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蓄水虹吸排水系统及其排水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95680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蓄水虹吸排水系统及其排水方法,属于虹吸排水系统技术领域,所述排水系统包括虹吸雨水斗,连接在虹吸雨水斗下端的多根虹吸排水管,以及设置于虹吸排水管下端并依次连接的储水导流管和储水排水管,所述储水导流管和储水排水管之间设有临时储水槽,且储水导流管和储水排水管一一对应设置于临时储水槽的两侧,所述临时储水槽内部设有多个分流隔板。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临时储水槽内设置分流隔板,实现在抑制排水从临时储水槽溢出的同时将虹吸排水管的根数抑制在必要最低限度,从而起到减少虹吸排水管安装作业工时的作用,进一步实现成本降低。一步实现成本降低。一步实现成本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蓄水虹吸排水系统及其排水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虹吸排水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蓄水虹吸排水系统及其排水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虹吸排水系统是建筑物给排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虹吸排水管道和雨水斗构成,作用是及时排除降落在建筑物屋面的雨水、雪水,避免形成屋顶积水对屋顶造成威胁,或造成雨水溢流、屋顶漏水等水患事故,以保证人们正常生活和生产活动。虹吸排水系统的特点是横管不设坡度的情况下,形成满管流,以极快的速度排清屋面的积水。
[0003]虹吸排水管的可处理流量表示虹吸力起动而排水在虹吸排水管满流中流动时的每单位时间可处理的流量。在虹吸力的起动中,排水需要以一定程度的压力被压入虹吸排水管,虹吸起动虹吸雨水斗表示用于起动虹吸力的必要最低限度的压力的水头,该虹吸力起动虹吸雨水斗在虹吸排水管的内径变小时虹吸力变低,内径变大时虹吸力变高。但是,如果虹吸排水管的内径过小,则不能充分确保管内排水的可处理流量;同时,如果虹吸排水管的内径过大,则虹吸起动虹吸雨水斗变高,而到虹吸力起动为止的时间变长,根据条件也有无法产生虹吸力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专利技术人经过实践和总结得出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蓄水虹吸排水系统,所述排水系统包括虹吸雨水斗,连接在虹吸雨水斗下端的多根虹吸排水管,以及设置于虹吸排水管下端并依次连接的储水导流管和储水排水管,所述储水导流管和储水排水管之间设有临时储水槽,且储水导流管和储水排水管一一对应设置于临时储水槽的两侧,所述临时储水槽内部设有多个分流隔板。
[0005]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分流隔板将储水导流管、临时储水槽和储水排水管划分为多个单独连通的储水区。
[0006]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储水导流管的内径大于储水排水管的内径。
[0007]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储水排水管呈倒L型结构设置。
[0008]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虹吸排水管的内径大于10mm、小于20mm,能够将虹吸起动虹吸雨水斗抑制得较低,缩短虹吸力起动之前的时间,并且通过将这种内径的虹吸排水管与临时储水槽连接多根,能够确保作为虹吸排水管整体的可处理流量。
[0009]进一步优选地,多根所述虹吸排水管呈平行排列设置。
[0010]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新型蓄水虹吸排水系统的排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1]步骤一、天沟收集雨水通过虹吸雨水斗流入虹吸排水管中;
[0012]步骤二、多根虹吸排水管下端连接储水导流管,临时储水槽再连接在储水导流管的下端,由虹吸排水管引流进入临时储水槽中,并通过分流隔板分离存储空间;
[0013]步骤三、当储存于临时储水槽中的储存水位达到虹吸起动虹吸雨水斗时,排水开
始以一定程度的压力被压入储水排水管中;
[0014]步骤四、满流状态的储水排水管内的排水在竖管内落下,通过此时排水落下产生的能量朝向排水方向的虹吸力作用于储水排水管内及临时储水槽内的排水,由此,储存在临时储水槽中的排水通过各自的储水排水管流出。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可以获得以下技术效果:
[0016]本专利技术通过在临时储水槽内设置分流隔板,实现在抑制排水从临时储水槽溢出的同时将虹吸排水管的根数抑制在必要最低限度,从而起到减少虹吸排水管安装作业工时的作用,进一步实现成本降低。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21]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应用原理作进一步描述。
[0022]实施例
[0023]如图1

2所示,一种新型蓄水虹吸排水系统,该排水系统贯穿集中在地下室顶板,由虹吸雨水斗1、虹吸排水管2、储水导流管3和储水排水管4,以及设置于储水导流管3和储水排水管4之间的临时储水槽5组成,虹吸雨水斗1、虹吸排水管2、储水导流管3和临时储水槽5自上而下呈梯度设置,临时储水槽5和储水排水管4则沿水平方向无坡度设置;其中,虹吸排水管2、储水导流管3和储水排水管4的数量均为四,该四根虹吸排水管2呈平行排列设置,储水排水管4则呈倒L型结构设置;由于虹吸排水管2的长度与虹吸起动虹吸雨水斗1成比例关系,若虹吸排水管2的长度变长,虹吸起动虹吸雨水斗1也会随之变高,因此在不改变临时储水槽5的高度的情况下,通过减小储水排水管3的内径从而降低虹吸管起动虹吸雨水斗1的虹吸力,也能更好的提高虹吸排水的流量,因此将虹吸排水管2和储水排水管4的内径均选为15mm,而储水导流管3的内径需要大于储水排水管4的内径;虹吸排水管2连接在虹吸雨水斗1的下端,储水导流管3连接在虹吸排水管2的下端,其与虹吸排水管2相对的一侧上连接有临时储水槽5,而储水排水管4则安装在临时储水槽5上与储水导流管3相对的一侧,并且临时储水槽5内部设有三块分流隔板51;储水导流管3和储水排水管4是一一对应设置于临时储水槽5的两侧,配合分流隔板51将临时储水槽5划分成四个单独连通的储水区。
[0024]在横向虹吸排水管2内的排水是通过水位差使得排水落下时产生的能量,作用朝向排水方向的虹吸力,各虹吸排水管2的排水通过各储水导流管3分别流入临时储水槽5的单独存储单元;由于单独存储单元在上方相互连通,所以在直到虹吸力起动时滞期间,在来
自排储水导流管3的排水从单独存储单元溢出的情况下,溢出的排水为邻接的单独存储单元,是通过分别连接的储水排水管4排出;当储存于单独存储单元的排水的储存水位达到虹吸起动虹吸雨水斗1时,开始上述虹吸力的起动准备,之后朝向起动的排水方向的虹吸力作用于虹吸储水导流管3以及临时储水槽5内的排水,使得储存于各单独存储单元内的排水通过虹吸力经由储水排水管4流出。这样,通过将临时储水槽5在上方相互连通的方式划分为多个单独存储单元,与不划分存储单元的存储空间相比,存积于各单独存储单元的排水的存积水位能够迅速地到达虹吸起动虹吸雨水斗1,从而缩短虹吸力启动之前的时间。
[0025]与以往临时存储槽方式的虹吸排水系统相比,本专利技术能够缩短虹吸力起动之前的时间,从而减小以临时存储排水为目的的临时储存槽的储存容量(主要减小水平方向的尺寸),实现临时储存槽的小型化,进而能够充分确保地板下空间,维护等作业变得容易,排水系统的制造成本也进一步降低。
[0026]一种新型蓄水虹吸排水系统的排水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0027]步骤一、天沟收集雨水通过虹吸雨水斗1流入虹吸排水管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蓄水虹吸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系统包括虹吸雨水斗(1),连接在虹吸雨水斗(1)下端的多根虹吸排水管(2),以及设置于虹吸排水管(2)下端并依次连接的储水导流管(3)和储水排水管(4),所述储水导流管(3)和储水排水管(4)之间设有临时储水槽(5),且储水导流管(3)和储水排水管(4)一一对应设置于临时储水槽(5)的两侧,所述临时储水槽(5)内部设有多个分流隔板(5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蓄水虹吸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隔板(51)将储水导流管(3)、临时储水槽(5)和储水排水管(4)划分为多个单独连通的储水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蓄水虹吸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导流管(3)的内径大于储水排水管(4)的内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蓄水虹吸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排水管(4)呈倒L型结构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蓄水虹吸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虹吸排水管(2)的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旭王天保王云杰赵春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