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双氧水制备领域,具体涉及蒽醌法制备双氧水的萃取工艺,该萃取工艺包括:(1)预先在塔体内安装上防返混填料层、下防返混填料层和管径逐渐增粗的螺旋盘管;(2)向螺旋盘管内注入工作液和纯水,形成的混合液沿着螺旋盘管向上流动,在流动过程中纯水对工作液中的双氧水进行萃取,随后混合液流出螺旋盘管并充满塔体;(3)向下流动的混合液部分穿过下防返混填料层,即得双氧水溶液。本发明专利技术在萃取工艺中,采用管径增粗的螺旋盘管,有利于工作液和纯水的充分混合,使得纯水可以较好的萃取工作液中的双氧水,萃取性能稳定,萃取效果也较好;采用的萃取装置,其结构简单,体积较小,可实现双氧水的连续萃取,萃取的效率较高。萃取的效率较高。萃取的效率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蒽醌法制备双氧水的萃取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双氧水制备
,具体涉及蒽醌法制备双氧水的萃取工艺。
技术介绍
[0002]双氧水的生产工艺有电解法、异丙醇法、氢氧直接合成法、蒽醌法。目前国内普遍使用蒽醌法,采用二乙基蒽醌、重芳烃、磷酸三辛酯配制液体,在压力为0.3MPa、温度为55
‑
65℃之间、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与空气(或氧气)进行逆流氧化,经萃取、再生、精制和浓缩后,得到双氧水溶液产品。
[0003]公开号为CN1415535的专利公开了由蒽醌氧化液喷射萃取过氧化氢的工艺过程。但该工艺过程中分散相氧化液和连续相水的体积比为(40
‑
50):1,空气或惰性气体与氧化液以体积比(1
‑
5):1,氧化液的量占比大,无法形成有效的分散,即使氧化液和空气或惰性气体结合,也只是将空气或惰性气体分散到氧化液当中,无法对水进行切割分散,难以让工作液和水的充分混合,影响萃取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蒽醌法制备双氧水的萃取工艺,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有效的解决了上述背景中提及的问题。
[0005](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蒽醌法制备双氧水的萃取工艺,该萃取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06](1)预先在塔体内安装上防返混填料层、下防返混填料层和管径逐渐增粗的螺旋盘管;
[0007](2)向螺旋盘管内注入工作液和纯水,形成的混合液沿着螺旋盘管向上流动,在流动过程中纯水对工作液中的双氧水进行萃取,随后混合液流出螺旋盘管并充满塔体;
[0008](3)向下流动的混合液部分穿过下防返混填料层,即得双氧水溶液。
[0009]优选的,所述上防返混填料层为PVC颗粒层;所述下防返混填料层为石英砂颗粒层。
[0010]优选的,所述PVC颗粒的粒径为2
‑
10mm;所述石英砂颗粒的粒径为1
‑
5mm。
[0011]优选的,所述工作液和纯水的体积比为(50
‑
100):1。
[0012]优选的,所述螺旋盘管的末端直径是始端直径的2
‑
4倍,且螺旋盘管的长度为6
‑
15m。
[0013](三)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蒽醌法制备双氧水的萃取工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4]1、本专利技术在萃取工艺中,采用管径增粗的螺旋盘管,有利于工作液和纯水的充分混合,使得纯水可以较好的萃取工作液中的双氧水,萃取性能稳定,萃取效果也较好。
[0015]2、本专利技术采用的萃取装置,其结构简单,体积较小,可实现双氧水的连续萃取,萃取的效率较高。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萃取装置结构剖视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A部分放大示意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螺旋盘管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
‑
塔体、2
‑
输料管、3
‑
喉管、4
‑
支管、41
‑
阀门、5
‑
螺旋盘管、6
‑
小孔、7
‑
下防返混填料层、8
‑
上防返混填料层、9
‑
排水管、10
‑
排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1]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2]实施例1
[0023]如图1
‑
图3所示,蒽醌法制备双氧水的萃取装置,包括塔体1,塔体1上设有人孔,具体的,塔体1对应上防返混填料层8的上方位置连通安装有排液管10,且塔体1对应下防返混填料层7的下方位置连通安装有排水管9。塔体1内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上防返混填料8和下防返混填料7,塔体1内通过衔接杆12安装有螺旋盘管5,具体的,螺旋盘管5的末端直径是始端直径的2
‑
4倍,这里选用3倍;且螺旋盘管5的长度为6
‑
15m。螺旋盘管5的底端连通有用于通入工作液和纯水的输料管2,这里的工作液采用的是蒽醌氧化液,具体的,输料管2背离螺旋盘管5的一端连通有喉管3,喉管3上连通有支管4,支管4上安装有阀门41,通过在支管4上设置的阀门41,可以控制吸入的工作液和纯水量的体积比。螺旋盘管5的管径从下到上逐渐增大,且螺旋盘管5的上部开设有多个小孔6。
[0024]综上,在喉管3背离输料管2的一端外接离心泵,支管4外接水箱,可通过离心泵向输料管2内注入工作液,工作液通过喉管3泵入螺旋盘管5内,在工作液经过喉管3时,喉管3处内外存在压力差,压力差使得支管4将纯水吸入喉管3中,工作液和纯水经过喉管,充分混合形成混合液,工作液中的双氧水溶入纯水中,在螺旋盘管5内形成的混合液在离心泵的推动作用下继续向上旋转运动,随着螺旋盘管5的管径变粗,上方的流速越来越慢,使水可以充分在螺旋盘管5内对双氧水进行溶解,提高了水对双氧水的萃取效果,最后从小孔6流出螺旋盘管5,慢慢的混合液逐渐充满塔体1,由于密度的差异,形成的双氧水溶液向下流动,穿过下防返混填料7从排水管9排出,被萃取后的工作液集聚在上层,通过上防返混填料8从上方的排液管10排出,保证了萃取的纯度。
[0025]本实施例中,上防返混填料8采用PVC颗粒,下防返混填料7采用石英砂颗粒。
[0026]实施例2
[0027]蒽醌法制备双氧水的萃取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28](1)预先在塔体内安装上防返混填料层、下防返混填料层和管径逐渐增粗的螺旋盘管。其中,螺旋盘管5的长度为6m。
[0029](2)向螺旋盘管内注入工作液和纯水,形成的混合液沿着螺旋盘管向上流动,在流
动过程中纯水对工作液中的双氧水进行萃取,随后混合液流出螺旋盘管并充满塔体;其中,工作液和纯水的体积比为50:1。
[0030](3)向下流动的混合液部分穿过下防返混填料层,即得双氧水溶液。
[0031]实施例3
[0032]蒽醌法制备双氧水的萃取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33](1)预先在塔体内安装上防返混填料层、下防返混填料层和管径逐渐增粗的螺旋盘管。其中,螺旋盘管5的长度为8m。
[0034](2)向螺旋盘管内注入工作液和纯水,形成的混合液沿着螺旋盘管向上流动,在流动过程中纯水对工作液中的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蒽醌法制备双氧水的萃取工艺,其特征在于,该萃取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预先在塔体内安装上防返混填料层、下防返混填料层和管径逐渐增粗的螺旋盘管;(2)向螺旋盘管内注入工作液和纯水,形成的混合液沿着螺旋盘管向上流动,在流动过程中纯水对工作液中的双氧水进行萃取,随后混合液流出螺旋盘管并充满塔体;(3)向下流动的混合液部分穿过下防返混填料层,即得双氧水溶液。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蒽醌法制备双氧水的萃取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防返混填料层为PVC颗粒层;所述下防返混填料层为石英砂颗粒层。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祥艳,范昌海,马建锋,李明英,胡宪正,顿德鑫,杨卫东,陈鸿飞,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嘉宏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