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舱养鱼类围网起捕装置以及起捕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957996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舱养鱼类围网起捕方法,涉及渔业技术领域,用于封闭养舱中,封闭养舱的一侧敞口设置,其底部形成有一个抽吸口,起捕装置包括围网以及辅助牵引系统;围网为上下两侧均敞口设置的网衣结构,围网上设有网衣张开辅助机构,辅助牵引系统与网衣张开辅助机构配合以实现围网的上侧浮于水面;围网设于封闭养舱中,其下侧与封闭养舱的底部抵接设置;沿着封闭养舱的高度方向上,围网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网衣收口收圈装置,且围网的下侧还设有网口缩小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可高效增大围网中的鱼水比,从而快速达到吸鱼泵的工作参数,提高捕鱼效率。提高捕鱼效率。提高捕鱼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舱养鱼类围网起捕装置以及起捕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渔业
,具体涉及到一种舱养鱼类围网起捕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海水养殖业的快速发展,近海大规模海水养殖带来了产业冲突、生态危害、病害风险、质量安全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海水养殖业由近海向离岸和深远海拓展已经成为我国海水养殖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0003]随着网箱养殖离岸越来越远,水深和海况级别也在增加,养殖用的网箱体积也越来大,养殖鱼类捕获技术因此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目前人们经常采用的网箱养殖鱼类的捕捞技术包括撒网捕捞、网箱内围网捕捞、将网衣拉起捕捞等,这些捕捞方式的优点是简易,缺点是需要较多的人力。
[0004]现有公告号为CN214074870U的技术公开了一种养殖工船养殖舱起捕系统,包括养殖舱、赶鱼网、吸鱼管道、吸鱼泵;所述吸鱼泵设于养殖舱上方,且整体高于养殖舱液面的高度;所述吸鱼管道自所述吸鱼泵连通至所述养殖舱的底部出口;所述赶鱼网横向覆盖所述养殖舱水面,并在外力驱动下可整体上下移动。本技术结合赶鱼网与吸鱼泵进行起捕,机械化程度高,效率高,劳动强度低;吸鱼泵安放于养殖舱上部位置处,仍可有效吸鱼,且不会对养殖工船总体结构布局造成较大困难。
[0005]然而,在该种起捕方式中,养殖舱的规格较大,而养殖舱的底部的聚鱼筒规格较小,当赶鱼网逐渐向下移动,将鱼群赶至养殖舱的底部,当赶鱼网下降至末端时,赶鱼网与养殖舱之间的鱼群密度增大至最大,随着鱼群逐渐进入聚鱼筒中,赶鱼网与聚鱼筒之间的鱼群密度逐渐增大,由于此时赶鱼网无法再下移,且聚鱼筒的规格远小于养殖舱,剩余鱼群的自由度还是很高,进入聚鱼筒的难度较大,导致剩余鱼群滞留在养殖舱底部,影响捕鱼的效率。
[0006]而且,该种起捕系统中,赶鱼网在实现上下移动时需要在养殖舱上改动结构,从而实现赶鱼网与养殖舱的配合,容易损坏养殖舱。
[0007]因此,存在待改进之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舱养鱼类围网起捕装置以及起捕方法,通过设置纯机械的辅助结构,高效增大围网中的鱼水比,从而快速达到吸鱼泵的工作参数,提高捕鱼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8]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舱养鱼类围网起捕方法,具体方案如下:
[0009]一种舱养鱼类围网起捕装置,用于封闭养舱中,封闭养舱的一侧敞口设置,其底部形成有一个抽吸口,所述起捕装置包括围网以及辅助牵引系统;
[0010]围网为上下两侧均敞口设置的网衣结构,围网上设有网衣张开辅助机构,辅助牵引系统与网衣张开辅助机构配合以实现围网的上侧浮于水面;
[0011]围网设于封闭养舱中,其下侧与封闭养舱的底部抵接设置;
[0012]沿着封闭养舱的高度方向上,所述围网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网衣收口收圈装置,且所述围网的下侧还设有网口缩小装置,所述网口缩小装置与所述抽吸口配合。
[00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不需要使用的时候,围网可被辅助牵引系统从封闭养舱中取出,不会占用封闭养舱中的空间;围网安装于封闭养舱中后,张开后的围网由于上侧浮于水面,下侧抵接在封闭养舱的底部,处于围网中的鱼群处于被包围的状态,此时,围网中的鱼群密度较小,之后沿着封闭养舱的高度方向上往下,依次控制网衣收口收圈装置将围网逐渐进行收口,收口后的围网形状改变,从收口位置所处的位置朝下看,围网上小下大,在逐渐收口的过程中有利于诱导鱼群朝下游动,尽可能使得鱼群处于围网的下层,当网衣收口收圈装置完全收口后,网衣收口收圈装置上方的空间与下方的空间隔断,下层的鱼群无法逃进上层。
[0014]之后,同理每个网衣收口收圈装置依次进行收口实现鱼群朝下赶,即每收口一次围网与封闭养舱之间的鱼群密度进行一次增大,当鱼水比达到吸鱼泵工作的参数时,从抽吸口对鱼群进行起捕作业。而且,网口缩小装置的设置,在网衣收口收圈装置将围网收拢的基础上,可缩小围网下侧开口的大小,便于与抽吸口配合,进一步增大围网中的鱼水比。
[0015]进一步的,所述围网为可展开的一片式网衣结构,沿其展开方向上的两端可缝合连接,网衣上依次设有浮子纲、收口绳圈牵引绳以及底纲,收口绳圈牵引绳的数量设置为至少一个,浮子纲以及底纲均设置为一个。
[0016]进一步的,所述网衣张开辅助机构包括重力式下沉组件以及漂浮式上浮组件;
[0017]所述重力式下沉组件包括若干个依次阵列在所述底纲上的重力块;
[0018]所述漂浮式上浮组件包括若干个依次阵列在所述浮子纲上的浮子。
[0019]进一步的,每个所述收口绳圈牵引绳上可对应设置一个网衣收口收圈装置,所述网衣收口收圈装置包括沿所述收口绳圈牵引绳的长度方向阵列布置在网衣上的多个绳环、穿过所述绳环的引扬纲索。
[0020]进一步的,所述网衣张开辅助机构包括重力式下沉组件以及漂浮式上浮组件;
[0021]所述重力式下沉组件包括若干个依次阵列在所述底纲上的重力块;
[0022]所述漂浮式上浮组件包括若干个依次阵列在所述浮子纲上的浮子。
[0023]进一步的,每个所述收口绳圈牵引绳上可对应设置一个网衣收口收圈装置,所述网衣收口收圈装置包括沿所述收口绳圈牵引绳的长度方向阵列布置在网衣上的多个绳环、穿过所述绳环的引扬纲索。
[0024]进一步的,底纲处所对应的网衣长度大于或者等于封闭养舱的周长,浮子纲处所对应的网衣长度稍小于底纲处所对应的网衣长度。
[0025]进一步的,所述网口缩小装置与网衣收口收圈装置的结构一致,所述网口缩小装置与底纲高度为L+

L,其中,L为网口缩小装置高度位置与封闭养舱底部的高度。
[0026]进一步的,所述抽吸口上设有限位滑轮;
[0027]网口缩小装置与网衣收口收圈装置的区别在于,其对应的穿过所述绳环的引扬纲索通过限位滑轮后,再牵引至封闭养舱上部的操作平台。
[0028]一种针对所述的舱养鱼类围网起捕装置的起捕方法,将装配好的围网按一字型排开,沿着封闭养舱的池壁逐步放入水中,并将围网在封闭养舱中形成将鱼类包围的包围圈,
再将围网的两端缝合;
[0029]之后,通过网衣浮子纲张开绳索向池壁四周牵引,使浮子纲形成浮绳圈,辅助牵引系统牵引浮子纲上的起吊绳索进行配合操作,使得围网在浮子纲、底纲以及浮子纲张开绳索的协同作用下在水中垂向张开,再依次从上至下控制网衣收口收圈装置,将围网逐步收紧,从而将围网中的鱼群朝下赶,逐渐增大围网中的鱼水比,当鱼水比达到吸鱼泵工作的参数后,开启吸鱼泵,在抽吸口处起捕围网中的鱼群,当围网中的鱼水比变小时,再控制网口缩小装置,再次增大围网中的鱼水比,继续使用吸鱼泵。
[0030]进一步的,形成浮绳圈的具体步骤为:
[0031]辅助牵引系统牵引围网上的浮子纲,将浮子纲吊起至水面,直至浮子在浮子纲张开绳索作用下漂浮于水面四周,形成浮绳圈。
[0032]进一步的,控制网衣收口收圈装置与网口缩小装置的具体步骤为:
[0033]从水面提拉引扬纲索,引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舱养鱼类围网起捕装置,用于封闭养舱(1)中,封闭养舱(1)的一侧敞口设置,其底部形成有一个抽吸口(11),其特征在于,所述起捕装置包括围网(2)以及辅助牵引系统(3);围网(2)为上下两侧均敞口设置的网衣结构,围网(2)上设有网衣张开辅助机构,辅助牵引系统(3)与网衣张开辅助机构配合以实现围网(2)的上侧浮于水面;围网(2)设于封闭养舱(1)中,其下侧与封闭养舱(1)的底部抵接设置;沿着封闭养舱(1)的高度方向上,所述围网(2)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网衣收口收圈装置(9),且所述围网(2)的下侧还设有网口缩小装置(10),所述网口缩小装置(10)与所述抽吸口(11)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舱养鱼类围网起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围网(2)为可展开的一片式网衣结构,沿其展开方向上的两端可缝合连接,网衣上依次设有浮子纲(4)、收口绳圈牵引绳(5)以及底纲(6),收口绳圈牵引绳(5)的数量设置为至少一个,浮子纲(4)以及底纲(6)均设置为一个。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舱养鱼类围网起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衣张开辅助机构包括重力式下沉组件(8)以及漂浮式上浮组件(7);所述重力式下沉组件(8)包括若干个依次阵列在所述底纲(6)上的重力块(81);所述漂浮式上浮组件(7)包括若干个依次阵列在所述浮子纲(4)上的浮子(7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舱养鱼类围网起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收口绳圈牵引绳(5)上可对应设置一个网衣收口收圈装置(9),所述网衣收口收圈装置(9)包括沿所述收口绳圈牵引绳(5)的长度方向阵列布置在网衣上的多个绳环(91)、穿过所述绳环(91)的引扬纲索(92)。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舱养鱼类围网起捕装置,其特征在于,底纲(6)处所对应的网衣长度大于或者等于封闭养舱(1)的周长,浮子纲(4)处所对应的网衣长度稍小于底纲(6)处所对应的网衣长度。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舱养鱼类围网起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口缩小装置(10)与网衣收口收圈装置(9)的结构一致,所述网口缩小装置(10)与底纲(6)高度为L+

L,其中,L为网口缩小装置(10)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谌志新崔铭超王志勇黄文超赵新颖王云杰高瑞李纳徐志强张彬王靖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