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G空中基站结合北斗空中避障的方法、存储介质及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3694548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6G空中基站结合北斗空中避障的方法、存储介质及设备,该方法包括:在每个6G基站上装载北斗接收器,在空中建立6G基站群组;通过北斗接收器实时获取每个6G基站中数据传输任务的坐标,构建碰撞模型;在分布式组网内各地方边缘点的算力节点上部署碰撞模型,并构建算力消耗模型;计算一个数据传输任务的总能耗,分配空闲算力足够的算力节点并计算时延;若时延超出阈值,将数据传输任务通过与算力消耗模型最近的算力节点传输;否则,将数据传输任务通过找出的空闲算力足够的算力节点传输,实现6G空中基站中数据传输任务的避障。该方法对于基站中数据传输任务具有效率高、传输速度快的特点,且避障效果好。且避障效果好。且避障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6G空中基站结合北斗空中避障的方法、存储介质及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空中避障
,具体地,涉及一种6G空中基站结合北斗空中避障的方法、存储介质及设备。

技术介绍

[0002]6G网络通过将非地面通信(Non

Terrestrial Communication,NTN)集成到地面蜂窝系统,可以真正实现全球覆盖,即使发生自然灾害,也能保持较高的可用性和鲁棒性。一体化的地面网络与非地面网络有利于通过非地面节点扩大蜂窝网络的覆盖范围,确保用户能随时随地接入网络,并向无服务或欠服务地区提供移动宽带服务、弥合欠服务地区的覆盖差距,上述地区包括海洋、山区、森林或其他难以部署地面接入点或基站的偏远地区。除了能增强服务,一体化地面网络与非地面网络还可以带来很多新业务、新应用,包括无处不在的连接、遥感、被动感知和定位、导航、跟踪、自主配送等。这就需要统一的网络设计,从功能上将非地面网络节点如:通过星间链路连接的卫星星座、UAV和HAPS网络节点、地面网络节点全部视作基站,从而保证用户卫星可以接入地面及非地面基站
[0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6G空中基站结合北斗空中避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在每个6G基站上装载北斗接收器,在空中建立6G基站群组;步骤2、通过北斗接收器实时获取每个6G基站中数据传输任务的坐标,根据所有数据传输任务的空中坐标以及数据传输任务之间存在的空中障碍物,构建碰撞模型;步骤3、在分布式组网内各地方边缘点的算力节点上部署碰撞模型,并构建算力消耗模型;步骤4、通过算力消耗模型计算一个数据传输任务的总能耗,分配空闲算力足够的算力节点并计算所述数据传输任务从算力消耗模型到达该算力节点的时延;步骤5、若时延超出阈值,将所述数据传输任务通过与算力消耗模型最近的算力节点传输;否则,将数据传输任务通过分配的空闲算力足够的算力节点传输,实现6G空中基站中数据传输任务的避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6G空中基站结合北斗空中避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碰撞模型的构建过程具体为:将空中障碍物作为覆盖区域的中心,中心坐标为(x0,y0),区域半径为r,在时间区域Δt求导获得标准离散系数值β;同时,基于数据传输任务的空中坐标集G
t
和对应坐标点的时间点集合T,结合优化无线定位算法,获得对应数据传输任务的平均离散系数值Z;在当前区域半径和运动时间范围内,将标准离散系数值β和平均离散系数值Z进行对比,若Z大于β,说明当前数据传输任务与覆盖区域无交集,当前数据传输任务与空中障碍物之间不会发生碰撞;反之,若Z小于等于β,则二者差值K=β

Z越大,说明当前数据传输任务在覆盖区域交集越频繁,当前数据传输任务与空中障碍物之间发生碰撞的概率越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6G空中基站结合北斗空中避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均离散系数值Z的计算过程如下:数据传输任务的空中坐标集G
t
中某个数据传输任务的空中坐标为(x
t
,y
t
),坐标对应时间点为t,结合优化无线定位算法计算离散平均值s为:将数据传输任务的空中坐标集G
t
和对应坐标点的时间点集合T进行矩阵运算得到向量参数值参数值由离散平均值s与向量参数值相乘得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文进
申请(专利权)人:中电信数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