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电激发光组件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94865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有机电激发光组件及其制造方法。一种有机电激发光组件,此组件包括一透明基板、一半反射半穿透导电层、一有机官能层以及一第二电极层。其中半反射半穿透导电层是配置于透明基板上,且其是作为一第一电极层。另外,有机官能层是配置于半反射半穿透导电层上且其总光学厚度是为外界光主要波长的四分之一倍。此外,第二电极层是配置于有机官能层上。从半反射半穿透导电层反射出来的光与由第二电极层所反射出来的光会彼此产生破坏性干涉,所以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外界光线影响显示器对比度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且特别是关于一种能增进对比度的。
技术介绍
信息通讯产业已成为现今的主流产业,特别是可携式的各种通讯显示产品更是发展的重点。而由于平面显示器是人与信息之间的沟通界面,因此其发展显得特别重要。目前应用在平面显示器的技术包括有电浆显示器(Plasma DisplayPanel,PDP)、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无机电激发光显示器(In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EL)、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显示器、真空荧光显示器(Vacuum Fluorescence Display,VFD)、场致发射显示器(Field Emission Display,FED)以及电变色显示器(Electro-Chromic Display)等。相较于其它平面显示器,有机电激发光组件以其自发光、无视角、省电、制程简易、低成本、操作温度广泛、高应答速度以及全彩化等的优点,使其具有极大的潜力,因此可望成为下一代平面显示器的主流。有机电激发光组件是一种利用有机官能性材料(organicfunctional materials)的自发光的特性来达到显示效果的组件,可依照有机官能性材料的分子量不同分为小分子有机发光组件(small molecule OLED,SM-OLED)与高分子有机发光组件(polymer light-emitting device,PLED)两大类。其发光结构皆是由一对电极以及有机官能性材料层所构成。当电流通过透明阳极及金属阴极间,使电子和电洞在有机官能性材料层内结合而产生激子时,便可以使有机官能性材料层依照其材料的特性,而产生不同颜色的放光机制。对于任何显示器而言,全亮与全暗的亮度比值是决定其识别度好坏的重大因素,此亮度比值为一般所称的对比度(Contrast Ratio,CR),若对比度越大则表示其识别度越佳,而对比度的定义如下式(1)所示CR=Lsub,on+RambLsub,off+Ramb...(1)]]>其中,Lsub,on为画素(pixel)被点亮时的亮度,Lsub,off为画素未被点亮时的亮度,而Ramb为外界光线进入显示器内被反射出的亮度,假设画素被点亮时的亮度为100,而未被点亮时亮度为1,则根据式(1)可计算出外界光线进入显示器内被反射出的亮度与显示器的对比度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图1为绘示现有一种有机电激发光显示器中对比度与反射的亮度之间的关系图,由图1可明显的看出,当外界光线从有机电激发光显示器反射的量越多时,其对比度会越小,亦即显示器的识别度会越差。图2为绘示现有一种有机电激发光组件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2,此其包括透明基板100、阳极层102、有机官能层104与阴极层106。其中,阳极层102是配置于透明基板100上,有机官能层104是配置于阳极层102上,阴极层106是配置于有机官能层104上。其中,有机官能层104的折射率n1和阳极层102的折射率n2非常接近,而有机官能层104的折射率n1大于透明基板100的折射率n3,n3大于外界空气的折射率(≈1),其中n1约为1.7左右,n2约介于1.8至2.0之间,而n3约为1.5左右。有机电激发光组件所放射出的光线是由有机官能层104所产生,而所产生光线的行进方向虽为任意方向,但当中的阴极层106可视为反射层,故光线仅能朝透明基板100方向传出。当外界光线W从透明基板100的方向进入有机电激发光组件时,主要会于以下三个界面产生反射,之后再朝透明基板100方向传出。第一个界面是在空气与透明基板100之间的界面,此界面的反射光线W1约占4%。第二个界面是在透明基板100与阳极层102之间的界面,此界面的反射光线W2约占0.8%。第三个界面是在有机官能层104与阴极层106之间的界面,此界面的反射光线W3则超过90%。由此可知,大部分的反射光线是由第三个界面(有机官能层104与阴极层106之间的界面)反射而产生的。换言之,有机官能层104与阴极层106之间的界面是反射光线的主要来源。因此,在现有技术中,LUXELL公司提出一种改善有机电激发光显示器对比度的方法,其主要是在有机电激发光组件的有机官能层与金属阴极之间加入一层吸收层,此吸收层是由一层薄的金属半穿透层及一层透明的金属氧化物所构成,通过此吸收层而将外界光线吸收,以使其反射率降至1%以下,进而提升显示器的对比度。然而,上述的方法虽然可吸收外界光线,以降低其反射率,但在此同时,有机官能层所发出的光亦会被此吸收层吸收,而使组件的发光效率减少约原来之一半。且吸收层的形成是为溅镀(sputtering)方式,亦会对有机官能层造成损害。另外,通常有机电激发光组件的有机官能层以及阴极层是采用蒸镀的方式形成,但是透明阳极层却必须使用溅镀的方式进行镀膜,因此,不同机台进行镀膜除了会使所需耗费的制程时间较长之外,还会有不同制程机台所产生的膜层之间会有应力匹配的问题,进而导致良率下降、制程成本增加。此外,现有使用吸收层以降低外界光线反射率的技术中,其吸收层也是以溅镀方式镀制,因此同样会有较耗费制程时间以及不同制程机台镀制的膜层会有应力匹配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在提供一种有机电激发光组件,以提升在强光下的对比度,进而增加显示器的识别效果,且不会使组件的发光效率降低。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机电激发光组件的制造方法,以使得有机电激发光组件中的各膜层都可以采用蒸镀的方法镀膜,以减少制程时间并且避免不同制程机台所镀制的膜层会有应力匹配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有机电激发光组件,此组件包括一透明基板、一半反射半穿透导电层、一有机官能层以及一第二电极层。其中半反射半穿透导电层是配置于透明基板上且其是作为第一电极层之用,而且此半反射半穿透导电层(例如是半反射半穿透金属层)的材质可选自金或铝等。另外,有机官能层是配置于半反射半穿透导电层上,且其总光学厚度是为外界光主要波长的四分之一倍,亦即norgLorg=(1/4)λ,其中norg为有机官能层的折射率,Lorg为有机官能层的总厚度,λ为外界光主要波长,其介于500nm~600nm之间。此外,第二电极层是配置于有机官能层上。由于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电极层是为具有半反射半穿透性质,因此当外界的光线射入透明基板之后,一部分的光会由透明基板与第一电极层之间的界面反射,另一部分的光会穿透第一电极层,而从有机官能层与第二电极层之间的界面反射,而且上述两处所反射的光会彼此产生破坏性干涉。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有机电激发光组件的制造方法,此方法是首先于基板上形成半反射半穿透导电层,此半反射半穿透导电层是作为第一电极层之用,其中所形成的半反射半穿透导电层(例如是半反射半穿透金属层)的材质可选自金或铝等。之后,于半反射半穿透导电层上形成有机官能层,此有机官能层的总光学厚度是为外界光主要波长的四分之一倍,亦即norgLorg=(1/4)λ,其中norg为有机官能层的折射率,Lorg为有机官能层的总厚度,λ为外界光主要波长,其介于500nm~600nm之间。然后,于有机官能层上形成第二电极层。特别是,上述的半反射半穿透导电层(阳极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有机电激发光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透明基板;一半反射半穿透导电层,配置于透明基板上,半反射半穿透导电层是作为一第一电极层;一有机官能层,配置于半反射半穿透导电层上,且有机官能层的总光学厚度是为外界光主要波长的 四分之一倍,亦即n↓[org]L↓[org]=(1/4)λ,其中n↓[org]为有机官能层的折射率,L↓[org]为有机官能层的总厚度,λ为外界光主要波长,其介于500nm~600nm之间;以及一第二电极层,配置于有机官能层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美荧李志坚
申请(专利权)人:铼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