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光阑的蓝光转白光激光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44956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06
本申请涉及一种带光阑的蓝光转白光激光模组,属于光源与照明的技术领域。相关技术中,散热底板上的热量通过导热胶和螺纹啮合传递至散热外壳,由于导热胶的导热系数一般<10w/m.k,散热效率低,以至于导热胶成为激光二极管散热通道的热瓶颈。本申请提供一种带光阑的蓝光转白光激光模组,其包括后端组件、准直组件以及前端组件,通过将激光二极管与后端散热体通过焊锡焊接固定,因此激光二极管所产生的热量能够直接传导至后端散热体上,焊锡的导热系数为>50w/m.k,远大于导热胶10w/m.k,从而实现快速散热,改善出现热量累积而影响激光二极管发光性能的问题。发光性能的问题。发光性能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光阑的蓝光转白光激光模组


[0001]本申请涉及光源与照明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带光阑的蓝光转白光激光模组。

技术介绍

[0002]激光照明分可见光激光照明以及红外激光照明。可见光激光照明的远原理通常采用蓝光激光激发荧光粉实现白光照明,常用于文娱舞台灯、星空灯、萤火虫灯等日常照明领域。
[0003]公开号为CN216868219U,公开日为2022年07月01日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蓝光转白光激光器,其在说明书以及附图3

附图4中公开了一种激光照明器件,激光芯片22在工作状态下产生的热量,由散热底座23通过导热焊剂25传递至散热底板11,再通过导热胶113和螺纹啮合传递至散热外壳1,然后在散热外壳1的外表面与其他介质进行热交换,进而实现了激光芯片22的散热。
[0004]针对上述技术手段,在大功率激光照明技术中,散热底板11上的热量通过导热胶113和螺纹啮合传递至散热外壳1,由于导热胶的导热系数一般<10w/m.k,散热效率低,所以,导热胶成为激光二极管散热通道的热瓶颈,从而导致激光模组出现热态发光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改善激光模组热态发光效率低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带光阑的蓝光转白光激光模组。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带光阑的蓝光转白光激光模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带光阑的蓝光转白光激光模组,包括:
[0008]后端组件,容置有激光二极管,所述后端组件包括后端散热体以及固定安装于所述后端散热体的线路板,所述线路板与所述激光二极管电性连接,所述激光二极管与所述后端散热体通过焊锡直接焊接固定;
[0009]准直组件,容置有激光准直透镜,所述激光准直透镜与所述激光二极管同轴设置;
[0010]前端组件,用于接收所述激光二极管发出的激光并转化为白光。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激光二极管与后端散热体通过焊锡焊接固定,因此激光二极管所产生的热量能够直接传导至后端散热体上,焊锡的导热系数为>50w/m.k,远大于导热胶10w/m.k,从而实现快速散热,改善出现热量累积而影响激光二极管发光性能的问题。
[0012]可选的,所述前端组件包括前端散热体,所述后端散热体朝向所述前端散热体的方向为激光出射方向,所述前端散热体内部沿着激光出射方向依次同轴设置有激光聚集透镜、光扩散板、荧光片以及光阑片,所述激光聚集透镜与所述激光准直透镜同轴设置,所述荧光片的侧壁以及底壁与所述前端散热体粘接固定,所述后端散热体与所述前端散热体直
接抵接,所述荧光片与所述前端散热体之间填充有导热银胶,所述导热银胶填充所述荧光片与前端散热体接触部分形成的缝隙。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激光二极管、激光准直透镜、激光聚集透镜、光扩散板、荧光片以及光阑片同轴设置,以使得激光二极管发出的蓝光激光经过荧光片的转换以及光阑片的遮挡后转化为需要的白光,通过将激光聚集透镜、光扩散板、荧光片以及光阑片均设置于前端散热体内,且荧光片的侧壁以及底壁与前端散热体粘接固定,从而直接向前端散热体上进行导热以形成快速导热通道,从而荧光片上的热量导出及时,改善由于激光模组内热量传导不及时出现热量累积的问题,提高激光模组热态发光效率。导热银胶填充荧光片与前端散热体接触部分形成的缝隙,因此导热银胶填充在荧光片与前端散热体之间可以减少荧光片与前端散热体之间的间隙热阻,提升荧光片与前端散热体之间的导热性能,进而提升了前端散热体与荧光片的热传递效果。
[0014]可选的,所述荧光片包括用于导热的透光基板以及用于将激光转换为复合光的荧光膜,所述荧光膜附着于透光基板远离所述光扩散板所在的侧面。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透光基板一方面具有透光的作用,能够让光较为顺利地穿过,另一方面具有导热的作用,可以将荧光膜产生的热量进行吸收并传导,进而降低荧光膜的热量,延长荧光膜内荧光粉的发光寿命。
[0016]可选的,所述前端散热体沿着激光出射方向依次同轴设置有透镜安装孔、透射孔、荧光孔以及光阑孔,所述透镜安装孔的直径大于所述透射孔的直径,所述荧光孔的直径大于所述透射孔的直径,所述光阑孔的直径大于所述荧光孔的直径;所述激光聚集透镜以及所述光扩散板均安装于所述透镜安装孔,且所述光扩散板被所述激光聚集透镜压紧固定,所述激光聚集透镜与所述透镜安装孔的孔壁通过粘结材料固定;所述荧光片安装于所述荧光孔,所述光阑片安装于所述光阑孔并通过粘结材料固定。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激光聚集透镜以及光扩散板均安装于透镜安装孔,且光扩散板被激光聚集透镜压紧固定,激光聚集透镜与透镜安装孔的孔壁通过粘结材料固定;荧光片安装于荧光孔,以使得光阑片、荧光片、光扩散板以及激光聚集透镜具有稳定的安装基础。
[0018]可选的,所述后端散热体朝向所述前端散热体所在的一侧设置有前端安装孔,所述前端散热体包括设置于前端安装孔内的连接部以及位于所述前端安装孔外的散热部,所述前端散热体的连接部与后端散热体螺纹连接。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前端散热体的连接部与后端散热体螺纹连接,由于荧光片的侧壁以及底壁与前端散热体粘接固定,因此荧光片上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螺纹传导至后端散热体上,从而进一步加快散热效率,改善激光模组热态发光效率低的问题。
[0020]可选的,所述准直组件包括准直架,所述准直架具有准直安装孔,所述激光准直透镜安装于所述准直安装孔内;所述后端散热体朝向所述前端散热体所在的一侧设置有前端安装孔,所述准直架于所述前端安装孔内与所述后端散热体螺纹配合。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激光准直透镜安装于准直安装孔内,准直架于前端安装孔内与后端散热体螺纹配合,从而保证激光准直透镜能够与激光聚集透镜同轴对齐,且便于调节激光准直透镜与激光聚集透镜之间的距离,从而便于聚焦和焦点光斑扩散。
[0022]可选的,所述准直组件还包括紧固垫圈,所述紧固垫圈设置于所述准直架与所述
前端安装孔的孔底之间且所述紧固垫圈具有顶紧所述准直架的弹力。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紧固垫圈设置于准直架与前端安装孔的孔底之间,紧固垫圈将准直架进行顶紧,由于准直架于前端安装孔内与后端散热体螺纹配合,螺纹具有自锁性能,因此准直架能够被紧固垫圈进行固定,固定方式更加简单。
[0024]可选的,所述后端散热体远离所述前端散热体所在的一侧设置有后端安装孔,所述后端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后端安装孔内的限位垫圈,所述线路板也设置于所述后端安装孔内,且所述线路板被所述限位垫圈支撑以平齐所述后端安装孔的开口端面。
[00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垫圈能够支撑线路板,以使得线路板平齐后端安装孔的开口端面,从而便于线路板的安装与固定。
[0026]可选的,所述线路板焊接有静电保护齐纳管。
[00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激光二极管与线路板电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光阑的蓝光转白光激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后端组件(100),容置有激光二极管(120),所述后端组件(100)包括后端散热体(110)以及固定安装于所述后端散热体(110)的线路板(140),所述线路板(140)与所述激光二极管(120)电性连接,所述激光二极管(120)与所述后端散热体(110)通过焊锡直接焊接固定;准直组件(200),容置有激光准直透镜(220),所述激光准直透镜(220)与所述激光二极管(120)同轴设置;前端组件(300),用于接收所述激光二极管(120)发出的激光并转化为白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光阑的蓝光转白光激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组件(300)包括前端散热体(310),所述后端散热体(110)朝向所述前端散热体(310)的方向为激光出射方向,所述前端散热体(310)内部沿着激光出射方向依次同轴设置有激光聚集透镜(320)、光扩散板(330)、荧光片(340)以及光阑片(350),所述激光聚集透镜(320)与所述激光准直透镜(220)同轴设置,所述荧光片(340)的侧壁以及底壁与所述前端散热体(310)粘接固定,所述后端散热体(110)与所述前端散热体(310)直接抵接,所述荧光片(340)与所述前端散热体(310)之间填充有导热银胶,所述导热银胶填充所述荧光片(340)与前端散热体(310)接触部分形成的缝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光阑的蓝光转白光激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片(340)包括用于导热的透光基板(341)以及用于将激光转换为复合光的荧光膜(342),所述荧光膜(342)附着于透光基板(341)远离所述光扩散板(330)所在的侧面。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光阑的蓝光转白光激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散热体(310)沿着激光出射方向依次同轴设置有透镜安装孔(313)、透射孔(314)、荧光孔(315)以及光阑孔(316),所述透镜安装孔(313)的直径大于所述透射孔(314)的直径,所述荧光孔(315)的直径大于所述透射孔(314)的直径,所述光阑孔(316)的直径大于所述荧光孔(315)的直径;所述激光聚集透镜(320)以及所述光扩散板(3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洋杨人毅漆凯华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必拓智慧照明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