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州大学专利>正文

景区历史街区实景导览方法、系统、APP及其应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951511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景区历史街区实景导览方法,包括收集景区重点建筑物和景点的历史沿革信息;基于景区的历史沿革信息设计导览路径与触发点的表现形式;根据导览路径与触发点的表现形式从数据库中提取相应的三维模型、视频和音频;对照景区现实环境中的实际建筑物和景点进行三维模型搭建;在三维模型搭建完成后进行交互界面设计,之后导入Unity3d引擎进行多媒体整合,以供移动终端调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基于景区重点建筑物和景点的历史沿革信息设计导览路径,在游走于街巷中便可以利用手机获取建筑的介绍科普、照片视频等信息,并将景区场景进行动画建模、复原,利用游戏的思维展示出景区,增加游客对景区历史的了解,便捷与游览的趣味性,注重用户心理需求。注重用户心理需求。注重用户心理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景区历史街区实景导览方法、系统、APP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图像数据处理
,尤其是指一种景区历史街区实景导览方法、系统、APP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历史街区中AR技术的应用研究有利于文物遗产保护、交互设计、遗址复建等,在旅游推广、街区历史文化普及方面也有一定应用,但通常是街区景点建筑内部某些区域有AR扫描介绍,或者应用一般基于计算机端或者昂贵的手持终端PDA,而且该类应用一般仅注重增强现实,而忽略了用户服务如用户的导览路径规划,因此导览应用的普及率和用户使用率较低。再者,目前这类应用在使用时还存在以下缺陷:一方面,人机互动的方式过于简单导致信息展示的形式匮乏;另一方面,由于在用户体验设计上忽视了认知心理学在AR交互领域的重要作用,直接导致了传统的AR服务软件的交互界面不够友好,降低了互动体验的愉悦感。
[0003]因此,迫切需要提供一种景区历史街区实景导览方法、系统、APP及其应用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技术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此,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景区历史街区实景导览方法、系统、APP及其应用,其基于景区重点建筑物和景点的历史沿革信息设计导览路径,在游走于街巷中便可以利用手机获取建筑的介绍科普、照片视频等信息,并将景区场景进行动画建模、复原,利用游戏的思维展示出景区,增加游客对景区历史的了解,便捷与游览的趣味性,注重用户心理需求。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景区历史街区实景导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S11:收集景区历史街区的重点建筑物和景点的历史沿革信息和商业信息;
[0007]S12:基于所述景区历史街区的历史沿革信息和商业信息设计导览路径与触发点的表现形式;
[0008]S13:根据所述导览路径与触发点的表现形式从数据库中提取相应的三维模型、视频和音频;
[0009]S14:对照所述景区历史街区现实环境中的实际建筑物和景点进行三维模型搭建;
[0010]S15:在三维模型搭建完成后进行交互界面设计,之后导入Unity3d引擎进行多媒体整合,以供移动终端调用。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在S11中,所述景区历史街区的历史沿革信息包括图文、视频和音频。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在S14中,对照所述景区历史街区现实环境中的实际建筑物和景点进行三维模型搭建的方法包括:
[0013]以景区历史街区历史文化和现实场景为背景构思动画分镜头,结合以音频和互动方式完成识别图;
[0014]识别图导入成功后进行三维模型导入与识别图配置。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在S14中,三维模型使用开源的建模软件Blender进行搭建,在Unity开发环境中通过可视化操作将UI组成用户面板,将三维模型组合搭建成为可以游览的场景,之后利用Direct X将生成的模型转换为图像。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在S14中,采用交互软件进行UI界面设计。
[0017]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景区历史街区实景导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8]S21:收集景区历史街区的重点建筑物和景点的历史沿革信息和商业信息;
[0019]S22:基于所述景区历史街区的历史沿革信息和商业信息设计导览路径与触发点的表现形式;
[0020]S23:根据所述导览路径与触发点的表现形式从数据库中提取相应的三维模型、视频和音频;
[0021]S24:对照所述景区历史街区现实环境中的实际建筑物和景点进行三维模型搭建;
[0022]S25:在三维模型搭建完成后进行交互界面设计,之后导入Unity3d引擎进行多媒体整合,以供移动终端调用。
[0023]S26:将导览界面发布成基于地图导览+AR场景双向互动的形式,以实现场景实时互动。
[0024]并且,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景区历史街区实景导览系统,包括:
[0025]数据收集模块,所述数据收集模块用于收集景区历史街区的重点建筑物和景点的历史沿革信息和商业信息;
[0026]导览路径设计模块,所述导览路径设计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景区历史街区的历史沿革信息和商业信息设计导览路径与触发点的表现形式;
[0027]三维模型提取模块,所述三维模型提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导览路径与触发点的表现形式从数据库中提取相应的三维模型、视频和音频,并回传到移动终端的显示设备;
[0028]三维模型搭建模块,所述三维模型搭建模块用于对照所述景区历史街区现实环境中的实际建筑物和景点进行三维模型搭建;
[0029]交互界面设计模块,所述交互界面设计模块用于在三维模型搭建完成后进行交互界面设计,之后导入Unity3d引擎进行多媒体整合,以供移动终端调用。
[003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三维模型搭建模块中,三维模型使用开源的建模软件Blender进行搭建,在Unity开发环境中通过可视化操作将UI组成用户面板,将三维模型组合搭建成为可以游览的场景,之后利用Direct X将生成的模型转换为图像。
[0031]还有,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APP,所述APP基于如上述所述的景区历史街区实景导览方法实现。
[0032]以及,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如上述所述的APP在导航、景区导览方面的应用。
[0033]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34]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景区历史街区实景导览方法、系统、APP及其应用,其基于景区重点建筑物和景点的历史沿革信息设计导览路径,在游走于街巷中便可以利用手机获取建筑的介绍科普、照片视频等信息,并将景区场景进行动画建模、复原,利用游戏的思维展示
出景区,增加游客对景区历史的了解,便捷与游览的趣味性,注重用户心理需求。
附图说明
[0035]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0036]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所提出的一种景区历史街区实景导览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37]图2是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所提出的一种景区历史街区实景导览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38]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出的景区历史街区实景导览界面图。
[0039]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出的景区历史街区实景导览界面图。
[0040]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出的景区历史街区实景导览界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
[0042]参照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景区历史街区实景导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43]S11:收集景区历史街区的重点建筑物和景点的历史沿革信息和商业信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景区历史街区实景导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1:收集景区历史街区的重点建筑物和景点的历史沿革信息和商业信息;S12:基于所述景区历史街区的历史沿革信息和商业信息设计导览路径与触发点的表现形式;S13:根据所述导览路径与触发点的表现形式从数据库中提取相应的三维模型、视频和音频;S14:对照所述景区历史街区现实环境中的实际建筑物和景点进行三维模型搭建;S15:在三维模型搭建完成后进行交互界面设计,之后导入Unity3d引擎进行多媒体整合,以供移动终端调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景区历史街区实景导览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11中,所述景区历史街区的历史沿革信息包括图文、视频和音频。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景区历史街区实景导览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14中,对照所述景区历史街区现实环境中的实际建筑物和景点进行三维模型搭建的方法包括:以景区历史街区的历史文化和现实场景为背景构思动画分镜头,结合以音频和互动方式完成识别图;识别图导入成功后进行三维模型导入与识别图配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景区历史街区实景导览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14中,三维模型使用开源的建模软件Blender进行搭建,在Unity开发环境中通过可视化操作将UI组成用户面板,将三维模型组合搭建成为可以游览的场景,之后利用Direct X将生成的模型转换为图像。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景区历史街区实景导览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14中,采用交互软件进行UI界面设计。6.一种景区历史街区实景导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21:收集景区历史街区的重点建筑物和景点的历史沿革信息和商业信息;S22:基于所述景区历史街区的历史沿革信息和商业信息设计导览路径与触发点的表现形式;S23:根据所述导览路径与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磊磊王宇童潘福林谷星仪郑兴陈荣山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