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致调光膜/变色膜可控区域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947452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致调光膜/变色膜可控区域控制装置,涉及调光膜控制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所述调光膜或变色膜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导电层、聚合混合液晶层与第二导电层,该控制装置包括可调电阻R1以及可调电阻R2;所述可调电阻R1通过第一电路与第一导电层串联;所述第二导电层通过第二电路与可调电阻R2串联;所述第一电路第二电路并联于同一电源上;其中,所述可调电阻R1与可调电阻R2调节时,所述第一导电层与第二导电层的电压发生变化,以调整所述聚合混合液晶层透明区域的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任意调节调整电阻大小,进而调控透明区域的位置与大小,具有满足多种使用需求的效果。多种使用需求的效果。多种使用需求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致调光膜/变色膜可控区域控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调光膜控制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电致调光膜/变色膜可控区域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调光膜是一种新型的电子控光产品,电控智能调光膜器件是在两张透明导电膜中间注入液晶/聚合物混合材料,在没有电场作用的情况下,电控智能调控膜处于不透明状态。通电产生电磁场,使中间的聚合物有规律的排序,达到透明状态。调光膜通常贴合于玻璃上进行使用。
[0003]现有技术中,对于聚合混合液晶调光膜通常采用交流电直接进行通电使用,在不通电时,聚合混合液晶中的液晶体处于无序状态,因此其呈现不透明状态;在通电时,调光膜的第一导电层与第二导电层产生电磁场,使得液晶体有序排列,从而呈现透明状态。但是目前对于聚合混合液晶调光膜的控制较为单一,只能在透明与不透明状态切换,无法调整透明区域,导致使用较为单调,无法满足多种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致调光膜/变色膜可控区域控制装置,能够调整电阻大小,进而调控透明区域的位置与大小,具有满足多种使用需求的效果。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电致调光膜/变色膜可控区域控制装置,所述调光膜或变色膜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导电层、聚合混合液晶层与第二导电层,该控制装置包括第一可调电阻以及第二可调电阻;所述第一可调电阻通过第一电路与第二导电层串联;所述第一导电层通过第二电路与第二可调电阻串联;所述第一电路和第二电路并联于同一电源上;
[0007]其中,所述第一可调电阻与第二可调电阻调节时,所述第一导电层与第二导电层的电压发生变化,以调整所述聚合混合液晶层透明区域的位置。
[0008]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导电层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导电端,以通过两个第一导电端串联于第二电路上;所述第二导电层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导电端,以通过两个第二导电端串联于第一电路上。
[0009]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可调电阻设于第一导电层与第二导电层的同一侧;所述第二可调电阻设于第一导电层与第二导电层的另一侧。
[0010]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电路与第二电路之间连接有短路电路,所述短路电路将第二可调电阻形成短路。
[0011]进一步设置:所述短路电路上设置有第一电容性电阻,且其连接于第一电路与第二电路的两端上均设置有第二电容性电阻。
[0012]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可调电阻和第二可调电阻均连接有控制器,以通过控制器
控制其电阻变化。
[0013]进一步设置:述第一可调电阻和第二可调电阻的极限阻值大于所述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的阻抗值;其中,所述第一可调电阻调节至与第二可调电阻相等,且其电阻值大于所述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的阻抗值时,所述调光膜或变色膜呈不透明状态。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相对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15]1、通过调控第一可调电阻与第二可调电阻,使得第一导电层与第二导电层的两端的电压发生改变,进而使得电压大的一端呈现透明区域,并向电压小的一端逐步偏移,进而根据两个电阻的调控来调整透明区域的位置与大小,具有满足多种使用需求的效果;
[0016]2、通过两个第一导电端与第二导电端配合,方便第一电路与第二电路连接,并且使得第一、二可调电阻调整时,两个第一导电端以及第二导电端的电压发生变化,即可调控透明区域的位置与大小,结构简单,方便连接使用;
[0017]3、通过设置的短路电路,将第二可调电阻形成短路,以提高第二可调电阻上的电压变化范围,进而提高调控透明区域变化的范围,满足多种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电致调光膜/变色膜与部分控制装置的连接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电致调光膜/变色膜可控区域控制装置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0020]图中:1、第一导电层;11、第一导电端;2、第二导电层;21、第二导电端;3、聚合混合液晶层;4、第一可调电阻;5、第二可调电阻;6、第一电路;7、第二电路;8、短路电路;9、第一电容性电阻;10、第二电容性电阻。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参照图1至图2对电致调光膜/变色膜可控区域控制装置做进一步说明。
[0022]一种电致调光膜/变色膜可控区域控制装置,用于对调光膜或变色膜进行控制,如图1和图2所示,该调光膜或变色膜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导电层1、聚合混合液晶层3与第二导电层2;第一导电层1与第二导电层2均为ITO层;第一导电层1的两端均设置为第一导电端11,第二导电层2的两端均设置为第二导电端21;该控制装置包括第一可调电阻4、第二可调电阻5、第一电路6以及第二电路7。
[0023]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电路6与第二电路7并联于同一电源上,以通过控制电源输出同步向第一电路6与第二电路7输送电压;本实施例中,第一电路6与第二电路7采用通电导线连接制成。其中,第一可调电阻4与第二导电层2串联于第一电路6上,第一导电层1与第二可调电阻5依次串联于第二电路7上;第一可调电阻4设于第一导电层1与第二导电层2的同一侧;第二可调电阻5设于第一导电层1与第二导电层2的另一侧,从而实现电路连接布局,结构简单,方便组装使用。进一步的,第一可调电阻4与第二可调电阻5均连接于控制器上,以通过控制器控制两个电阻分别变化阻值,提高操控的便捷性。
[0024]如图2所示,具体的,第一可调电阻4的一端通过第二电路7连接于第一导电层1的其中一个第一导电端11上,另一端通过第一电路6连接于第二导电层2其中一个第二导电端21上,第二导电层2的另一个第二导电端21连接于第一电路6上,从而使得输入到第一电路6的电压经过第一可调电阻4的调节后,调整了两个第二导电端21的电压值。第一导电层1与
第二可调电阻5依次串联于第二电路7上,即第一导电层1的一个第一导电端11连接于第二电路7上,另一个第一导电端11通过第二电路7连接于第二可调电阻5的一端,第二可调电阻5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一电路6上;通过调整第一可调电阻4和第二可调电阻5,使得第一导电层1与第二导电层2的电压可以形成不同布局,从而使得透明区域的位置可以随意调控。
[0025]进一步的,在第一电路6与第二电路7之间连接有短路电路8,短路电路8及短路导电线,以将第二可调电阻5形成短路,从而提高第二可调电阻5调节时对电压带来的影响,促使连接于第二可调电阻5的第二导电端21的电压变化变大,进一步提高透明区域位置的调控变化范围,满足多种使用需求。其中,在短路电路8上设置有第一电容性电阻9,且其连接于第一电路6与第二电路7的两端上均设置有第二电容性电阻10,以降低短路电路8的电流大小,进一步提高电压变化范围空间,提高透明区域位置的调控变化范围。
[0026]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可调电阻4和第二可调电阻5的极限阻值大于第一导电层1和第二导电层2的阻抗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致调光膜/变色膜可控区域控制装置,所述调光膜或变色膜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导电层、聚合混合液晶层与第二导电层,其特征在于,该控制装置包括第一可调电阻以及第二可调电阻;所述第一可调电阻通过第一电路与第二导电层串联;所述第一导电层通过第二电路与第二可调电阻串联;所述第一电路和第二电路并联于同一电源上;其中,所述第一可调电阻与第二可调电阻调节时,所述第一导电层与第二导电层的电压发生变化,以调整所述聚合混合液晶层透明区域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致调光膜/变色膜可控区域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层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导电端,以通过两个第一导电端串联于第二电路上;所述第二导电层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导电端,以通过两个第二导电端串联于第一电路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致调光膜/变色膜可控区域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调电阻设于第一导电层与第二导电层的同一侧;所述第二可调电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海金
申请(专利权)人:东净厦门玻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