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级联变频器的功率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47620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08
一种级联变频器的功率单元,包括:箱体、整流二极管模块、电容模块、逆变模块、整流二极管散热器、逆变模块散热器、设置于箱体内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将箱体依次分割成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整流二极管模块设置于第一腔体内,电容模块和逆变模块设置于第三腔体内,整流二极管散热器和逆变模块散热器设置于第二腔体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级联变频的箱体分割成三个腔体,各元器件分别设置于不同的腔体内,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紧凑、功率密度大,安装维护方便的优点;且散热通道变短了,减少了散热通道的长度,散热效果率高,散热效果好。散热效果好。散热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级联变频器的功率单元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力电子
,特别是涉及一种级联变频器的功率单元。

技术介绍

[0002]在能源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大功率级联变频器在节能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绿色低碳贡献着力量。模块化的功率单元作为大功率级联变频器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尤为重要,是决定着级联变频器整机性能、体积等诸多因素的主要部件。所以在功率单元结构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单元的通风散热、结构紧凑、布局合理、功率回路尽量小、安装维护方便等因素。
[0003]级联变频器的功率单元主要包括整流二极管模块、电容模块、逆变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模块,现有技术的级联变频器的功率单元均为元器件平铺设置,因而具有体积大、结构复杂、散热效果差的缺点。
[0004]因而,急需开发一种结构紧凑、散热效果好的级联变频器的功率单元。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结构紧凑、散热效果好的级联变频器的功率单元。
[0006]一种级联变频器的功率单元,包括:箱体、整流二极管模块、电容模块、逆变模块、整流二极管散热器、逆变模块散热器、设置于所述箱体内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将所述箱体依次分割成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所述整流二极管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电容模块和所述逆变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三腔体内,所述整流二极管散热器和所述逆变模块散热器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整流二极管散热器设置于所述整流二极管模块对应位置处,所述逆变模块散热器设置于逆变模块对应位置处。
[0007]优选地,上述箱体的第二腔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逆变模块散热器设置于靠近所述进风口处,所述整流二极管散热器设置于靠近所述出风口处。
[0008]优选地,上述整流二极管模块设置于所述电容模块的同一侧,所述整流二极管模块包括二极管、分别与所述二极管连接的整流二极管输入母排和整流二极管输出母排,所述第一隔板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隔板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整流二极管输出母排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连接至所述电容模块。
[0009]优选地,上述整流二极管输入母排穿出所述箱体,所述整流二极管输入母排设置有电流熔丝,所述电流熔丝设置于所述箱体外。
[0010]优选地,上述电容模块包括若干个倒扣设置的电容、连接所述电容的叠层导电母排、延伸设置于所述叠层导电母排的接线端子,所述电容的接线端位于靠近所述第二隔板的一端,所述整流二极管输出母排与所述接线端子连接。优选地,上述电容成阵列排布。
[0011]优选地,上述逆变模块包括两组IGBT组、导电母排、两个IGBT输出母排,每组所述
IGBT组的IGBT通过所述导电母排并联连接,所述导电母排的每两个相邻所述IGBT之间的中间位置处连接有转接母排,同组的所述转接母排搭接在一起,两所述IGBT输出母排分别与其中一组所述转接母排一一对应连接。
[0012]优选地,上述IGBT输出母排并联设置有旁路接触器。
[0013]优选地,上述旁路接触器设置于所述箱体外。
[0014]优选地,上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平行设置。
[0015]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的级联变频器通过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将箱体依次分割成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整流二极管模块设置于第一腔体内,电容模块和逆变模块设置于第三腔体内,整流二极管散热器和逆变模块散热器设置于第二腔体内,整流二极管散热器设置于整流二极管模块对应位置处,逆变模块散热器设置于逆变模块对应位置处。
[0016]由上可知,本技术的级联变频的箱体分割成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整流二极管模块、电容模块、逆变模块、整流二极管散热器和逆变模块散热器分别设置于不同的腔体内,现有技术的将各元器件平铺设置相比,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紧凑、功率密度大,安装维护方便的优点;且整流二极管散热器和逆变模块散热器设置于第二腔体,因分层设置,散热通道变短了,减少了散热通道的长度,散热效果率高,散热效果好。
附图说明
[0017]利用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
[0018]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级联变频器的功率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级联变频器的功率单元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的一种级联变频器的功率单元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技术的一种级联变频器的功率单元的逆变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本技术的一种级联变频器的功率单元的内部元器件结构示意图;
[0023]图6是本技术的一种级联变频器的功率单元的整流二极管散热器和逆变模块散热器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结合以下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25]一种级联变频器的功率单元,如图1至图6所示,包括:箱体10、整流二极管模块11、电容模块12、逆变模块13、整流二极管散热器14、逆变模块散热器15、设置于箱体10内的第一隔板16和第二隔板17,第一隔板16和第二隔板17将箱体10依次分割成第一腔体18、第二腔体19和第三腔体20,整流二极管模块11设置于第一腔体18内,电容模块12和逆变模块13设置于第三腔体20内,整流二极管散热器14和逆变模块散热器15设置于第二腔体19内,整流二极管散热器14设置于整流二极管模块11对应位置处,逆变模块散热器15设置于逆变模块13对应位置处。
[0026]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隔板16和第二隔板17平行设置。第一隔板16和第二隔板17平行设置,结构更合理整齐,方便各元器件的安装。
[0027]本技术的级联变频器的功率单元通过第一隔板16和第二隔板17将箱体10依次分割成第一腔体18、第二腔体19和第三腔体20,整流二极管模块11设置于第一腔体18内,电容模块12和逆变模块13设置于第三腔体20内,整流二极管散热器14和逆变模块散热器15设置于第二腔体19内,整流二极管散热器14设置于整流二极管模块11对应位置处,逆变模块散热器15设置于逆变模块13对应位置处。
[0028]由上可知,本技术的级联变频的箱体10分割成第一腔体18、第二腔体19和第三腔体20,整流二极管模块11、电容模块12、逆变模块13、整流二极管散热器14和逆变模块散热器15分别设置于不同的腔体内,现有技术的将各元器件平铺设置相比,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紧凑的优点;且整流二极管散热器14和逆变模块散热器15设置于第二腔体19,因分层设置,散热通道变短了,减少了散热通道的长度,散热效果率高,散热效果好。
[0029]较佳地,如图1至图3所示,箱体10的第二腔体19的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级联变频器的功率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整流二极管模块、电容模块、逆变模块、整流二极管散热器、逆变模块散热器、设置于所述箱体内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将所述箱体依次分割成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所述整流二极管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电容模块和所述逆变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三腔体内,所述整流二极管散热器和所述逆变模块散热器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整流二极管散热器设置于所述整流二极管模块对应位置处,所述逆变模块散热器设置于逆变模块对应位置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级联变频器的功率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第二腔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逆变模块散热器设置于靠近所述进风口处,所述整流二极管散热器设置于靠近所述出风口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级联变频器的功率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二极管模块设置于所述电容模块的同一侧,所述整流二极管模块包括二极管、分别与所述二极管连接的整流二极管输入母排和整流二极管输出母排,所述第一隔板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隔板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整流二极管输出母排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连接至所述电容模块。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级联变频器的功率单元,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天张嘉乐朱善伦李锦达周泽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禾望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