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能连杆快拆模架及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96285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耗能连杆快拆模架及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竖向内撑;多根竖向外撑,沿竖向内撑的周向方向设置,竖向外撑和竖向内撑为立杆组件;顶托结构,包括竖向设置的插杆、隔震垫块和支撑箱,插杆可拆卸地安装于立杆组件的顶部,隔震垫块安装于插杆上,支撑箱安装于隔震垫块;连系件,拉结于相邻的两个竖向外撑上的支撑箱;阻尼支撑杆,竖向内撑上的支撑箱的相对两侧与位置相对的两连系件之间铰接连接有阻尼支撑杆;后拆板带,铺设于多根立杆组件上的支撑箱和连系件。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浇混凝土结构施工采用满搭常规脚手架,存在大量钢管模板投入后周转重复使用率低的问题。的问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耗能连杆快拆模架及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耗能连杆快拆模架及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房建施工作业期间,模板和支撑脚手架布置作为现浇混凝土结构施工中重要环节,影响施工安全和结构成型质量。在采用木模施工的工程中,构件下方满搭常规脚手架。常规脚手架通常均需密布满搭布置,大量钢管模板投入,增加材料成本和损耗,特别在混凝土龄期未达到拆模要求时,常规模板和支撑脚手架无法拆除周转,材料的重复使用率降低,不利于节约资源。
[0003]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耗能连杆快拆模架及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方法,以解决现浇混凝土结构施工采用满搭常规脚手架,存在大量钢管模板投入后周转重复使用率低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耗能连杆快拆模架,包括:
[0006]竖向内撑;
[0007]多根竖向外撑,多根所述竖向外撑沿所述竖向内撑的周向方向设置,所述竖向外撑和所述竖向内撑分别为高度可调地的立杆组件;
[0008]顶托结构,包括竖向设置的插杆、隔震垫块和支撑箱,所述插杆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立杆组件的顶部,所述隔震垫块安装于所述插杆上,所述支撑箱安装于所述隔震垫块;
[0009]连系件,拉结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竖向外撑上的支撑箱;
[0010]阻尼支撑杆,所述竖向内撑上的支撑箱的相对两侧与位置相对的两所述连系件之间铰接连接有所述阻尼支撑杆,每一个所述连系件的相对两端与所述竖向内撑上的支撑箱的一侧之间分别连接有所述阻尼支撑杆;
[0011]后拆板带,铺设于多根所述立杆组件上的支撑箱和所述连系件。
[0012]进一步的,所述立杆组件包括:
[0013]下套管;
[0014]上套管,所述上套管的下端可活动地插设于所述下套管的上端,所述隔震垫块安装于所述上套管的上端;
[0015]用于锁定所述上套管的锁止件,安装于所述下套管。
[0016]进一步的,所述隔震垫块包括:
[0017]下层板,固设于所述插杆的上端;
[0018]安装于所述下层板上的橡胶支座,包括叠合在一起的多层薄钢板和多层橡胶片,
所述薄钢板与所述橡胶片交替设置;
[0019]上层板,铺设于所述橡胶支座,所述支撑箱安装于所述上层板;
[0020]竖向设置的导向杆,所述上层板和所述下层板分别开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杆的上端滑设于上层板的导向孔中,所述导向杆的下端滑设于所述下层板的导向孔中,所述导向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有防脱件,所述防脱件抵靠于所述上层板的上侧或所述下层板的下侧。
[0021]进一步的,所述插杆同轴安装有支承盘,所述支承盘与所述下层板之间斜向连接有多根支撑杆。
[0022]进一步的,多根支撑杆等间距设置。
[0023]进一步的,所述连系件的外沿下翻形成有加固翼缘,所述连系件的端部的加固翼缘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支撑箱的侧壁。
[0024]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箱的侧壁开设有多个第一锁孔,多个所述第一锁孔沿所述支撑箱的周向方向设置,所述加固翼缘开设有多个第二锁孔,所述连系件的端部的加固翼缘的贴合于所述支撑箱的侧壁,位置相对的所述第一锁孔和所述第二锁孔中插设有锁定件。
[0025]进一步的,所述阻尼支撑杆的两端通过竖向设置的铰接轴分别铰接于所述连系件和所述竖向内撑上的支撑箱。
[002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采用耗能连杆快拆模架的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7]同步搭设先拆模架和耗能连杆快拆模架;
[0028]于所述同步搭设先拆模架上铺设先拆模板;
[0029]调节所述耗能连杆快拆模架的立杆组件的高度,使得所述耗能连杆快拆模架的后拆板带与所述先拆模板齐平,进而使得所述后拆板带与所述先拆模板拼接形成模板结构;
[0030]于所述模板结构上浇筑混凝土以固结形成现浇混凝土结构;
[0031]在所述现浇混凝土结构的养护阶段,拆除所述先拆模板和所述先拆模架以用于周转使用;
[0032]在所述现浇混凝土结构的强度符合设计要求后,拆除所述耗能连杆快拆模架。
[003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的耗能连杆快拆模架,与常规脚手架共同承担施工荷载,养护阶段辅助现浇混凝土构件成型,防止在现浇混凝土构件自承重抗力不足时的开裂、下挠损伤,避免后期修补。在现浇混凝土构件养护期间能先拆除先拆模板(满堂脚手架)和先拆模架,而利用本专利技术的耗能连杆快拆模架支撑现浇混凝土构件,使得先拆模板和先拆模架能尽早投入周转重复利用,降低工程施工成本。
[0034]此外,在立杆组件的顶部设置耗能构件,(如顶托结构),用于减少施工动荷载效应,利用顶托结构降低在现浇混凝土构件的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布料机泵管振动、振捣施工、混凝土流动产生的不均匀动荷载,以及成型后上部荷载变化对混凝土构件浇筑的影响,浇筑过程中通过顶托结构消耗大部分不利荷载,保证施工作业面稳定,同时在构件养护强度未达到标准期间,下部设置立杆组件配合顶托结构,避免现浇混凝土构件在先拆模板拆除后过早出现损伤破坏。
[0035]另一方面,在竖向内撑的支撑箱上连接多根阻尼支撑杆形成交叉结构,连接件间存在一定的变形,特别在支撑体系顶部变形较大,对体系的承载力较为不利,利用交叉结构
中水平设置的耗能连杆(即阻尼支撑杆)限制连接件过大变形,加强稳定性,将连系件的顶部水平荷载传递至多向的阻尼支撑杆以消耗抵抗变形,可有效抵抗施工过程中的扰动,保证浇筑及成型安全。
附图说明
[0036]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37]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耗能连杆快拆模架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耗能连杆快拆模架的上部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耗能连杆快拆模架的俯视图。
[0040]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耗能连杆快拆模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41]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立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42]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顶托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43]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顶托结构的俯视图。
[0044]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承托板的结构示意图。
[0045]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承托板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专利技术,而非对该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
[0047]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耗能连杆快拆模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竖向内撑;多根竖向外撑,多根所述竖向外撑沿所述竖向内撑的周向方向设置,所述竖向外撑和所述竖向内撑分别为高度可调地的立杆组件;顶托结构,包括竖向设置的插杆、隔震垫块和支撑箱,所述插杆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立杆组件的顶部,所述隔震垫块安装于所述插杆上,所述支撑箱安装于所述隔震垫块;连系件,拉结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竖向外撑上的支撑箱;阻尼支撑杆,所述竖向内撑上的支撑箱的相对两侧与位置相对的两所述连系件之间铰接连接有所述阻尼支撑杆,每一个所述连系件的相对两端与所述竖向内撑上的支撑箱的一侧之间分别连接有所述阻尼支撑杆;后拆板带,铺设于多根所述立杆组件上的支撑箱和所述连系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耗能连杆快拆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杆组件包括:下套管;上套管,所述上套管的下端可活动地插设于所述下套管的上端,所述隔震垫块安装于所述上套管的上端;用于锁定所述上套管的锁止件,安装于所述下套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耗能连杆快拆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震垫块包括:下层板,固设于所述插杆的上端;安装于所述下层板上的橡胶支座,包括叠合在一起的多层薄钢板和多层橡胶片,所述薄钢板与所述橡胶片交替设置;上层板,铺设于所述橡胶支座,所述支撑箱安装于所述上层板;竖向设置的导向杆,所述上层板和所述下层板分别开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杆的上端滑设于上层板的导向孔中,所述导向杆的下端滑设于所述下层板的导向孔中,所述导向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有防脱件,所述防脱件抵靠于所述上层板的上侧或所述下层板的下侧。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立黄贵马俊刘涛韦助李陆波王磊付显金壮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