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主动散热配电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4266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主动散热配电柜,属于配电柜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的配电柜散热效果差的问题,解决该问题的技术方案主要是包括柜体和柜盖,柜盖盖在柜体的顶部形成内腔,柜体下部设有进气孔,柜体上部设有排气孔,内腔下部设有支撑架,支撑架上设有第一风扇,第一风扇与支撑架固定连接且高于进气孔,内腔上部设有与第一风扇相对的轨道、第二风扇和驱动件,轨道的水平投影呈环形且设于第一风扇的水平投影的外周,第二风扇安装在驱动件上,驱动件沿轨道移动以带动第二风扇绕第一风扇圆周运动,使第一风扇输出的气流向上、向四周运动。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用于对尽可能多的电气元件实现主动散热,提升散热效果。提升散热效果。提升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主动散热配电柜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配电柜
,特别是一种主动散热配电柜。

技术介绍

[0002]配电柜是安装各种电气元件的柜体,为了提高散热性能,维持元器件的正常运行,现有技术中,如申请号为CN201520178765.4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防热防潮配电柜,它包括柜体和柜门,柜体包括顶板、底板和背板;背板的内表面上设置有一温度传感器和一湿度传感器,柜门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一显示器,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的输出端均与显示器电连接;底板上开设有一进风口,顶板上开设有一出风口,出风口的上方设置有一挡板,底板的内表面上设置有一风扇、一加热器和若干袋装干燥剂,风扇设置在进风口上且风扇的正面朝上,通过风扇吹风降温,但是受风扇的吹风方向固定、吹风范围有限和风扇的风会被柜体中底部的电气元件阻挡的影响,使柜体中处于风扇吹风范围外的电气元件和柜体中顶部的电气元件无法主动散热,只能通过自然散热,散热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主动散热配电柜,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对尽可能多的电气元件实现主动散热,提升散热效果。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主动散热配电柜,包括柜体和柜盖,柜盖盖在柜体的顶部形成内腔,柜体下部设有进气孔,柜体上部设有排气孔,所述内腔下部设有支撑架,支撑架上设有第一风扇,第一风扇与支撑架固定连接且高于进气孔,内腔上部设有与第一风扇相对的轨道、第二风扇和驱动件,轨道的水平投影呈环形且设于第一风扇的水平投影的外周,第二风扇安装在驱动件上,驱动件沿轨道移动以带动第二风扇绕第一风扇圆周运动,使第一风扇输出的气流向上、向四周运动。
[000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首先,内腔下部的支撑架上固定设有第一风扇,内腔上部的轨道上设有第二风扇,驱动件沿轨道移动以带动第二风扇绕第一风扇圆周运动,使第一风扇输出的气流向上、向四周运动,尽可能增加气流覆盖电气元件的范围,使柜体内各处的电气元件都能获得气流的主动散热,有效避免柜体内部存在主动散热的死角,从而大大提升散热效果,使电气元件正常运行,也可以使第一风扇吹出的气流通过第二风扇吸入,增加气流的流动速度,进一步提升主动散热效果,使电气元件快速降温,其次,第一风扇高于进气孔,使第一风扇能够尽可能吸入进气孔输入的气流并吹向电气元件,降低第一风扇输出的气流温度,进一步提升主动散热效果,以及,柜体上部设有排气孔,热空气向上运动,能够使热空气能够通过排气孔排出,进一步降低内腔的温度,从而有效避免电气元件受高温损坏。
[0006]进一步的,所述轨道设于柜盖的下表面上,轨道与柜盖固定连接,驱动件安装在轨道上,第二风扇与驱动件固定连接且第二风扇低于排气孔。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首先,轨道设于柜盖的下表面,驱动件安装在轨道上,能够增加驱动件的高度,使驱动件的高度尽可能
高于电气元件的高度,相应的,能够使第二风扇的高度尽可能高于电气元件的高度,使所有的电气元件都可以获得主动散热,尽可能避免柜体顶部的电气元件无法获得主动散热,其次,第二风扇低于排气孔,能够使第二风扇吹出的气流尽可能从排气孔排出,而不是停留在配电柜内,从而尽可能降低配电柜内的温度。
[0007]进一步的,所述轨道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环形轨道和第二环形轨道,驱动件包括滑块和第一驱动电机,第二风扇设于滑块上,第一驱动电机与滑块固定连接,滑块的两端设有行走轮,滑块的两端通过行走轮滑动设置在第一环形轨道和第二环形轨道之间,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其中一个行走轮传动连接以带动滑块相对于第一环形轨道和第二环形轨道移动。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第一环形轨道和第二环形轨道,滑块的两端通过行走轮滑动设置在第一环形轨道和第二环形轨道之间,使第二风扇通过滑块带动实现绕第一风扇圆周运动,也可以尽可能使滑块的两端受力平衡,增加第二风扇运行的平稳性,相应的,保障第二风扇吸入第一风扇的气流稳定性,从而保障对电气元件的主动散热效果。
[0008]进一步的,所述滑块的两端设有用于引导滑块移动的导向轮,导向轮与第一环形轨道的侧壁滑动配合连接或者导向轮与第二环形轨道的侧壁滑动配合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导向轮,既可以引导滑块移动,使第二风扇实现绕第一风扇圆周运动,有利于增加对电气元件的主动散热效果,也可以避免滑块与第一环形轨道卡死或者滑块与第二环形轨道卡死。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环形轨道和第二环形轨道之间设有环形通孔,滑块上还设有第二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穿过环形通孔与第二风扇传动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环形通孔,能够便于第二驱动电机和第二风扇的安装,有效避免对滑块的移动形成干涉。
[0010]进一步的,所述轨道设于柜体的内壁上,轨道与柜体固定连接,驱动件安装在柜盖上,第二风扇与驱动件固定连接且第二风扇低于排气孔。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首先,轨道设于柜体上,驱动件安装在柜盖上,增加驱动件的安装可靠性,其次,第二风扇低于排气孔,能够使第二风扇吹出的气流尽可能从排气孔排出,而不是停留在配电柜内,从而尽可能降低配电柜内的温度。
[0011]进一步的,所述轨道包括设于柜体的内壁的环形支撑板,驱动件包括支撑轮、第三驱动电机和传动件,支撑轮滑动设置在环形支撑板上,第三驱动电机设于柜盖的中心并与柜盖固定连接,第三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传动件与支撑轮连接,第二风扇设于传动件上。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风扇通过传动件带动实现绕第一风扇圆周运动,传动件的一端与支撑轮连接,传动件的另一端与第三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使传动件两端受力更平稳,从而更平稳地带动第二风扇。
[0012]进一步的,所述传动件包括与第三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的第一支点、与支撑轮连接的第二支点和与第二风扇连接的第三支点,第三支点位于第一支点和第二支点之间,且第三支点在水平方向上更靠近第二支点。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三支点位于第一支点和第二支点之间,且第三支点在水平方向上更靠近第二支点,形成省力杠杆,使第二风扇能够更轻松地绕第一风扇转动,减少第三驱动电机的输出功率,降低能耗,也可以增加散热效果。
[0013]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的中心设有导气通孔,第一风扇设于导气通孔内。通过上述
技术方案,第一风扇设于支撑架的中心的导气通道内,使第一风扇能够处于内腔的中心位置,从而使第一风扇输出的气流向四周扩散更均匀,使内腔内电气元件均匀散热。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驱动空气流动的方向相同。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对电气元件完成主动散热的气流单向流动,有效避免热气流重新流回柜体,进一步增加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6]图1为实施例一中主动散热配电柜的结构示意图(一);
[0017]图2为实施例一中主动散热配电柜的结构示意图(二);
[0018]图3为实施例一中主动散热配电柜的结构示意图(三);
[0019]图4为图3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
[0020]图5为实施例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主动散热配电柜,包括柜体和柜盖,柜盖盖在柜体的顶部形成内腔,柜体下部设有进气孔,柜体上部设有排气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下部设有支撑架,支撑架上设有第一风扇,第一风扇与支撑架固定连接且高于进气孔,内腔上部设有与第一风扇相对的轨道、第二风扇和驱动件,轨道的水平投影呈环形且设于第一风扇的水平投影的外周,第二风扇安装在驱动件上,驱动件沿轨道移动以带动第二风扇绕第一风扇圆周运动,使第一风扇输出的气流向上、向四周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散热配电柜,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设于柜盖的下表面上,轨道与柜盖固定连接,驱动件安装在轨道上,第二风扇与驱动件固定连接且第二风扇低于排气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动散热配电柜,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环形轨道和第二环形轨道,驱动件包括滑块和第一驱动电机,第二风扇设于滑块上,第一驱动电机与滑块固定连接,滑块的两端设有行走轮,滑块的两端通过行走轮滑动设置在第一环形轨道和第二环形轨道之间,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其中一个行走轮传动连接以带动滑块相对于第一环形轨道和第二环形轨道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主动散热配电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的两端设有用于引导滑块移动的导向轮,导向轮与第一环形轨道的侧壁滑动配合连接或者导向轮与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津骆宗义杨震方晨侯虎成丁双松王晔辰张元吉包涛刘晓谦宋俊杰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金华供电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