在铺设防水板时,圆形盲管与围岩、防水板接触面小;且圆形盲管环刚度较大,防水板因其材质和厚度要求,弯折困难,因而导致设排水盲管的地方防水板与围岩贴合差,排水盲管两侧会形成一个较大的楔形空间;在隧道二衬混凝土浇筑时,此空间不易被混凝土填实,通常会造成空洞,影响该部位混凝土的厚度,造成二衬局部厚度不满足要求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隧道环向围岩贴合型防结晶排水盲管,增加了与围岩、防水板接触面积,减少了排水盲管与围岩、防水板间的空隙,保证二衬厚度满足施工要求。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隧道环向围岩贴合型防结晶排水盲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盲管本体,所述盲管本体包括两个平铺段和两个弧形贴合段;
[0006]所述两个平铺段相互平行,所述两个弧形贴合段分别设置于两个平铺段之间;
[0007]所述盲管本体采用三面开孔,一个平铺段和两个弧形贴合段上设置有渗水孔,靠近流水面的平铺段不设渗水孔;
[0008]盲管外侧上设置有过滤层。
[0009]进一步,所述两个弧形贴合段的弧形开口相对设置。
[0010]进一步,所述弧形贴合段为圆弧状。<br/>[0011]进一步,所述渗水孔为长条形,位于所述弧形贴合段上的渗水孔开设方向与弧形贴合段的弧度方向一致,位于所述平铺段上的渗水孔开设方向与平铺段的宽度方向一致。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3]1)本技术盲管本体的成型主材为高密度聚乙烯材料,可使盲管本体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耐寒性,并具有较高的刚性和韧性,整体呈双壁结构,可提高盲管本体整体的抗压强度;
[0014]2)本技术盲管整体呈扁状,相比现用的圆形排水盲管而言,更好地与围岩、防水板贴合,增加了与围岩、防水板接触面积,以最大可能地减少排水盲管与围岩、防水板间的空隙,进而可减少浇筑混凝土后的空洞,使二次衬砌厚度满足要求;
[0015]3)本技术由高强涤纶丝和长纤无纺布编织而成的过滤层包裹于盲管本体外侧,具有一定的保温作用,并且有较好的渗透性,很好地满足了隧道内的水温环境,便于隧
道围岩水的引渗,同时也可使过滤层具备较好的耐久性,避免过滤层腐烂而堵塞渗水孔;
[0016]4)相比传统的波纹状圆形盲管凹凸状的内壁,本技术盲管本体内壁光滑,更有利于水的流动,从而不易因水渍沉淀而引发结晶,同时该盲管本体采用三面开孔,流水面不开孔的工艺,也减少了枯水期水在孔隙处积停的可能。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盲管本体与过滤层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0019]图中,1

盲管本体,11

平铺段,12

弧形贴合段,13

渗水孔,2

盲管内侧,3

盲管外侧,4

过滤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
[0021]如图1、图2所示,整个排水盲管整体呈扁状,包括盲管本体1,盲管本体1采用高密度聚乙烯材料HDPE制成,并辅以耐碱性的抗氧化剂,二者通过搅拌混合后注入螺杆挤出机内经热挤塑成型;高密度聚乙烯材料HDPE可使盲管本体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耐寒性,还具有较高的刚性和韧性;添加耐碱性的抗氧化剂主要目的在于,我国自然水的环境以碱性居多,故添加耐碱性抗氧化剂后可以有效的抑制盲管本体1本身的钙化及表面碱性物质的吸附;
[0022]盲管本体1包括两个平铺段11和两个弧形贴合段12;两个平铺段11相互平行,两个弧形贴合段12分别设置于两个平铺段11之间,两个弧形贴合段12的弧形开口相对设置,两个弧形贴合段12同侧的端部仅通过一个平铺段11连接;平铺段11为长方形,弧形贴合段12为圆弧状;相比传统的波纹状圆形盲管凹凸状的内壁而言,盲管内侧2光滑的内壁更有利于水的流动,从而使得水渍不易在盲管本体内沉淀而引发结晶;
[0023]盲管外侧3上设置有过滤层4,可阻挡渗水中的绝大部分泥沙,以减少泥沙阻塞渗水孔的可能;过滤层4采用高强涤纶丝和长纤无纺布编织而成,可使过滤层具备较好的耐久性,减少因过滤层腐烂而堵塞盲管本体上的渗水孔的可能,同时高强涤纶丝和长纤无纺布具有一定的保温作用,并且有较好的渗透性,很好地满足了隧道内的水温环境,便于隧道围岩水的引渗;
[0024]本技术采用三面开孔,一个平铺段11和两个弧形贴合段12上设置有渗水孔13,没有设置渗水孔的平铺段位于流水面;流水面不开孔的工艺,避免了枯水期,水在孔隙的积停;位于弧形贴合段上的渗水孔开设方向与弧形贴合段的弧度方向一致,位于平铺段上的渗水孔开设方向与平铺段的宽度方向一致;渗水孔13为长条形。
[0025]当在隧道内铺设盲管本体1时,弧形贴合段12为直接与围岩、防水板贴合的一侧,相比现有的圆形排水盲管而言,弧形贴合段12与围岩、防水板之间具有更大的接触面积,贴合度更高,从而最大可能地减少排水盲管与围岩、防水板间的空隙,进而可减少浇筑混凝土后的空洞;与此同时,同等排水面积的排水盲管比相关技术中的圆形盲管的侧边弯曲半径减小,因而本申请中的排水盲管比现有的圆形盲管拥有更大的抗压强度,避免了隧道二衬施工时因外力作用导致排水盲管本身受损变形,而高度减少则能够提高排水盲管的弯曲能
力,更利于现场环向弯曲布置操作。
[002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7]本技术的内容不限于实施例所列举,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技术说明书而对本技术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换,均为本技术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环向围岩贴合型防结晶排水盲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盲管本体(1),所述盲管本体(1)包括两个平铺段(11)和两个弧形贴合段(12);所述两个平铺段(11)相互平行,所述两个弧形贴合段(12)分别设置于两个平铺段(11)之间;所述盲管本体(1)采用三面开孔,一个平铺段(11)和两个弧形贴合段(12)上设置有渗水孔(13),靠近流水面的平铺段(11)不设渗水孔(13);盲管外侧(3)上设置有过滤层(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环向围岩贴合型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志平赵启超史先伟陈海军赵秋林何永旺张倬瑶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