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旧楼改造用承重柱补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94342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旧楼改造用承重柱补强装置,属于旧楼改造技术领域,针对了对旧楼的承重柱进行补强处理时,其操作过程较为繁琐且适用性能较差的问题,包括两组呈上下分布的定位件,每组定位件包括四个均匀分布于承重柱外表面的定位块,每个定位块的底端螺纹贯穿有两个呈垂直分布的紧固螺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四组定位块、加强块以及调节块,完成对承重柱四个拐角处的补强,同时通过转动杆的转动处理,可使得四个双向螺纹杆上的调节块位于同一高度或者形成不同高度设置,从而对承重柱的拐角处不同高度或同一高度进行补强处理,从而大大提高对承重柱进行补强的适用性,大大提高其实用性能。其实用性能。其实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旧楼改造用承重柱补强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旧楼改造
,具体涉及一种旧楼改造用承重柱补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旧楼改造主要由两方面,一方面是楼房因居住时间相对长,或装修不适应当前的生活需求而对房屋的装修风格、水电结构、厨卫部局等重新设计加以改造装修,另一方面是对楼房的墙体、墙顶以及承重柱进行补强,提高旧楼墙体的承重能力和抗震能力,增强旧楼居住的安全性。
[0003]传统的旧楼承重柱补强方式基本上是通过钢筋混凝土加固在柱体表面实现的,该补强方式不仅施工过程繁琐复杂,而且耗费人力物力,施工成本较高,现有技术中专利公告号为CN214659054U的一种旧楼改造用承重柱补强装置,上述专利利用对称设置的补强板对承重柱进行补强处理,但是从实际出发,补强板的规格需与承重柱相适配,并且补强板的规格较大,其在对承重柱进行补强处理时操作存在极大的不便,同时其不可调节,适用性存在一定的缺陷。
[0004]因此,需要一种旧楼改造用承重柱补强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对旧楼的承重柱进行补强处理时,其操作过程较为繁琐且适用性能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旧楼改造用承重柱补强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旧楼改造用承重柱补强装置,包括两组呈上下分布的定位件,每组定位件包括四个均匀分布于承重柱外表面的定位块,每个所述定位块的底端螺纹贯穿有两个呈垂直分布的紧固螺栓,位于同一竖直方向的两个所述定位块的相对面均固定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连接杆,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杆的外表面共同固定有加强块,位于同一竖直方向的两个所述加强块之间固定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限位杆,相邻的两个所述限位杆之间设置有调节组件,位于同一水平高度的四个所述加强块之间设置有锁紧组件。
[0007]方案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双向螺纹杆,所述双向螺纹杆的两端分别与位于同一竖直方向的两个所述加强块的相对面转动连接,所述双向螺纹杆的顶部外表面和底部外表面均螺纹连接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的内表面固定有调节块,所述调节块的外表面固定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限位套,所述限位套滑动套设于相邻的所述限位杆的外表面,位于底部的所述加强块的上方设置有与双向螺纹杆外表面紧密套接的转动杆。
[0008]进一步值得说明的是,所述调节块、所述定位块和所述加强块的内表面均呈L形设置,所述转动杆的横截面呈十字形分布。
[0009]更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定位块和所述加强块的顶部和底部均朝外凸起设置,所述定位块与所述加强块的中心外表面设置有安装区。
[0010]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锁紧组件包括两个呈相互配合的锁紧半环,所述锁紧半环设置于所述加强块的安装区内部,两个所述锁紧半环的相对端螺纹贯穿有锁紧螺栓,其中一个锁紧半环的表面贴合设置有与锁紧螺栓相配合的锁紧螺母。
[0011]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锁紧半环的高度与所述安装区的高度大小相等,两个所述锁紧半环的连接处设置有相互贴合设置的凸块,所述锁紧螺栓贯穿两个凸块。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旧楼改造用承重柱补强装置,至少包括如下有益效果:
[0013](1)通过两个定位块、两个加强块以及两个调节块形成对承重柱其中一个拐角处进行贴合处理,并通过紧固螺栓对定位块进行紧固定位,从而形成承重柱单个拐角处的补强处理;通过设置四组定位块、加强块以及调节块,完成对承重柱四个拐角处的补强,同时通过转动杆的转动处理,可使得四个双向螺纹杆上的调节块位于同一高度或者形成不同高度设置,从而对承重柱的拐角处不同高度或同一高度进行补强处理,从而大大提高对承重柱进行补强的适用性,大大提高其实用性能。
[0014](2)通过锁紧半环套设于安装区内,并通过锁紧螺栓和锁紧螺母对锁紧半环进行锁紧处理,从而形成对四个加强块的紧固限位处理,使得承重柱进行补强处理时形成一个整体外围补强处理,从而进一步提高对承重柱的补强性能。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调节块处状态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图2中A区域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锁紧半环处拆分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定位块;2、紧固螺栓;3、连接杆;4、加强块;5、限位杆;6、调节组件;61、双向螺纹杆;62、螺纹套;63、调节块;64、限位套;65、转动杆;7、锁紧组件;71、锁紧半环;72、锁紧螺栓;73、锁紧螺母;8、安装区。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
[0021]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旧楼改造用承重柱补强装置,包括两组呈上下分布的定位件,每组定位件包括四个均匀分布于承重柱外表面的定位块1,每个定位块1的底端螺纹贯穿有两个呈垂直分布的紧固螺栓2,位于同一竖直方向的两个定位块1的相对面均固定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连接杆3,相邻的两个连接杆3的外表面共同固定有加强块4,位于同一竖直方向的两个加强块4之间固定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限位杆5,相邻的两个限位杆5之间设置有调节组件6,位于同一水平高度的四个加强块4之间设置有锁紧组件7,其中连接杆3的长度可根据承重柱的高度进行适应性调整处理。
[0022]进一步地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值得具体说明的是,调节组件6包括双向螺纹杆61,双向螺纹杆61的两端分别与位于同一竖直方向的两个加强块4的相对面转动连接,双向螺纹杆61的顶部外表面和底部外表面均螺纹连接有螺纹套62,螺纹套62的内表面固定有调节块63,调节块63的外表面固定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限位套64,限位套64滑动套设于相邻
的限位杆5的外表面,位于底部的加强块4的上方设置有与双向螺纹杆61外表面紧密套接的转动杆65。
[0023]进一步地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值得具体说明的是,调节块63、定位块1和加强块4的内表面均呈L形设置,转动杆65的横截面呈十字形分布,通过增大调节块63、定位块1以及加强块4对承重柱拐角处的接触面积,一定程度上保障其补强性能。
[0024]本方案具备以下工作过程:在对旧楼的承重柱进行补强处理时,根据承重柱的所处高度,选择合适长度的连接杆3,从而将定位块1和加强块4进行对接固定,继而通过两个限位杆5以及双向螺纹杆61形成对两个加强块4之间的稳固连接,此时通过将定位块1的内表面与承重柱的拐角处形成贴合放置,并且两个定位块1分别与旧楼的地面与顶面进行贴合接触处理,并通过紧固螺栓2对地面以及楼面进行螺纹紧固处理,从而使得两个定位块1、两个加强块4以及两个调节块63形成对承重柱外表面的补强处理,操作简便;
[0025]当对承重柱的四个拐角处均进行紧固处理后,根据承重柱的高度以及两个调节块63之间的初始间距,此时通过对转动杆65进行转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旧楼改造用承重柱补强装置,包括两组呈上下分布的定位件,每组定位件包括四个均匀分布于承重柱外表面的定位块(1),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定位块(1)的底端螺纹贯穿有两个呈垂直分布的紧固螺栓(2),位于同一竖直方向的两个所述定位块(1)的相对面均固定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连接杆(3),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杆(3)的外表面共同固定有加强块(4),位于同一竖直方向的两个所述加强块(4)之间固定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限位杆(5),相邻的两个所述限位杆(5)之间设置有调节组件(6),位于同一水平高度的四个所述加强块(4)之间设置有锁紧组件(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旧楼改造用承重柱补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6)包括双向螺纹杆(61),所述双向螺纹杆(61)的两端分别与位于同一竖直方向的两个所述加强块(4)的相对面转动连接,所述双向螺纹杆(61)的顶部外表面和底部外表面均螺纹连接有螺纹套(62),所述螺纹套(62)的内表面固定有调节块(63),所述调节块(63)的外表面固定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限位套(64),所述限位套(64)滑动套设于相邻的所述限位杆(5)的外表面,位于底部的所述加强块(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潇孔德利王小颖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通运创意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