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云协同的需求响应市场投标策略生成方法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954025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14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端云协同的需求响应市场投标策略生成方法和系统,涉及电力技术领域。方法包括:S1:根据聚合资源主体的本地资源特性,生成聚合资源主体在各需求响应子时段的不同响应能力对应的需求响应量价对组,其中,聚合资源主体包括充电场站、光储充站、工业园区和商业园区;S2:根据需求响应量价对组,形成最终在需求响应市场中申报的响应容量和响应价格。该方法和系统能够指导负荷聚合商或大用户参与需求响应市场竞价,提高需求响应收益。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端云协同的需求响应市场投标策略生成方法和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端云协同的需求响应市场投标策略生成方法和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为保障冬夏供电稳定,我国各省区陆续出台电力需求响应相关政策。建立市场化的需求响应机制,引入有资源聚合管理能力的负荷聚合商,拓宽电力需求响应实施范围,挖掘传统高载能工业负荷、工商业可中断负荷、用户侧储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分布式发电、智慧用电设施等各类需求侧资源,并组织其参与需求响应,发挥需求侧资源削峰填谷、促进电力供需平衡和适应新能源电力运行的作用,助力能源消费向绿色低碳转型。
[0003]现有技术大多止步于对各类资源的需求响应潜力评估,很少进一步研究参与需求响应市场的报量报价投标策略,缺少对负荷聚合商或大用户参与需求响应市场的辅助决策支撑。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包括提供了一种端云协同的需求响应市场投标策略生成方法和系统,其能够指导负荷聚合商或大用户参与需求响应市场竞价,提高需求响应收益。
[0005]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
[0006]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端云协同的需求响应市场投标策略生成方法,方法包括:
[0007]S1:根据聚合资源主体的本地资源特性,生成聚合资源主体在各需求响应子时段的不同响应能力对应的需求响应量价对组,其中,聚合资源主体包括充电场站、光储充站、工业园区和商业园区;
[0008]S2:根据需求响应量价对组,形成最终在需求响应市场中申报的响应容量和响应价格。
[0009]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端云协同的需求响应市场投标策略生成系统,系统包括:
[0010]本地策略模块,对应每一个聚合资源主体,本地策略模块用于根据聚合资源主体的本地资源特性,生成聚合资源主体在各需求响应子时段的不同响应能力对应的需求响应量价对组,其中,聚合资源主体包括充电场站、光储充站、工业园区和商业园区;
[0011]云端策略模块,位于云端平台,云端策略模块用于根据需求响应量价对组,形成最终在需求响应市场中申报的响应容量和响应价格。
[001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端云协同的需求响应市场投标策略生成方法和系统的有益效果包括:
[0013]通过本地考虑单个聚合资源主体的响应能力以及对应响应成本、云端考虑各个聚合资源主体在市场中的收益以及各项市场规则约束,通过端云协同两级策略生成相关市场
主体在需求响应市场中申报的最优响应容量和响应价格,指导负荷聚合商或大用户参与需求响应市场竞价,提高需求响应收益。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端云协同的需求响应市场投标策略生成系统的组成框图。
[0016]图标:1

云端策略模块;2

本地策略模块;3

充电场站;4

光储充站;5

工业园区;6

商业园区。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18]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0020]请参考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端云协同的需求响应市场投标策略生成系统,系统包括云端策略模块1和本地策略模块2,其中,云端策略模块1位于云端平台。云端策略模块1与本地策略模块2通讯连接,本地策略模块2对应每一个聚合资源主体,聚合资源主体包括充电场站3、光储充站4、工业园区5、商业园区6等。具体的,本地策略模块2可以设置在对应聚合资源主体的控制器上。
[0021]其中,本地策略模块2用于根据聚合资源主体的本地资源特性,生成聚合资源主体在各需求响应子时段的不同响应能力对应的需求响应量价对组,即需求响应容量以及对应的需求响应成本。云端策略模块1用于根据需求响应量价对组,形成最终在需求响应市场中申报的响应容量和响应价格。
[0022]其中,需求响应量价对组包括响应容量和响应成本,每个需求响应子时段都有这样一个响应容量和响应成本,所以全天所有需求响应子时段对应的响应容量和响应成本就称为需求响应量价对组,例如(响应容量1,响应价格1),(响应容量2,响应价格2),
···
,(响应容量n,响应价格n)。
[0023]具体的,本地策略模块2用于根据本地资源特性,生成各个聚合资源主体在全天各个需求响应子时段中各个响应能力对应的需求响应量价对组。其中,全天可以是24个需求响应子时段,每个需求响应子时段的时间长度Δt则为1小时,各个响应能力可以是100%响
应能力、75%响应能力、50%响应能力、25%响应能力。此外,市场发布的需求时段之外的子时段的需求响应量价对组为(0,0),即响应容量和响应价格均为0。
[0024]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端云协同的需求响应市场投标策略生成方法,该方法的步骤即为可采用上述端云协同的需求响应市场投标策略生成系统实现,该方法的步骤即为本地策略模块2和云端策略模块1的执行步骤。
[0025]本地策略模块2的具体处理流程如下:
[0026](1)针对聚合资源主体中的储能设备(包括充电场站3、光储充站4、工业园区5、商业园区6中的储能设备)。
[0027]S111:根据市场发布的需求时段,按需生成储能在各个响应能力下的全天运行计划。
[0028]S112:计算全天运行计划以及储能不参与需求响应的全天运行计划对应的储能收益,进而生成储能在各个响应能力对应的全天总响应成本,其中,全天总响应成本=全天运行计划对应的收益

不参与需求响应的全天运行计划对应的收益,例如:n%响应能力的全天总响应成本=n%响应能力下的全天运行计划对应的收益

不参与需求响应的全天运行计划对应的收益。
[0029]S113:根据市场发布的负荷基线,生成储能的响应容量,其中,储能的响应容量=负荷基线

(场站预测总负荷

分布式发电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端云协同的需求响应市场投标策略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S1:根据聚合资源主体的本地资源特性,生成所述聚合资源主体在各需求响应子时段的不同响应能力对应的需求响应量价对组,其中,所述聚合资源主体包括充电场站(3)、光储充站(4)、工业园区(5)和商业园区(6);S2:根据所述需求响应量价对组,形成最终在需求响应市场中申报的响应容量和响应价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云协同的需求响应市场投标策略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S1包括:S11:根据所述本地资源特性,生成各个所述聚合资源主体在全天各个需求响应子时段中各个响应能力对应的所述需求响应量价对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云协同的需求响应市场投标策略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S11包括:S111:根据市场发布的需求时段,按需生成储能在各个所述响应能力下的全天运行计划;S112:计算所述全天运行计划以及储能不参与需求响应的全天运行计划对应的储能收益,进而生成储能在各个所述响应能力对应的全天总响应成本,其中,全天总响应成本=全天运行计划对应的收益

不参与需求响应的全天运行计划对应的收益;S113:根据市场发布的负荷基线,生成储能的响应容量,其中,储能的响应容量=负荷基线

(场站预测总负荷

分布式发电预测出力

储能运行计划);S114:基于S112和S113,生成需求响应子时段的储能单位响应价格,其中,储能单位响应价格=全天总响应成本/∑(储能的响应容量
×
Δt),其中,Δt为需求响应子时段的时间长度;S115:基于S112和S114,生成储能在全天各个需求响应子时段中各个响应能力对应的需求响应量价对组,其中,储能的需求响应量价对组包括储能的响应容量和储能的响应成本。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端云协同的需求响应市场投标策略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S11还包括:S116:对市场发布的需求时段内的可控负荷进行预测,并根据可控负荷允许的最大调节比例,生成可控负荷的最大响应能力,其中,最大响应能力=可控负荷预测值
×
最大调节比例;S117:基于S116,根据市场发布的负荷基线,生成可控负荷的响应容量,其中,可控负荷的响应容量=负荷基线

(场站预测总负荷

分布式发电预测出力

可控负荷调节能力);S118:基于S116,根据负荷调整带来的经济损失,生成响应能力对应的单位响应价格;S119:基于S117和S118,生成可控负荷在全天各个需求响应子时段中各个响应能力对应的需求响应量价对组,其中,可控负荷的需求响应量价对组包括可控负荷的响应容量和可控负荷的响应成本。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端云协同的需求响应市场投标策略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春燕逯帅孟达张纲张波江正涛罗异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华茂能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