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电混合跳线、光电混合适配器及装配方法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36961471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电混合跳线、光电混合适配器及装配方法,包括光电混合缆,光电混合缆包括外护套,外护套内设置有1芯光纤和两个1芯铜缆,对两个1芯铜缆进行颜色区分,在光电混合接头的内套的端面设置有两条弓形弹片,外壳上开设有两条引出槽,两条弓形弹片分别从两条引出槽内引出,1芯铜缆焊接在与之颜色对应的弓形弹片上,在接头适配器的外壳注塑件上开设有针孔,针孔内设置有金属探针,金属探针的大直径端封在内芯注塑件内,金属探针的小直径端引出外壳注塑件。便于区分进行相应信号线缆的连接,降低了连接出错的概率,同时,从光电混合缆、光电混合接头、接头适配器的结构作了巧妙的组合,完美的解决光缆、接头、适配器不兼容的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电混合跳线、光电混合适配器及装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电混合跳线领域,具体为一种光电混合跳线、光电混合适配器及装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为了不仅实现光纤到户,还实现光纤到各个房间,从而要求主网关与次网关之间不仅要光信号的传输还需要电信号的传输。目前有些厂家在做光电混合缆,有的在做光电混合接头,但在做光电混合适配器的却很少,并且各家做各家的都不符合标准SC型接口,所以使用得工程难以实现,各个接口不能实现很好的对接,容易出现不兼容的问题;其次,光电混合缆将光信号和电信号同时输出,因此,光电混合线缆中设置了光信号传输线缆和电信号传输线缆,而目前光电混合跳线中的线缆没有进行区分,容易出现混合线缆连接错误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光电混合跳线、光电混合适配器及装配方法,便于区分进行相应信号线缆的连接,降低了连接出错的概率,同时,从光电混合缆、光电混合接头、接头适配器的结构作了巧妙的组合,完美的解决光缆、接头、适配器不兼容的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光电混合跳线,包括光电混合缆,所述光电混合缆包括外护套,所述外护套内设置有1芯光纤和两个1芯铜缆,所述1芯光纤位于两个所述1芯铜缆之间,两个所述1芯铜缆的护套分别采用不同的颜色,所述外护套的一侧设有颜色标识,靠近所述颜色标识的所述1芯铜缆的颜色与所述颜色标识的颜色相同,能够快速的进行区分识别,避免出现连接出错的情况。
[0005]一种光电混合适配器,包括光电混合接头和适配光电混合接头的接头适配器,所述光电混合接头用于接入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混合跳线;
[0006]所述光电混合接头包括尾套、内套、带柄陶瓷插芯和外壳,所述外壳插接在所述尾套上,所述内套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内套的端面设置有两条弓形弹片,所述外壳上开设有两条引出槽,两条所述弓形弹片分别从两条所述引出槽内引出,两条所述弓形弹片的颜色与两个所述1芯铜缆的颜色一一对应,所述1芯铜缆焊接在与之颜色对应的所述弓形弹片上,所述带柄陶瓷插芯位于所述外壳内,并位于所述内套的上方。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电混合接头还包括压接环和止挡件,所述压接环和止挡件均位于所述内套内,并套装在所述带柄陶瓷插芯上,所述1芯光纤从所述带柄陶瓷插芯穿出,所述止挡件携带所述1芯光纤的护套压接在所述压接环内。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带柄陶瓷插芯上套设有弹簧,所述带柄陶瓷插芯上设有限位环,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限位环和压接环连接。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带柄陶瓷插芯远离所述压接环的一端适配有防尘帽。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头适配器包括外壳注塑件和内芯注塑件,所述内芯注塑件固定设置在所述外壳注塑件内,所述内芯注塑件呈“H”形,所述内芯注塑件的两端设置有倒钩,所述内套和外壳上均开设有卡槽,所述内芯注塑件两端的倒钩分别适配在所述内套和外壳的卡槽内。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注塑件上开设有针孔,所述针孔内设置有金属探针,所述金属探针的大直径端封在所述内芯注塑件内,所述金属探针的小直径端引出所述外壳注塑件用于连接有源线。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注塑件内设置有陶瓷开口环,所述陶瓷开口环与所述带柄陶瓷插芯对接。
[0013]一种光电混合适配器的装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4]S1、将光电混合缆接入光电混合接头内;将尾套、压接环、止档件、弹簧和带柄陶瓷插芯依次穿到光电混合缆上,并用扎线固定,光电混合缆穿入光电混合接头的长度约500mm,然后将1芯光纤和两个1芯铜缆用剥线机剥离约50

70mm,开剥了的1芯光纤穿出提前注入了胶水的带柄陶瓷插芯,待胶水固化后,将压接环一端套进止档件并用压接机将1芯光纤剥离的外套和止档件压接在一起,再套上内套,然后将两个1芯铜缆的外护套剥去5

7mm,用焊枪将两个1芯铜缆根据颜色分别与内套的两个弓形弹片进行焊接,最后套上外壳,完成连接头的组装,组装完成的光电混合连头经过研磨、端检和最终测试合格后戴上防尘帽;
[0015]S2、组装接头适配器;在组装时先将陶瓷开口环放到内芯注塑件中间的圆孔内,再与外壳注塑件进行组装时装入探针,组装完成后两个探针大的一端封在内芯注塑件上,小的一端引出于外壳注塑件,用于连接有源线;
[0016]S3、将光电混合接头与接头适配器对接;取下光电混合接头上的防尘帽,露出带柄陶瓷插芯,带柄陶瓷插芯从陶瓷开口环插入至接头适配器的一端,插入时,光电混合连头会自动卡入内芯注塑件内,接头适配器的另一端再插入光电混合缆,在光电混合连头内弹簧的作用下,使两端带柄陶瓷插芯在陶瓷开口环内完全对接,即完成光信号、电信息号传输。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1、对两个1芯铜缆标识不同的颜色,方便能够快速的进行区分识别,避免出现连接出错的情况,同时在外护套的外侧标识出其中一个1芯铜缆的位置,使光电混合缆的连接更加精确且高效。
[0019]2、通过设计SC散件中的内套、带柄陶瓷插芯、外壳和弓形弹片,使得在光电混合接头和接头适配器外尺寸不变的情况下同时传输光信号和电信号。
[0020]3、在接头适配器的外壳注塑件上设计相对应弹片的探针,使得光电混合接头的光信号和电信号都能通过接头适配器进行传输。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光电混合缆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光电混合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光电混合接头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内套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压接环与止挡件的配合示意图;
[0026]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接头适配器的俯视图;
[0027]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接头适配器的正视图;
[0028]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光电混合接头与接头适配器的连接示意图;
[0029]图中,1

外护套,2

1芯光纤,3

1芯铜缆,4

光电混合接头,5

接头适配器,6

尾套,7

内套,8

带柄陶瓷插芯,9

外壳,10

弓形弹片,11

引出槽,12

压接环,13

止挡件,14

弹簧,15

限位环,16

防尘帽,17

外壳注塑件,18

内芯注塑件,19

针孔,20

金属探针,21

陶瓷开口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电混合跳线,包括光电混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混合缆包括外护套(1),所述外护套(1)内设置有1芯光纤(2)和两个1芯铜缆(3),所述1芯光纤(2)位于两个所述1芯铜缆(3)之间,两个所述1芯铜缆(3)的护套分别采用不同的颜色,所述外护套(1)的一侧设有颜色标识,靠近所述颜色标识的所述1芯铜缆(3)的颜色与所述颜色标识的颜色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电混合适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光电混合接头(4)和适配光电混合接头(4)的接头适配器(5),所述光电混合接头(4)用于接入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混合跳线;所述光电混合接头(4)包括尾套(6)、内套(7)、带柄陶瓷插芯(8)和外壳(9),所述外壳(9)插接在所述尾套(6)上,所述内套(7)设置在所述外壳(9)内,所述内套(7)的端面设置有两条弓形弹片(10),所述外壳(9)上开设有两条引出槽(11),两条所述弓形弹片(10)分别从两条所述引出槽(11)内引出,两条所述弓形弹片(10)的颜色与两个所述1芯铜缆(3)的颜色一一对应,所述1芯铜缆(3)焊接在与之颜色对应的所述弓形弹片(10)上,所述带柄陶瓷插芯(8)位于所述外壳(9)内,并位于所述内套(7)的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光电混合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混合接头(4)还包括压接环(12)和止挡件(13),所述压接环(12)和止挡件(13)均位于所述内套(7)内,并套装在所述带柄陶瓷插芯(8)上,所述1芯光纤(2)从所述带柄陶瓷插芯(8)穿出,所述止挡件(13)携带所述1芯光纤(2)的护套压接在所述压接环(12)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光电混合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柄陶瓷插芯(8)上套设有弹簧(14),所述带柄陶瓷插芯(8)上设有限位环(15),所述弹簧(1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限位环(15)和压接环(12)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光电混合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柄陶瓷插芯(8)远离所述压接环(12)的一端适配有防尘帽(16)。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光电混合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适配器(5)包括外壳注塑件(17)和内芯注塑件(18),所述内芯注塑件(18)固定设置在所述外壳注塑件(17)内,所述内芯注塑件(18)呈“H”形,所述内芯注塑件(18)的两端设置有倒钩,所述内套(7)和外壳(9)上均开设有卡槽,所述内芯注塑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世雄胡宣巫亚茹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天邑康和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