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胸腹腔引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948443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09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新型胸腹腔引流装置,包括第一衔接管、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衔接管的末端连接有第一连接件,第一衔接管的前端连接有第二连接件,第一衔接管包括管体、螺纹连接管、硅胶软管和粘贴带;所述管体的前端固定设置有螺纹连接管,管体的后端固定连接有硅胶软管,硅胶软管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粘贴带。本申请通过设置的衔接管、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实现了把引流管和引流袋稳定衔接在一起的功能,通过装置上的螺纹连接结构以及压紧结构使得该装置能够对管体前后两端的连接件进行稳定固定,保证引流袋的稳定安装,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引流袋容易脱落的缺陷,提升了整体安装的牢固程度。体安装的牢固程度。体安装的牢固程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胸腹腔引流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胸腔引流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新型胸腹腔引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胸腔引流是对胸腔积液进行处理的工具,通过引流管连接输血器接头,再通过输血器接头连接软管和引流袋,实现对积液的收集功能,但在胸腔引流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缺陷。
[0003]现有的胸腔引流器在使用时,使用的是输血器街头,引流袋容易脱落,胸腔引流管的接头不合适,存在松动现象,不利于患者使用,会造成胸腔的二次污染,影响治疗效果。
[0004]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新型胸腹腔引流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存在的现有的胸腔引流器在使用时引流袋容易脱落,胸腔引流管的接头不合适,不利于患者使用,会造成胸腔的二次污染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新型胸腹腔引流装置,以改善上述问题。
[0008]本申请具体是这样的:
[0009]包括第一衔接管、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衔接管的末端连接有第一连接件,第一衔接管的前端连接有第二连接件,第一衔接管包括管体、螺纹连接管、硅胶软管和粘贴带;所述管体的前端固定设置有螺纹连接管,管体的后端固定连接有硅胶软管,硅胶软管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粘贴带。
[0010]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管体、螺纹连接管和硅胶软管的中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螺纹连接管表面的螺纹为外螺纹,所述硅胶软管的内部开设有凹槽。
[0011]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压盖、搭接管、金属钢绳和第一软管;所述压盖的前端固定设置有搭接管,搭接管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橡胶凸块,搭接管的内部固定设置有支撑杆,支撑杆的中间固定安装有金属钢绳,金属钢绳的外侧设置有第一软管,第一软管固定安装在搭接管的内部,第一软管的长度和金属钢绳的长度相同。
[0012]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橡胶凸块在搭接管的表面等角度分布,所述凹槽在硅胶软管的内部等角度分布,所述橡胶凸块和凹槽之间一一对应,橡胶凸块的形状为半球体,所述管体通过硅胶软管和搭接管与压盖之间构成卡合结构。
[0013]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螺纹连接头、第二衔接管和第二软管,螺纹连接头的螺纹为内螺纹,螺纹连接头和螺纹连接管之间为螺纹连接,螺纹连接头的前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衔接管,第二衔接管的前端固定安装有第二软管。
[0014]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螺纹连接头的底端固定设置有转动环,衔接管的上表面开设有转动槽,第二衔接管的内部安装有O型圈。
[0015]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搭接管的内侧且靠近衔接管处设置有滤网。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7]在本申请的方案中:
[0018]1.通过设置的衔接管、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实现了把引流管和引流袋稳定衔接在一起的功能,通过装置上的螺纹连接结构以及压紧结构使得该装置能够对管体前后两端的连接件进行稳定固定,保证引流袋的稳定安装,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引流袋容易脱落的缺陷;
[0019]2.通过设置的金属钢绳,实现了在第一软管被按压后仍然保证连通效果的功能,通过金属钢绳使得该装置的软管能够在受压时保留一定的管内空隙,从而使得液体正常输送到引流袋中,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软管被按压容易导致堵塞的缺陷;
[0020]3.通过设置的粘贴带、硅胶软管以及橡胶凸块,实现了对软管进行连接的同时还方便后续进行拆卸的功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便于对管体的连接件进行快速拆卸和安装的缺陷;
[0021]4.通过设置的O型圈和转动环,实现了对第二软管和螺纹连接头之间的密封功能,使得该装置在使用时能够在安装第二连接件的同时保证整体的密封状态,解决了现有的管体的连接件在安装时时密封效果较差的缺陷。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新型胸腹腔引流装置的整体拼接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新型胸腹腔引流装置的整体拆分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新型胸腹腔引流装置的衔接管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新型胸腹腔引流装置的金属钢绳和支撑杆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新型胸腹腔引流装置的螺纹连接头和衔接管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7]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新型胸腹腔引流装置的图5中A处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标示:
[0029]1、第一衔接管;101、管体;102、螺纹连接管;103、硅胶软管;104、粘贴带;
[0030]2、第一连接件;201、压盖;202、搭接管;203、金属钢绳;204、第一软管;
[0031]3、支撑杆;
[0032]4、橡胶凸块;
[0033]5、凹槽;
[0034]6、第二连接件;601、螺纹连接头;602、第二衔接管;603、第二软管;
[0035]7、O型圈;
[0036]8、转动环;
[0037]9、转动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39]因此,以下对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0]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和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组合。
[0041]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4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专利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类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43]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提出一种新型胸腹腔引流装置,包括第一衔接管1、第一连接件2和第二连接件6,其特征在于,第一衔接管1的末端连接有第一连接件2,第一衔接管1的前端连接有第二连接件6,通过装置上的第一连接件2和第二连接件6来对第一衔接管1进行连接,从而使得该装置能够保证引流袋安装的稳定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胸腹腔引流装置,包括第一衔接管(1)、第一连接件(2)和第二连接件(6),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衔接管(1)的末端连接有第一连接件(2),第一衔接管(1)的前端连接有第二连接件(6),第一衔接管(1)包括管体(101)、螺纹连接管(102)、硅胶软管(103)和粘贴带(104);所述管体(101)的前端固定设置有螺纹连接管(102),管体(101)的后端固定连接有硅胶软管(103),硅胶软管(10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粘贴带(10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胸腹腔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01)、螺纹连接管(102)和硅胶软管(103)的中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螺纹连接管(102)表面的螺纹为外螺纹,所述硅胶软管(103)的内部开设有凹槽(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胸腹腔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2)包括压盖(201)、搭接管(202)、金属钢绳(203)和第一软管(204);所述压盖(201)的前端固定设置有搭接管(202),搭接管(20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橡胶凸块(4),搭接管(202)的内部固定设置有支撑杆(3),支撑杆(3)的中间固定安装有金属钢绳(203),金属钢绳(203)的外侧设置有第一软管(204),第一软管(204)固定安装在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红霞刘惠芳李紫配覃英雷覃燕萍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四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