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麦栽培用循环滴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955040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小麦栽培用循环滴灌装置,包括用于对小麦进行滴灌的循环滴灌管道,所述循环滴灌管道的一端设置有水泵一,水泵一上的进水端设置有循环罐,循环滴灌管道的另一端也与循环罐相接通,循环罐内部设置有搅拌机构,循环罐的一侧还通过连接管设置有进料罐,进料罐内侧设置有进料机构,进料罐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往其内部灌水的水泵二,水泵二上的进水端设置有与水源相接通的进水管;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解决现有技术对小麦进行滴灌的过程中存在的以下问题:水和肥料未经过充分的搅拌,肥料则难以均匀的融入水中,进而导致未融化的肥料较容易堵塞滴灌孔,并且,未融化的肥料也容易导致对小麦的施肥不均,从而影响后续小麦的生长周期。从而影响后续小麦的生长周期。从而影响后续小麦的生长周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麦栽培用循环滴灌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机械化种植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小麦栽培用循环滴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滴灌是利用塑料管道将水通过毛管上的孔口或滴头送到作物根部进行局部灌溉。滴灌是干旱缺水地区最有效的一种节水灌溉方式,可有效提高水的利用率。滴灌较喷灌具有更高的节水增产效果,同时可以结合施肥,提高肥效一倍以上。可适用于果树、蔬菜、经济作物以及温室大棚灌溉,在干旱缺水的地方也可用于大田作物灌溉,例如小麦滴灌等。
[0003]随着科技的发展,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也对小麦的滴灌方式进行了大量的优化,为了进行更为准确的对比,如公开号为CN209914669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小麦栽培用循环滴灌装置;其在使用时,通过电机转动,带动栽培盆体转动,从而使喷头更加均匀的喷洒在栽培盆体上,栽培盆体内的水通过过滤孔流出,防止水存储在栽培盆体内,导致小麦的腐烂;通过过滤网板对水进行初次过滤,过滤后的水顺着过滤网板向下流,杂质被隔离在过滤网板上,当杂质堆积至一定的厚度,影响水过滤时,可以手动将过滤网板拿下,进行清理更换,重复循环利用。
[0004]然而,上述对比文件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仅解决了对循环水进行过滤的问题,若是需要对小麦进行水肥滴灌时,还需要在滴灌前对水和肥料进行搅拌混合,而上述对比文件却未具备对水和肥料进行搅拌混合的功能,若是水和肥料未经过充分的搅拌,肥料则难以均匀的融入水中,进而导致未融化的肥料较容易堵塞滴灌孔,并且,未融化的肥料也容易导致对小麦的施肥不均,从而影响后续小麦的生长周期。
[0005]因此,在上述陈述的观点之下,现有技术对小麦进行循环滴灌的过程中、对水和肥料进行充分搅拌混合的技术手段还有可提高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小麦栽培用循环滴灌装置,包括用于对小麦进行滴灌的循环滴灌管道,所述循环滴灌管道的一端设置有水泵一,水泵一上的进水端设置有循环罐,循环滴灌管道的另一端也与循环罐相接通,循环罐内部设置有搅拌机构,循环罐的一侧还通过连接管设置有进料罐,进料罐内侧设置有进料机构,进料罐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往其内部灌水的水泵二,水泵二上的进水端设置有与水源相接通的进水管。
[0007]所述的进料机构包括设置在进料罐内中部、且为透明材质的肥料罐,肥料罐内设置有加肥单元,肥料罐的外侧面与进料罐内壁之间滑动设置有至少两个从动竖板,从动竖板上下两端设置有位于其逆时针一侧的限位挡板,限位挡板上设置有初搅单元。
[0008]优选的,所述的加肥单元包括隔料板、加肥管、进料斗、排肥通孔和排肥组件,多个所述隔料板均匀的水平设置在肥料罐内部,不同位置的隔料板上端设置有长度不等的加肥管,加肥管下端均贯穿与其连接的隔料板,加肥管上端穿过对应数量的隔料板、并设置有位于最上侧的隔料板上侧的进料斗,肥料罐侧壁上均匀开设有位于隔料板下侧的排肥通孔,
排肥通孔内设置有排肥组件。
[0009]优选的,所述的排肥组件包括排料管、排料环、限位滑槽、滑动块、复位压簧杆、T形块和挡料块,排料管滑动安装在内一个排肥通孔内,排料管位于肥料罐外侧的一端为半球形结构,且排料管的半球形端的开口处设置有弹性材质的排料环,排肥通孔上侧设置有限位滑槽,排料管上端安装有位于对应限位滑槽内的滑动块,滑动块靠近肥料罐内部的一侧设置有复位压簧杆,复位压簧杆的固定端设置有与肥料罐内壁相连接的T形块,T形块靠近排料管的一侧设置有与其相对应的挡料块。
[0010]优选的,所述的初搅单元包括竖直转杆、蜗杆、驱动组件、支撑转板、支撑条板、从动转杆、蜗轮和初搅组件,竖直转杆转动设置在上下两侧的限位挡板之间,水泵二的排水端位于从动竖板之间、且与其中一个竖直转杆的位置相对应,另一个竖直转杆的位置与连接管相对应,竖直转杆内部开设有安装圆槽,安装圆槽内转动设置有蜗杆,蜗杆上端设置有位于对应限位挡板上侧的驱动组件,竖直转杆外侧面上对称设置有位于限位挡板之间的支撑转板,上下两侧的支撑转板之间设置有环形分布的支撑条板,支撑条板上通过转动配合的方式均匀设置有从动转杆,从动转杆的相对侧穿过竖直转杆并设置有与蜗杆相啮合的蜗轮,从动转杆外侧面上设置有初搅组件。
[0011]优选的,所述的驱动组件包括支撑架、驱动电机、齿轮杆、驱动齿轮、L形板、伸缩气缸、阻挡块和受挡块,与限位挡板相固定且为冂形结构的支撑架与蜗杆上端固定连接,支撑架上端通过电机座设置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下侧的输出轴穿过支撑架并设置有齿轮杆,齿轮杆外侧面上以及竖直转杆上端的外侧面上均设置有驱动齿轮,且对应的驱动齿轮相互啮合,肥料罐上端设置有与限位挡板相对应的L形板,L形板的水平折边下端设置有伸缩气缸,伸缩气缸下侧的伸缩端设置有阻挡块,限位挡板上端对称设置有与阻挡块相对应的受挡块。
[0012]优选的,所述的初搅组件包括螺旋板、搅拌杆和搅拌板,同一高度的不同从动转杆外侧面上分别设置有螺旋板、搅拌杆和搅拌板,搅拌杆和搅拌板均是围绕与其对应的从动转杆呈环形且均匀的分布,上下侧的螺旋板、搅拌杆和搅拌板为交错分布。
[0013]优选的,所述的搅拌机构包括支撑环架、驱动转杆、延伸杆、搅拌电机、电机架、内转杆、外转杆、联动单元、内搅单元和外搅单元,支撑环架转动设置在循环罐上下两端的内侧,支撑环架的中部之间设置有驱动转杆,驱动转杆上端设置有延伸杆,延伸杆上端设置有搅拌电机,搅拌电机通过冂形结构的电机架与循环罐相固定,支撑环架之间转动设置有呈环形分布的内转杆和外转杆,且内转杆和外转杆为交错分布,内转杆、外转杆和延伸杆之间设置有联动单元,内转杆上设置有内搅单元,外转杆上设置有外搅单元。
[0014]优选的,所述的联动单元包括带轮一、带轮二、传动带、带轮三和带轮四,带轮一设置在内转杆上端,带轮二设置在外转杆上端,带轮一之间以及带轮二之均设置有传动带,其中一个内转杆和外转杆上端还设置有带轮三,其中一个内转杆和延伸杆的上端还设置有带轮四,带轮三之间以及带轮四之间也设置有传动带。
[0015]优选的,所述的内搅单元包括螺旋搅拌板、搅拌螺纹和十字套板,螺旋搅拌板安装在驱动转杆外侧面上,螺旋搅拌板上均匀开设有与内转杆相对应的贯穿圆槽,其中两个对称的驱动转杆外侧面上设置有位于对应贯穿圆槽内的搅拌螺纹,其余两个对称的驱动转杆外侧面上设置有位于对应贯穿圆槽内的十字套板。
[0016]优选的,所述的外搅单元包括从动连板、支撑连板、矩形通槽、搅拌斜板、条形斜板、搅拌直板和搅拌外螺纹,从动连板垂直设置在支撑环架之间、且为环形分布,与从动连板为交错分布的支撑连板设置在螺旋搅拌板外侧,支撑连板上开设有矩形通槽,外转杆均与对应的支撑连板转动连接,其中一个外转杆的外侧面上设置有螺旋分布的多个搅拌斜板,与搅拌斜板相邻的一个外转杆上倾斜设置有多个条形斜板,与条形斜板相邻的一个外转杆上设置有环形分布的搅拌直板,且上下相邻的搅拌直板为交错分布,与搅拌直板相邻的一个外转杆上设置有搅拌外螺纹。
[0017]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麦栽培用循环滴灌装置,包括用于对小麦进行滴灌的循环滴灌管道(1),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滴灌管道(1)的一端设置有水泵一(10),水泵一(10)上的进水端设置有循环罐(2),循环滴灌管道(1)的另一端也与循环罐(2)相接通,循环罐(2)内部设置有搅拌机构(3),循环罐(2)的一侧还通过连接管(11)设置有进料罐(4),进料罐(4)内侧设置有进料机构(5),进料罐(4)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往其内部灌水的水泵二(12),水泵二(12)上的进水端设置有与水源相接通的进水管(13),其中:所述的进料机构(5)包括设置在进料罐(4)内中部、且为透明材质的肥料罐(50),肥料罐(50)内设置有加肥单元(51),肥料罐(50)的外侧面与进料罐(4)内壁之间滑动设置有至少两个从动竖板(52),从动竖板(52)上下两端设置有位于其逆时针一侧的限位挡板(53),限位挡板(53)上设置有初搅单元(5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麦栽培用循环滴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肥单元(51)包括隔料板(510)、加肥管(511)、进料斗(512)、排肥通孔(513)和排肥组件(55),多个所述隔料板(510)均匀的水平设置在肥料罐(50)内部,不同位置的隔料板(510)上端设置有长度不等的加肥管(511),加肥管(511)下端均贯穿与其连接的隔料板(510),加肥管(511)上端穿过对应数量的隔料板(510)、并设置有位于最上侧的隔料板(510)上侧的进料斗(512),肥料罐(50)侧壁上均匀开设有位于隔料板(510)下侧的排肥通孔(513),排肥通孔(513)内设置有排肥组件(5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小麦栽培用循环滴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肥组件(55)包括排料管(550)、排料环(551)、限位滑槽(552)、滑动块(553)、复位压簧杆(554)、T形块(555)和挡料块(556),排料管(550)滑动安装在内一个排肥通孔(513)内,排料管(550)位于肥料罐(50)外侧的一端为半球形结构,且排料管(550)的半球形端的开口处设置有弹性材质的排料环(551),排肥通孔(513)上侧设置有限位滑槽(552),排料管(550)上端安装有位于对应限位滑槽(552)内的滑动块(553),滑动块(553)靠近肥料罐(50)内部的一侧设置有复位压簧杆(554),复位压簧杆(554)的固定端设置有与肥料罐(50)内壁相连接的T形块(555),T形块(555)靠近排料管(550)的一侧设置有与其相对应的挡料块(556)。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麦栽培用循环滴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初搅单元(54)包括竖直转杆(540)、蜗杆(541)、驱动组件(56)、支撑转板(542)、支撑条板(543)、从动转杆(544)、蜗轮(545)和初搅组件(57),竖直转杆(540)转动设置在上下两侧的限位挡板(53)之间,水泵二(12)的排水端位于从动竖板(52)之间、且与其中一个竖直转杆(540)的位置相对应,另一个竖直转杆(540)的位置与连接管(11)相对应,竖直转杆(540)内部开设有安装圆槽,安装圆槽内转动设置有蜗杆(541),蜗杆(541)上端设置有位于对应限位挡板(53)上侧的驱动组件(56),竖直转杆(540)外侧面上对称设置有位于限位挡板(53)之间的支撑转板(542),上下两侧的支撑转板(542)之间设置有环形分布的支撑条板(543),支撑条板(543)上通过转动配合的方式均匀设置有从动转杆(544),从动转杆(544)的相对侧穿过竖直转杆(540)并设置有与蜗杆(541)相啮合的蜗轮(545),从动转杆(544)外侧面上设置有初搅组件(57)。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小麦栽培用循环滴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组件(56)包括支撑架(560)、驱动电机(561)、齿轮杆(562)、驱动齿轮(563)、L形板(564)、伸缩气缸(565)、阻挡块(566)和受挡块(567),与限位挡板(53)相固定且为冂形结构的支撑架
(560)与蜗杆(541)上端固定连接,支撑架(560)上端通过电机座设置有驱动电机(5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改王国雨曾祥耀阚清涛裴晓东徐荣学许金玉王丝雨王全黎魏晓云
申请(专利权)人:南阳市种子技术服务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