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隔音耳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4756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双层隔音耳塞,包括本体和第一隔音层、第二隔音层,所述本体包括一端连接的水平段和竖直段;所述第一隔音层、第二隔音层采用横向设置的锥台形结构,所述第一隔音层、第二隔音层依次套设在水平段上,所述第一隔音层套设在所述第二隔音层外侧。利用内、外双隔音层的设计,便于塞入耳道,脱戴使用都方便快捷,而且隔音效果良好。而且隔音效果良好。而且隔音效果良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层隔音耳塞


[0001]本技术属于耳塞的
,具体涉及一种双层隔音耳塞。

技术介绍

[0002]由于人口繁多和经济条件不断发展,整体的社会环境凸显出噪音泛滥的局面。比较常见的是建筑噪音、交通噪音以及生活噪音等。早上菜市场嘈杂的声音,马路上车来车往的喇叭声音,娱乐场所热闹的声音,小区里夜晚传来的钢琴声音等等,这些都干扰者我们的休息与睡眠。噪音对人们的睡眠影响非常大,长期干扰睡眠会造成失眠、疲劳无力、记忆力衰退,以至产生神经衰弱症候群等。
[0003]基于生活中噪音普遍存在,人们设计了防止噪音的耳塞,置于外耳道中,屏蔽嘈杂环境中噪音,使得使用者能专心工作或睡眠休息等。但传统的防噪音耳塞中,一种常见结构为如同“圣诞树”的三层耳塞,在耳塞前端设置多层伞状结构且每层位于不同高度,前端的伸入耳道的伞状结构最小,后端露出耳道的伞状结构最大,这种耳塞的前端塞入耳朵虽然方便,但单层设计隔音效果不好,而且容易整个三层都塞入耳道中,拿下时后端较大的伞状结构与耳道内壁之间容易形成反向阻力,不利于隔音及存取;另外一种常见的海绵类发泡耳塞,使用时需要将海绵前端挤压搓细塞入外耳道,而且力度控制不好可能会掉落没塞紧,因而拿取不够方便。因而常见的耳塞存在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双层隔音耳塞,利用内、外双隔音层的设计,便于塞入耳道内,脱戴使用都方便快捷,而且隔音效果良好。
[0005]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包括本体和第一隔音层、第二隔音层,所述本体包括一端连接的水平段和竖直段;所述第一隔音层、第二隔音层采用横向设置的锥台形结构,所述第一隔音层、第二隔音层依次套设在水平段上,且所述第一隔音层套设在所述第二隔音层外侧。采用内、外双隔音层设计,戴上和脱下的过程简单,无需前端挤压搓细等多余操作,直接佩戴使用非常方便,隔音效果良好,而且受到竖直段的限制,横向段上的隔音层也不会过渡塞入耳道中。
[000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隔音层与所述第二隔音层之间不接触。双层之间为空气,形成两层之间的隔断,双层设计隔音效果更好。
[0007]进一步的,所述水平段采用圆柱结构。
[0008]进一步的,所述锥台形结构的外壁为外凸弧面。
[0009]进一步的,所述竖直段采平板结构,所述平板结构的大平面的上侧与所述水平段固接。
[0010]更进一步的,所述平板结构的大平面上侧设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的顶端与所述水平段固接。
[0011]更进一步的,所述平板结构的两个对称小侧面采用朝向同一侧弯曲的弧形面。
[0012]进一步的,所述竖直段采用柔性材质。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隔音层、第二隔音层的小直径台面位于水平段的自由端,所述第一隔音层、第二隔音层的大直径台面位于水平段靠近竖直段的一端。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隔音层为双层结构,外层为中空的锥台形结构,内层为中空的圆柱形,锥台形的小直径平面与圆柱形顶部固定;所述第二隔音层套设在内层外壁上。
[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隔音层的锥台形结构采用硅胶材质;或者,所述第二隔音层的锥台形结构采用聚氨酯发泡材质。
[001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隔音层或第二隔音层的横向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水平段的宽度。
[0017]采用本技术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采用不想接触的双层结构,相比单层隔音效果更好;中空的锥形隔音层,前端径向尺寸小于后端径向尺寸,脱戴都非常方便,且伸入耳道利于形成径向封闭堵塞耳塞进行隔音;伸入外耳道的水平段采用圆形的支撑柱,便于对锥台形的隔音层进行支撑,而外侧的竖直段采平板结构,增大与耳廓贴合的接触面,使得耳塞置于耳中更加牢固;竖直段的小侧面采用弧形利于贴合弧形的耳朵表面;整个耳塞结构简单,装配及替换都方便快捷,可反复使用。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双层隔音耳塞的剖视图;
[0019]图2是双层隔音耳塞的拆分状态图。
[0020]图中:1本体,11水平段,12竖直段,121大平面,122小侧面,123凸起部,2第一隔音层,21内层,22外层,3第二隔音层,4外凸弧面,5小直径台面,6大直径台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描述说明,使得本技术更加清楚、明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2]如图1

2所示,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双层隔音耳塞,包括一个本体1,本体1由水平段11和竖直段12组成,水平段11的后端和竖直段12的上端连接固定,两者一体成型;一个第一隔音层2,一个第二隔音层3;所述第一隔音层2、第二隔音层3采用横向设置的锥台形结构,所述第一隔音层2、第二隔音层3依次套设在水平段11上,且所述第一隔音层2套设在所述第二隔音层3外侧且两者不相接。
[0023]水平段11与竖直段12之间可以呈90
°
的直角设置,也可以设置为大于90
°
小于135
°
的斜角设置。
[0024]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隔音层2、第二隔音层3与本体1采用可拆卸连接的方式。
[0025]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所示的水平段11采用圆柱结构,圆柱结构的前端采用球面,便于引导快速装配第一隔音层2、第二隔音层3;所示的本体1的竖直段12采平板结构。
[0026]所述平板结构的大平面121的上侧的中部与所述水平段11后端固接。具体的,所述平板结构的大平面121上侧设凸起部123,所述凸起部123的顶端与所述水平段11固接。
[0027]所示平板结构的两个对称小侧面122采用朝向同一侧弯曲的弧形面。
[0028]所示竖直段12采用柔性材质,如采用柔性塑料或橡胶材料等。
[0029]本实施例中,第一隔音层2、第二隔音层3的锥台形结构的外壁采用为外凸弧面。
[0030]所述第一隔音层2、第二隔音层3的小直径台面5位于水平段12的自由端,所述第一隔音层2、第二隔音层3的大直径台面6位于水平段11靠近竖直段12的一端。
[0031]采用前端小后端大的锥台形结构,前端小后端大,前端容易塞入,后端受到竖直段12限制最多到耳道口处,不会过渡塞入,而侧面则贴着耳道内壁,脱戴方便,同时结合双层设计隔音效果良好。
[0032]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音层2为双层结构,外层22为中空的锥台形结构,内层21为中空的圆柱形,锥台形结构的小直径平面与圆柱形顶部固定,即内层21、外层22的顶部固定连接。
[0033]所述第一隔音层2外层22的锥台形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双层隔音耳塞,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和第一隔音层、第二隔音层,所述本体包括一端连接的水平段和竖直段;所述第一隔音层、第二隔音层采用横向设置的锥台形结构,所述第一隔音层、第二隔音层依次套设在水平段上,所述第一隔音层套设在所述第二隔音层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隔音耳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音层与所述第二隔音层之间不接触;或者,所述竖直段采用柔性材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隔音耳塞,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段采用圆柱结构;或者,所述锥台形结构的外壁为外凸弧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隔音耳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段采平板结构,所述平板结构的大平面的上侧与所述水平段固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层隔音耳塞,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结构的大平面上侧设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的顶端与所述水平段固接。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层隔音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帆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菱岛服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