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土壤水分控制提高切花菊采后品质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95904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花卉种植生产领域,具体公布了一种基于土壤水分控制提高菊花采后品质的方法;所述方法为:在菊花花蕾显现后,进行水分充足与水分亏缺的交替灌溉处理,控制土壤水分含量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土壤水分控制提高切花菊采后品质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土壤水分控制提高菊花采后品质的方法,属于花卉种植生产领域。

技术介绍

[0002]切花菊花色繁多、花型丰富,是世界四大切花菊之一,在世界花卉产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随着国内外市场需求的不断攀升,我国切花菊生产面积约有10万亩,年产量、年产值分别达28亿枝和20亿元,规模位居世界之首。我国切花产业的区域化布局是以云南、海南、江浙等地为主产区,但消费地是经济发达的珠三角、长三角及京津冀地区,产地与消费市场的空间距离,导致切花菊运输半径大、运输时间长;切花菊在经过远距离长时间的运输后,品质会发生不可逆的降低,致使切花菊的产品质量下降、降低效益。
[0003]切花菊在采切后,由于切离了根系,失去原有的水分供给,叶片和花瓣的水分代谢遭到破坏,随着储藏时间延长致使切花失水衰老;长时间的运输也是切花菊品质下降的主要原因。尽管采用保鲜处理流程和冷链运输系统,可以延缓切花菊采后品质下降,但这些方法都是在切花菊采切之后的措施,在切花菊生长过程中缺乏提高采后品质的措施。针对切花菊生产者在生长后期仍然进行过度灌溉的现状,采用本方法可显著改观切花菊到达消费者手上其品质发生快速劣变情况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目前切花菊采后干储运输过程中品质下降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土壤水分调控提高菊花采后品质的方法。通过在菊花现蕾后进行交替的水分正常供应与水分亏缺交替灌溉处理,提高切花采后对干储的耐性,显著增加菊花采后的耐储性和瓶插期等品质,保持菊花的商品价值。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基于土壤水分控制提高菊花采后品质的方法,方法为:在菊花花蕾显现(简称现蕾) 后,进行水分充足与水分亏缺的交替灌溉处理,控制土壤水分含量在土壤水势内的

23Kpa~
ꢀ‑
15Kpa。
[0007]优选的,所述菊花为切花菊。
[0008]切花菊现蕾后的土壤临界水势下限为

18Kpa;此条件下土壤水分充足(水势高于

18Kpa) 时,切花菊根系水分吸收正常,地上部水分供应充足,生长品质不受抑制,当土壤水分含量下降(水势低于

18Kpa)时,切花菊根系吸水受到胁迫,地上部水分供应亏缺。本专利技术通过进行水分充足与水分亏缺的交替灌溉处理,即在本专利技术的下限

23Kpa使切花菊现蕾后土壤水分低于

18Kpa处于水分亏缺阶段,进行水分锻炼,提高切花抗性,在不影响切花商品品质的基础上提高切花瓶插品质。
[0009]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中,在进行水分充足与水分亏缺的交替灌溉处理时,通过控制水分灌溉的启动与灌水量来实现,即当土壤水势低至

23Kpa时启动灌溉,达到所需灌
水量时停止。
[0010]具体地,所述灌水量计算方法为,通过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是反映土壤水势与土壤含水量数量关系的曲线)将土壤水势转化为体积含水量,再根据公式“单位面积上的灌水量(L/m2) =(体积含水量上限

体积含水量下限)*灌溉深度*1m
2”来计算。
[0011]以灌水量为停止灌溉的标准,是基于以下事实:灌溉过程中土壤水分的运移、变化有个过程,传感器测出来的水势瞬时值与停止灌溉、土壤水分运移稳定后的土壤实际水分状况差值较大。通过计算灌水量,可以避免由于测定时间点与水分稳定时间点间的时延导致的偏差,能较准确的控制灌溉后土壤水分能达到预设的范围。
[0012]具体地,土壤水分可用土壤水势传感器、张力计或土壤体积含水量传感器的一种或多种进行土壤水分实时监测,其中土壤水势传感器和张力计测出的是水势(土壤吸水力),可适用于各地不同的土壤类型。土壤体积含水量传感器测出的数值,只是土壤水占土壤的体积百分比,不代表土壤的吸水力,不具有通用性。因此,在不同土壤中使用前,需要通过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将体积含水量与水势进行标准转化,使用时再将水势换算为该土壤的体积含水量。
[0013]具体地,所述灌溉深度,为土壤深度的20
±
3cm,是切花菊现蕾后根系的主要分布的土层深度。
[0014]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中,在切花菊现蕾前,水分供应充足,控制土壤水分在土壤水势的

18Kpa~

12Kpa。
[0015]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6]1、本专利技术以土壤水势作为土壤水分控制的实施标准,是由于不论栽培土壤或基质类型如何,相同的土壤水势(吸水力),就意味着这些土壤对作物的供水能力是相同的;但相同的土壤含水量(体积百分率)情况下,土壤水分的有效性则是不同的。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控制土壤水分的土壤水势标准可直接在不同生产地应用,具有通用性。
[0017]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土壤水分控制范围,当土壤水分从上限降至下限过程中,切花菊的根系吸水会经历从无胁迫到有胁迫的过程,之后再恢复到土壤水势下限以上,使切花菊进行交替的水分亏缺,方法简单、高效。
[0018]3、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生长阶段调控土壤水分来影响切花菊,来提升切花运输后的品质、增加商品价值,成本低廉且效果突出。
[0019]总之,本专利技术针对目前在切花菊生产环节中,没有提高其采后保鲜期限的调控措施的现状,提供一种科学合理的、通过控制土壤水分,显著提高切花菊采后保鲜期限的方法,方法简捷高效、可快速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0020]图1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0021]图2切花菊

南农小金星

不同处理的瓶插拍照;其中图2A为瓶插7天的状态,图2B为瓶插14天的状态,图2C为瓶插21天的状态,图2D为瓶插28天的状态,图2E为瓶插35 天的状态,图2F为瓶插42天的状态;每张图中从左至右依次是处理W1、W2、W3、W4、 W5,每处理两支,(其中处理W1、W2有大量生根现象)。
[0022]图3切花菊

瑞多斯特白

不同处理的瓶插拍照;其中图3A为瓶插7天的状态,图3B
为瓶插14天的状态,图3C为瓶插21天的状态,图3D为瓶插28天的状态,每张图中从左至右依次是处理W1、W2、W3、W4、W5,每处理两支。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目的、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0024]实施例1
[0025]本专利技术人前期开展了多批次、分时期不同梯度的土壤水分处理试验,根据生长和外观品质确定了切花菊生长过程中的土壤临界水分。本实施例在切花菊现蕾后,设置5个试验组来确定不同的土壤水分控制对切花菊

南农小金星

采后品质的影响。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土壤水分控制提高菊花采后品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为:在菊花花蕾显现后,进行水分充足与水分亏缺的交替灌溉处理,控制土壤水分含量在

23Kpa~

15Kpa的水势范围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土壤水分控制提高菊花采后品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水分充足与水分亏缺的交替灌溉处理时,通过控制水分灌溉的启动与灌水量来实现,即当土壤水势低至

23Kpa时启动灌溉,达到所需灌水量时停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土壤水分控制提高菊花采后品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水量计算方法为,通过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将土壤水势区间转化为体积含水量,根据公式“单位面积上的灌水量(L/m2)=(体积含水量上限

体积含水量下限)*灌溉深度*1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管志勇刘化豪李莹莹房伟民陈发棣薛建平黄武舞赵爽陈素梅陈志星刘敏荣高波
申请(专利权)人:开远天华生物产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