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自适应塑性鞋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5370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新型自适应塑性鞋垫,包括面料层、设于面料层内部的由可塑性材料制成的骨架层以及粘合剂单元,骨架层上具有阵列状排列的盲孔,相邻盲孔之间均设有自下而上等距排列的连通孔,粘合剂单元包括由脆性材料制成的胶囊A以及由脆性材料制成的胶囊B,胶囊A内填充双组份胶的一种,胶囊B内填充双组份胶的另一种,胶囊A和胶囊B设置在相邻的盲孔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使用的时候,可塑性材料在压力下自适应逐渐变形、塌陷,逐渐与脚部吻合配合,此过程中胶囊A和胶囊B在挤压下碎裂,双组份胶通过连通孔相互流动混合,且与接触到的可塑性材料相互渗透,直至鞋中的鞋垫凝固成一个整体,此时粘合剂与可塑性材料骨架固化成一个整体。粘合剂与可塑性材料骨架固化成一个整体。粘合剂与可塑性材料骨架固化成一个整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自适应塑性鞋垫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保健鞋垫,尤其是一种新型自适应塑性鞋垫。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穿戴方面的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的鞋垫往往批量生产,无法满足人们的各种脚型,于是市场上出现了依据脚型制造的定制鞋垫,一般是先对个体的脚部进行三维扫描,然后根据数据进行三维打印定制鞋垫,另外一种是通过个体踩出脚模,然后通过脚模制作鞋垫。
[0003]上述两种方式都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个体到专门的场所进行脚部扫描或者踩踏出脚模,然后制作,这样周期比较长,价格比较高,普通收入阶层难以承受,也不利于企业进行市场推广。鉴于此,有人提出了在中部垫加酚醛树脂发泡层的方案,但是,酚醛树脂发泡层踩时间长后,会出现逐渐粉末化的趋势,使用寿命短,因此,急需开发一种使用寿命较长的自适应塑性鞋垫。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新型自适应塑性鞋垫。
[0005]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新型自适应塑性鞋垫,包括面料层、设于面料层内部的由可塑性材料制成的骨架层以及粘合剂单元,所述骨架层呈中间高两侧低的坡状,且最高点位于自后向前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范围内,骨架层的脚跟对应的后端部高于脚趾对应的前端部,骨架层上具有阵列状排列的盲孔,相邻盲孔之间均设有自下而上等距排列的连通孔,所述粘合剂单元包括由脆性材料制成的胶囊A以及由脆性材料制成的胶囊B,所述胶囊A内填充双组份胶的一种,所述胶囊B内填充双组份胶的另一种,所述胶囊A和胶囊B设置在相邻的盲孔中。
[0006]优选的,所述骨架层由可塑性材料竹炭制成。
[0007]优选的,所述骨架层的邵氏硬度为20HA
ꢀ‑
75HA。
[0008]本技术的新型自适应塑性鞋垫,在使用的时候,将鞋垫放入鞋中,使用者穿鞋,行走、跑或跳,脚踩在鞋垫上,可塑性材料在压力下自适应逐渐变形、塌陷,逐渐与脚部吻合配合,此过程中胶囊A和胶囊B在挤压下碎裂,双组份胶通过连通孔相互流动混合,且与接触到的可塑性材料相互渗透,开始凝固,然后将鞋静置,直至鞋中的鞋垫凝固成一个整体,此时粘合剂与可塑性材料骨架固化成一个整体,结构强度变大,使得使用者穿鞋后,鞋垫保持凝固后的形状,能够大大延长使用寿命,盲孔和连通孔不但用于容纳粘合剂单元、保证不同盲孔中粘合剂的流通,还能为塌陷的骨架层提供容纳空间。
[0009]新型自适应塑性鞋垫,包括面料层、设于面料层内部的由可塑性材料制成的骨架层以及粘合剂单元,所述骨架层呈中间高两侧低的坡状,且最高点位于自后向前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范围内,骨架层的脚跟对应的后端部高于脚趾对应的前端部,骨架层上具有阵列状排列的盲孔,相邻盲孔之间均设有自下而上等距排列的连通孔,所述粘合剂单元包
括设于盲孔中的液态硅胶以及设于骨架层上表面与面料层之间的水袋,所述面料层下方阵列设置用于刺破水袋的图钉状刺针。
[0010]优选的,所述骨架层由可塑性材料竹炭制成。
[0011]优选的,所述液态硅胶由脆性材料制成的胶囊包裹。
[0012]优选的,所述骨架层的邵氏硬度为20HA
ꢀ‑
75HA。
[0013]本技术另一种新型自适应塑性鞋垫的粘合剂单元包括设于盲孔中的液态硅胶以及设于骨架层上表面与面料层之间的水袋,面料层下方阵列设置用于刺破水袋的图钉状刺针,使用的时候,在可塑性材料于压力下自适应逐渐变形、塌陷,逐渐与脚部吻合配合的过程中,图钉状刺针向下刺破水袋,使得水袋中的水及水汽逸散到骨架层的各个角落与液态硅胶接触,使得液态硅胶逐渐凝固,然后将鞋静置,直至鞋中的鞋垫凝固成一个整体。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实施例1中新型自适应塑性鞋垫的侧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实施例1中新型自适应塑性鞋垫的俯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实施例1中正方形截面的蜂窝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是实施例1中正六边形截面的蜂窝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5是实施例1中新型自适应塑性鞋垫的侧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20]实施例1
[0021]新型自适应塑性鞋垫,如图1

4所示,包括面料层1、设于面料层内部的由可塑性材料制成的骨架层以及粘合剂单元,骨架层呈中间高两侧低的坡状,且最高点位于自后向前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范围内,骨架层的脚跟对应的后端部高于脚趾对应的前端部,骨架层上具有阵列状排列的盲孔4,盲孔及孔壁形成一个一个一体排列的蜂窝单元2,截面可以是正方形、正六边形、菱形等,本实施例采用正方形,相邻盲孔之间均设有自下而上等距排列的连通孔3,粘合剂单元包括由脆性材料制成的胶囊A以及由脆性材料制成的胶囊B,脆性材料的胶囊可以是石膏胶囊或者石蜡胶囊,胶囊A内填充双组份胶的一种,所述胶囊B内填充双组份胶的另一种,所述胶囊A和胶囊B设置在相邻的盲孔中,本实施例中的骨架层由可塑性材料竹炭制成,可以在竹炭成型后进行钻孔,形成骨架层,然后在盲孔中插入胶囊A和胶囊B,骨架层的邵氏硬度为20HA
ꢀ‑
75HA。
[0022]本实施例的新型自适应塑性鞋垫,在使用的时候,将鞋垫放入鞋中,使用者穿鞋,行走、跑或跳,脚踩在鞋垫上,可塑性材料在压力下自适应逐渐变形、塌陷,逐渐与脚部吻合配合,此过程中胶囊A和胶囊B在挤压下碎裂,双组份胶通过连通孔相互流动混合,且与接触到的可塑性材料相互渗透,开始凝固,然后将鞋静置,直至鞋中的鞋垫凝固成一个整体,此时粘合剂与可塑性材料骨架固化成一个整体,结构强度变大,使得使用者穿鞋后,鞋垫保持凝固后的形状,能够大大延长使用寿命,盲孔和连通孔不但用于容纳粘合剂单元、保证不同盲孔中粘合剂的流通,还能为塌陷的骨架层提供容纳空间。
[0023]实施例2
[0024]新型自适应塑性鞋垫,如图5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粘合剂单元包括设于盲孔4中的液态硅胶以及设于骨架层上表面与面料层之间的水袋5,面料层下方阵列设置用于刺破水袋的图钉状刺针6。本实施例中,液态硅胶由脆性材料制成的胶囊(图中未显示)包裹。
[0025]本实施例鞋垫的粘合剂单元,使用的时候,在可塑性材料于压力下自适应逐渐变形、塌陷,逐渐与脚部吻合配合的过程中,图钉状刺针向下刺破水袋,使得水袋中的水及水汽逸散到骨架层的各个角落与液态硅胶接触,使得液态硅胶遇到水汽逐渐凝固,然后将鞋静置,直至鞋中的鞋垫凝固成一个整体。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自适应塑性鞋垫,其特征在于:包括面料层、设于面料层内部的由可塑性材料制成的骨架层以及粘合剂单元,所述骨架层呈中间高两侧低的坡状,且最高点位于自后向前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范围内,骨架层的脚跟对应的后端部高于脚趾对应的前端部,骨架层上具有阵列状排列的盲孔,相邻盲孔之间均设有自下而上等距排列的连通孔,所述粘合剂单元包括由脆性材料制成的胶囊A以及由脆性材料制成的胶囊B,所述胶囊A内填充双组份胶的一种,所述胶囊B内填充双组份胶的另一种,所述胶囊A和胶囊B设置在相邻的盲孔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自适应塑性鞋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层由可塑性材料竹炭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自适应塑性鞋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层的邵氏硬度为20HA
ꢀ‑
75HA。4.新型自适应塑性鞋垫,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明秋
申请(专利权)人:西畔北京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