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触控面板及显示面板
[0001]本专利技术是申请号为202011431027.8、专利技术名称为“触控面板及显示面板”的中国申请的分案申请。
[0002]本专利技术属于触控
,具体涉及一种触控面板及显示面板。
技术介绍
[0003]用户对柔性触控产品的触控要求越来越高促使柔性产品的触控面板朝着更加精细化的制作方法发展。在一些使用场景下,触控面板通常需要具备较佳的使用稳定性。然而常见的触控面板的使用稳定性可能会受到触控电极的桥接点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触控面板及显示面板,对连接相邻的两个第二电极单元的第二连接结构进行了改进,将第二连接结构设计为包括多个连接网格以及与连接网格相邻的图形单元。如此设计,通过对第二连接结构进行图形化设计,能够减少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的相交面积,从而减少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之间产生的寄生电容,进而改善或解决触控电极的桥接点对触控面板的触控线性度的影响,确保触控面板在使用时具备较佳的使用稳定性。
[0005]本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控面板(100),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D1)分布的第一电极单元(1);多个沿第二方向(D2)分布的第二电极单元(2);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电极单元(1)通过第一连接结构(3)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电极单元(2)通过第二连接结构(4)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结构(3)和所述第二连接结构(4)之间设置有绝缘层;所述第二连接结构(4)包括连接网格(41)以及图形单元(42),所述连接网格(41)包括至少一个子网格;所述第一连接结构(3)包括桥接线,所述桥接线形成有至少一个多边形,每一所述多边形与一个所述连接网格(41)位置对应,所述连接网格(41)位于与其所对应的所述多边形在所述第二连接结构(4)上的正投影内;所述桥接线在第二连接结构(4)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图形单元(42)相交形成与所述连接网格(41)或所述连接网格(41)的至少部分所述子网格相同的图形网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形单元(42)在所述绝缘层上的正投影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连接网格(41)中最小子网格在所述绝缘层上的正投影面积的两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3)包括两条桥接线,所述两条桥接线分别为折线且相互交叉形成至少一个所述多边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3)包括第一桥结构(31)和第二桥结构(32),所述第一桥结构(31)和第二桥结构(32)分别包括至少一个所述多边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面板(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桥结构(31)和所述第二桥结构(32)相互对称;所述第一桥结构(31)和所述第二桥结构(32)之间相互连接,或,所述第一桥结构(31)和所述第二桥结构(32)之间相互分离。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面板(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桥结构(31)和所述第二桥结构(32)之间相互点接触;沿所述第二方向(D2),所述第一桥结构(31)的多边形的顶点与和所述第一桥结构(31)的多边形的顶点相对的所述第二桥结构(32)的多边形的顶点共用。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面板(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桥结构(31)和所述第二桥结构(32)之间相互交叉;所述第一桥结构(31)和所述第二桥结构(32)之间相互交叉形成交叠区,所述交叠区在所述第二连接结构(4)上的正投影面积大于或等于一个子网格在所述第二连接结构(4)上的正投影面积。8.一种触控面板(100),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D1)分布的第一电极单元(1);多个沿第二方向(D2)分布的第二电极单元(2);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电极单元(1)通过第一连接结构(3)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电极单元(2)通过第二连接结构(4)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结构(3)和所述第二连接结构(4)之间
设置有绝缘层;所述第二连接结构(4)包括连接网格(41)以及图形单元(42);所述第一连接结构(3)包括第一桥结构(31)和第二桥结构(32),所述第一桥结构(31)和所述第二桥结构(32)分别包括两条桥接线,所述两条桥接线分别为折线且相互交叉形成至少一个多边形;所述连接网格(41)包括子网格,所述图形单元(42)在所述绝缘层上的正投影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连接网格中最小子网格在所述绝缘层上的正投影面积的两倍;所述第一桥结构(31)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义超,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