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定位对接的集成线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5057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定位对接的集成线束,包括插头、座体,所述插头的一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导线,所述座体的一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导线,且所述插头一端的外壁与座体之间为插接,所述插头两侧外表面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连接组件,所述座体两侧外表面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定位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便于定位对接的集成线束,设置的连接组件与定位组件,使得插块的一端插入到插槽中进行定位,通过转动转钮带动螺杆沿着第二螺纹孔移动,螺杆与第一螺纹孔进行连接固定,避免插头与座体之间发生松脱或者松动,然后螺杆与第二螺纹孔、第一螺纹孔螺纹连接后,压缩弹簧处于被挤压的状态,使得螺杆与第二螺纹孔、第二导线之间连接的更加稳定。接的更加稳定。接的更加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定位对接的集成线束


[0001]本技术涉及集成线束
,具体为一种便于定位对接的集成线束。

技术介绍

[0002]线束是指由铜材冲制而成的接触件端子与电线电缆压接后,外表面再塑压绝缘体或外加金属壳体等,以线束捆扎形成连接电路的组件,线束产业链包括电线电缆、连接器、加工设备、线束制造和下游应用产业,线束应用非常广泛,可用在汽车、家用电器、计算机和通讯设备、各种电子仪器仪表等方面,现有的集成线束在对接时,一般为插接的方式进行连接,这种连接的方式不够稳定,容易在受到外力时松脱或者松动,导致信息传输不稳定,给人们的使用过程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便于定位对接的集成线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定位对接的集成线束,插头的一端在插入座体中后,通过设置的连接组件与定位组件,起到定位连接的作用,增加连接的稳定性,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5](二)技术方案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便于定位对接的集成线束,包括插头、座体,所述插头的一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导线,所述座体的一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导线,且所述插头一端的外壁与座体之间为插接,所述插头两侧外表面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连接组件,所述座体两侧外表面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定位组件,且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块、插块、第一螺纹孔、滑槽、活动腔、压缩弹簧、限位板与挤压柱,且所述连接块固定安装于插头两侧外表面的一端。
[0007]优选的,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固定块、插槽、第二螺纹孔、螺杆与转钮,且所述插块的外壁与插槽之间为插接,所述第一螺纹孔与第二螺纹孔的尺寸相同,所述螺杆的外壁与第二螺纹孔、第二导线之间为螺纹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插槽开设于固定块一端外表面的中部,所述第二螺纹孔开设于固定块的一侧外表面,且所述第二螺纹孔与插槽相通,所述转钮固定安装于螺杆的一端外表面,所述固定块固定安装于座体两侧外表面的一端。
[0009]优选的,所述插块固定安装于连接块的一侧外表面,所述第一螺纹孔开设于插块一侧外表面的一端,所述滑槽开设于插块一端外表面的上下两侧,所述活动腔开设于插块一端的内部,且所述滑槽与活动腔相通,所述活动腔与第一螺纹孔不相通。
[0010]优选的,所述压缩弹簧、限位板均位于活动腔中,所述压缩弹簧固定安装于限位板一侧外表面的上下两侧,所述挤压柱固定安装于限位板另一侧外表面的上下两侧,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外表面与活动腔的一端固定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挤压柱的外壁与滑槽之间为滑动连接,所述限位板的一侧外表面通
过压缩弹簧与活动腔的一端弹性连接。
[0012](三)有益效果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定位对接的集成线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4]1、该一种便于定位对接的集成线束,插头与座体对接时,将插头的一端插入到座体中,设置的连接组件与定位组件,使得插块的一端插入到插槽中进行定位,然后通过转动转钮带动螺杆沿着第二螺纹孔移动,螺杆与第一螺纹孔进行连接固定,从而完成对接,避免插头与座体之间发生松脱或者松动,增加稳定性。
[0015]2、该一种便于定位对接的集成线束,为了进一步增加稳定性,在插块插入到插槽的内部时,且第一螺纹孔与第二螺纹孔还未重合,挤压柱的一端与插槽的一端接触挤压,挤压柱沿着滑槽进行滑动,挤压柱带动限位板在活动腔中对压缩弹簧进行挤压,然后螺杆与第二螺纹孔、第一螺纹孔螺纹连接后,压缩弹簧处于被挤压的状态,使得螺杆与第二螺纹孔、第二导线之间连接的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一种便于定位对接的集成线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一种便于定位对接的集成线束中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一种便于定位对接的集成线束中定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插头;2、第一导线;3、连接组件;4、座体;5、第二导线;6、定位组件;7、连接块;8、插块;9、第一螺纹孔;10、滑槽;12、活动腔;13、压缩弹簧;14、限位板;15、挤压柱;16、固定块;17、插槽;18、第二螺纹孔;19、螺杆;20、转钮。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1]具体实施例一
[0022]本实施例是一种便于定位对接的集成线束。
[0023]如图1

3所示,包括插头1、座体4,插头1的一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导线2,座体4的一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导线5,且插头1一端的外壁与座体4之间为插接,插头1两侧外表面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连接组件3,座体4两侧外表面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定位组件6,且连接组件3包括连接块7、插块8、第一螺纹孔9、滑槽10、活动腔12、压缩弹簧13、限位板14与挤压柱15,且连接块7固定安装于插头1两侧外表面的一端。
[0024]定位组件6包括固定块16、插槽17、第二螺纹孔18、螺杆19与转钮20,且插块8的外壁与插槽17之间为插接,第一螺纹孔9与第二螺纹孔18的尺寸相同,螺杆19的外壁与第二螺纹孔18、第二导线5之间为螺纹连接;插槽17开设于固定块16一端外表面的中部,第二螺纹孔18开设于固定块16的一侧外表面,且第二螺纹孔18与插槽17相通,转钮20固定安装于螺杆19的一端外表面,固定块16固定安装于座体4两侧外表面的一端;插块8固定安装于连接块7的一侧外表面,第一螺纹孔9开设于插块8一侧外表面的一端,滑槽10开设于插块8一端外表面的上下两侧,活动腔12开设于插块8一端的内部,且滑槽10与活动腔12相通,活动腔
12与第一螺纹孔9不相通;压缩弹簧13、限位板14均位于活动腔12中,压缩弹簧13固定安装于限位板14一侧外表面的上下两侧,挤压柱15固定安装于限位板14另一侧外表面的上下两侧,压缩弹簧13的一端外表面与活动腔12的一端固定连接;挤压柱15的外壁与滑槽10之间为滑动连接,限位板14的一侧外表面通过压缩弹簧13与活动腔12的一端弹性连接。
[0025]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一种便于定位对接的集成线束,插头1与座体4对接时,将插头1的一端插入到座体4中,设置的连接组件3与定位组件6,使得插块8的一端插入到插槽17中进行定位,然后通过转动转钮20带动螺杆19沿着第二螺纹孔18移动,螺杆19与第一螺纹孔9进行连接固定,从而完成对接,避免插头1与座体4之间发生松脱或者松动,增加稳定性;为了进一步增加稳定性,在插块8插入到插槽17的内部时,且第一螺纹孔9与第二螺纹孔18还未重合,挤压柱15的一端与插槽17的一端接触挤压,挤压柱15沿着滑槽10进行滑动,挤压柱15带动限位板14在活动腔12中对压缩弹簧13进行挤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定位对接的集成线束,包括插头(1)、座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1)的一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导线(2),所述座体(4)的一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导线(5),且所述插头(1)一端的外壁与座体(4)之间为插接,所述插头(1)两侧外表面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连接组件(3),所述座体(4)两侧外表面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定位组件(6),且所述连接组件(3)包括连接块(7)、插块(8)、第一螺纹孔(9)、滑槽(10)、活动腔(12)、压缩弹簧(13)、限位板(14)与挤压柱(15),且所述连接块(7)固定安装于插头(1)两侧外表面的一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定位对接的集成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6)包括固定块(16)、插槽(17)、第二螺纹孔(18)、螺杆(19)与转钮(20),且所述插块(8)的外壁与插槽(17)之间为插接,所述第一螺纹孔(9)与第二螺纹孔(18)的尺寸相同,所述螺杆(19)的外壁与第二螺纹孔(18)、第二导线(5)之间为螺纹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定位对接的集成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17)开设于固定块(16)一端外表面的中部,所述第二螺纹孔(18)开设于固定块(16)的一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跃平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凯浡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