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测地震水位观测井水来源的井中自然电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96119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检测地震水位观测井水来源的井中自然电位方法,包括:S1、采集零电位电极所测量的电位值;S3、调整测量线缆中不极化电极之间的间距;S3、从观测井井口往下逐步下放测量线缆,直至测量线缆最下方的不极化电极下放至井底,在测量线缆下放的过程中,采集器按照预先设定的采集间隔采集测量线缆中每一个不极化电极所测的电位值,并将每一个不极化电极所测的电位值发送给笔记本终端;S4、根据每一个不极化电极所测的电位值和零电位电极所测量的电位值,获取每一个不极化电极的自然电位值,并实时绘制4个不极化电极的自然电位值的曲线;S5、基于4个不极化电极的自然电位值曲线,确定与外界水交换的层位。确定与外界水交换的层位。确定与外界水交换的层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检测地震水位观测井水来源的井中自然电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地震活动性监测
,尤其涉及一种检测地震水位观测井水来源的井中自然电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描地震监测静水位观测中存在一下现象难以解决,体现在4个方面:
[0003]1、地震流体监测的套管难以做到全封闭,外界的水容易渗流进入井孔形成水交换,致使静水位上升或下降或者水温变化出现异常。
[0004]2、地震流体观测井容易受到强降雨的影响,但影响状态难以直接使用降雨量直接量化,一般显示为不同程度的滞后效应,存在降雨加载不对和不及时的情况。
[0005]3、静水位观测井附近的工业抽水施工可能导致高压含水层在涌突水过程中水位急剧下降。
[0006]4、强降雨、工业抽水、工地开挖和干旱等多种因素都能使静水位下降或上升,静水位突变的性质和原因难以明确。
[0007]因此,如何在静水位发生变化后如何判定补给水的交换位置是其中的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9]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检测地震水位观测井水来源的井中自然电位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监测系统实现所述监测地震水位观测井水来源的井中自然电位方法,所述监测系统包括:笔记本终端和与其连接的采集器;所述采集器还分别连接零电位电极和测量线缆;所述方法包括:S1、所述监测系统中的采集器采集零电位电极所测量的电位值,并将所述零电位电极所测量的电位值发送给笔记本终端;所述零电位电极预先埋设在地表面指定的零电位点位置处;S2、根据观测井的井孔深度,调整测量线缆中不极化电极之间的间距;所述测量线缆中包含了4股测量线芯,4股所述测量线芯分别与4个不极化电极一一连接;S3、从观测井井口往下逐步下放测量线缆,直至测量线缆最下方的不极化电极下放至井底,在测量线缆下放的过程中,监测系统中的采集器按照预先设定的采集间隔采集测量线缆中每一个不极化电极所测的电位值,并将测量线缆中每一个不极化电极所测的电位值发送给笔记本终端;S4、所述笔记本终端根据测量线缆中每一个不极化电极所测的电位值和所述零电位电极所测量的电位值,获取每一个不极化电极的自然电位值,并实时绘制4个不极化电极的自然电位值的曲线;S5、所述笔记本终端基于4个不极化电极的自然电位值曲线,确定与外界水交换的层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中自然电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地表面上的所述零电位位置与所述观测井井口的距离大于等于50米。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井中自然电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零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鑫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地震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