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件翻身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36202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8: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工件翻身机,包括:第一支架;第一夹具,所述第一夹具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一夹具用于夹持所述工件;第二支架;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支架转动连接;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件安装在所述第一转轴靠近所述第一夹具的一端,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外径自所述第一转轴向所述第一夹具的方向逐渐减小。方便实现手动、电动方式切换。切换。切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件翻身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工件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工件翻身机。

技术介绍

[0002]根据客户的要求,需要在筒状的工件的周壁上焊接多个连接管,连接管通过工件周壁上的通孔与工件内部导通。
[0003]为了方便焊接多个连接管,需要不时的对工件进行翻身。
[0004]在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2110426421.0中公开了一种双层辊道自动翻身机,其通过设置翻转辊道机,便于自动翻转转工件,完成对工件的全自动化焊接操作,大大的减少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有效的确保了工件定位的稳定性,从而确保了产品焊接的质量稳定性,显著的提高了生产效率,且有效规避了工人在焊接工位上操作可能产生的安全隐。
[0005]在生产时如果意外停电,需要考虑手动方式带动工件转动,以方便进行焊接作业,该技术方案无法实现手动与电动方式的切换,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至少一个方面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工件翻身机。
[0007]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工件翻身机,包括:第一支架;第一夹具,所述第一夹具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一夹具用于夹持所述工件;第二支架;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支架转动连接;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件安装在所述第一转轴靠近所述第一夹具的一端,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外径自所述第一转轴向所述第一夹具的方向逐渐减小;多个第一限位块,多个所述第一限位块位于所述第一转轴远离所述转动件的一端,且绕所述第一转轴的周向布置;转动把手,所述转动把手套设在所述第一转轴的外侧,所述转动把手的内周壁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一限位块相适配的第一限位槽;转动管,所述转动管套设在所述转动把手的外侧;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所述连接部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转动管与所述转动把手分离;当所述连接部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转动把手能够在所述转动管的带动下转动;第一动力部,所述第一动力部用于带动所述转动管转动。
[0008]优选地,所述转动把手的外周壁沿其周向设置多个收容槽;所述转动管的内周壁设有多个活动槽,所述活动槽贯穿所述转动管的内周壁,所
述活动槽与所述收容槽相对应;连接部包括多个第一连接件,多个所述第一连接件分别位于多个所述活动槽内,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球体、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球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活动槽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用于带动所述第一球体进入收容槽内;所述第一动力部包括:齿圈,所述齿圈安装在所述转动管上;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齿圈啮合;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齿轮连接。
[0009]优选地,所述翻身机还包括底座、第二动力部,其中,所述第一支架能够相对所述底座移动;所述第二动力部用于带动所述第一支架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支撑件。
[0010]优选地,所述底座上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与所述第一转轴平行布置;所述第二动力部包括:滑块,所述滑块位于滑槽内,且与所述第一支架连接;丝杠,所述丝杠与所述第一转轴平行,所述丝杠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且与所述滑块螺纹连接。
[0011]优选地,所述第一夹具包括:第二转动件,所述第二转动件与所述第一支架转动连接;多个夹板,多个所述夹板绕所述工件的周向间隔布置,且能够沿所述工件的径向往复移动;第三动力部,所述第三动力部用于带动所述夹板沿所述工件的径向移动。
[0012]优选地,所述第二转动件的上设有多个第二限位槽,多个第二限位槽沿所述工件的周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三动力部包括:多个第二限位块,多个所述第二限位块分别可移动的位于多个所述第二限位槽内,多个所述第二限位块分别与多个所述夹板连接;挤压件,所述挤压件呈圆台状;螺杆,所述螺杆与所述第一支架螺纹连接,所述螺杆、挤压件与所述第一转轴同轴布置,所述螺杆与所述挤压件转动连接,用于带动所述挤压件挤压所述第二限位块。
[0013]优选地,所述夹板上还设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呈圆台状,所述定位柱与所述工件上的通孔相适配。
[0014]优选地,所述定位柱上设有对齐杆,所述对齐杆上设有第三限位块;所述翻身机还包括:第三支架;气缸,所述气缸布置在所述第三支架上;挤压块,所述挤压块安装在所述气缸的输出端;挤压管,所述挤压管沿竖直方向布置,其顶端与所述挤压块连接,其底端的内壁上设有供所述第三限位块进出的第三限位槽。
[0015]优选地,所述挤压块的外径上大下小。
[0016]优选地,所述夹板的外表面为弧状。
[0017]本专利技术带来的有益效果是:当连接部处于第二状态时,利用第一动力部带动转动管转动,进而带动转动把手、第一转轴、第一支撑件转动,进而带动工件翻身,方便后续作业。
[0018]当意外停电,或者工件较轻,仅需要人工作业时,通过推动转动扳手,让连接部处于第一状态即可,让转动把手可以相对转动管转动,利用人工转动转动把手,带动第一转轴、第一支撑件、工件转动,实现对工件的翻身。方便实现手动、电动方式切换。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主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第一转轴等的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转动把手等的剖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挤压件等的剖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定位柱等的剖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挤压块等的剖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定位柱等的剖视图。
实施方式
[0020]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的结合;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和“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位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成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也可以是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传动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的间接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
[0022]参照图1

图8,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工件翻身机,包括:第一支架1,第一夹具,第二支架2,第一转轴3,第一支撑件4,多个第一限位块5,转动把手6,转动管7,连接部,第一动力部。
[0023]所述第一夹具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1上,所述第一夹具用于夹持所述工件A;所述第一转轴3与所述第二支架2转动连接。
[0024]所述第一支撑件4件安装在所述第一转轴3靠近所述第一夹具的一端,所述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件翻身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架;第一夹具,所述第一夹具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一夹具用于夹持所述工件;第二支架;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支架转动连接;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件安装在所述第一转轴靠近所述第一夹具的一端,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外径自所述第一转轴向所述第一夹具的方向逐渐减小;多个第一限位块,多个所述第一限位块位于所述第一转轴远离所述转动件的一端,且绕所述第一转轴的周向布置;转动把手,所述转动把手套设在所述第一转轴的外侧,所述转动把手的内周壁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一限位块相适配的第一限位槽;转动管,所述转动管套设在所述转动把手的外侧;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所述连接部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转动管与所述转动把手分离;当所述连接部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转动把手能够在所述转动管的带动下转动;第一动力部,所述第一动力部用于带动所述转动管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翻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把手的外周壁沿其周向设置多个收容槽;所述转动管的内周壁设有多个活动槽,所述活动槽贯穿所述转动管的内周壁,所述活动槽与所述收容槽相对应;连接部包括多个第一连接件,多个所述第一连接件分别位于多个所述活动槽内,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球体、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球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活动槽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用于带动所述第一球体进入收容槽内;所述第一动力部包括:齿圈,所述齿圈安装在所述转动管上;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齿圈啮合;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齿轮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翻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身机还包括底座、第二动力部,其中,所述第一支架能够相对所述底座移动;所述第二动力部用于带动所述第一支架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支撑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件翻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建华姜洪平吴杰李翔徐飞斌赵苏骏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双金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