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密封结构隔离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3564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8: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全密封结构隔离开关,整体采用三相分箱结构,高压套管进出线,全密封壳体,内部充SF6气体,隔离开关位于罐体中间,水平断口,外部设有分合闸指示,罐体两端可选接地开关模块,实现单双接地要求,也可根据用户要求增加互感器、避雷器等设备组成敞开式组合电器。隔离开关配置电动/人力操作机构实现分合闸操作。此种全密封结构隔离开关可解决传统敞开式隔离开关导电部分易受环境影响出现的异常发热、传动部分卡涩问题,大幅提高隔离开关运行可靠性。开关运行可靠性。开关运行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密封结构隔离开关


[0001]本技术涉及高压开关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全密封结构隔离开关。

技术介绍

[0002]户外敞开式高压隔离开关所处环境恶劣,尤其是导电部分异常发热、传动部分卡涩问题异常突出,严重时甚至会产生放电现象,造成导电部件烧损。隔离开关触头电接触表面腐蚀硫化、磨损、脱落是引起接触电阻增加的主要因素,触头镀银层极易因硫化物腐蚀而引发异常发热及卡涩等故障,目前,触头镀层材质无法满足设计使用寿命要求已成为一个共性问题。传动敞开式隔离开关的诸多弊端给输变电安全稳定运行带来极大隐患,这已成为困扰电网用户多年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为一种全密封结构隔离开关,其技术方案为:
[0004]隔离开关整体采用A、B、C三相分箱结构,每个分箱结构均由钢支架(17)支撑,钢支架顶部通过下横梁(16)、上横梁(15)支撑上部主导电壳体(5)与传动箱壳体(6),其特征在于,
[0005]主刀机构位于A相下方;
[0006]A相分箱结构的钢支架上设有电动机构(18),电动机构的垂直连杆(14)与主刀摆臂(10)同轴转动,主刀摆臂(10)的一端分别与主力拉杆(3)和闭锁拉杆(11)一端同轴轴接,主力拉杆的另一端与主动拐臂(4)铰接,主动拐臂的另一端与转轴(27)固定连接,转轴上同轴安装从动拐臂(32);闭锁拉杆(11)的一端通过固定轴与闭锁摆臂(12)固定连接,限位板(13)固定在地刀水平连杆(23)上;
[0007]主导电壳体两侧分别设置绝缘套管,为进线侧绝缘套管(2)和出线侧绝缘套管(9);绝缘套管内部与主导电壳体内部相通;壳体内设有从动拐臂、导向杆盖板、绝缘拉杆、动触头、动侧导电装配和静侧导电装配;
[0008]绝缘拉杆(36)的前端固定动触头(37),绝缘拉杆的后端通过连接座(28)与导向杆盖板(33)相连,导向杆盖板的前端安装有分闸限位块(34),从动拐臂末端安装有可上下滑动的绝缘滑块(35),该绝缘滑块设置在连接座(28)内;
[0009]进线侧绝缘套管内部设有进线侧导电杆(30)和屏蔽罩(31),出线侧绝缘套管内部设有出线侧导电杆(43)和屏蔽罩(31);在主导电处于分闸状态,进线侧导电杆(30)与动侧导电装配(41)相连,出线侧导电杆(43)与静侧导电装配(42)相连;静侧导电装配前端为静侧触指;在合闸状态运动时,绝缘拉杆和动触头沿直线运动,插入静侧导电装配内,静侧触指(40)夹紧动触头,完成合闸动作;
[0010]地刀机构位于C相下方;
[0011]地刀摆臂的一端固定在C相主导电壳体(5)上,地刀摆臂(21)的另一端与地刀拉杆(22)的一端铰接,地刀拉杆的另一端通过U型抱箍与地刀水平连杆固定连接。
[0012]进一步地,进线侧接线端子(1)露出进线侧绝缘套管(2),出线侧接线端子(7)露出出线侧绝缘套管(9)。
[0013]进一步地,地刀固定在地刀水平连杆上,并随地刀水平连杆转动而转动。
[0014]进一步地,所述主导电壳体和传动壳体为全密封壳体,内部充SF6气体或环保气体,内设有吸附剂装置(44)。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为一种全密封结构隔离开关,整体采用三相分箱结构,高压套管进出线,全密封壳体,内部充SF6气体,隔离开关位于罐体中间,水平断口,外部设有分合闸指示,罐体两端可选接地开关模块,实现单双接地要求,也可根据用户要求增加互感器、避雷器等设备组成敞开式组合电器。隔离开关配置电动/人力操作机构实现分合闸操作。此种全密封结构隔离开关可解决传统敞开式隔离开关导电部分易受环境影响出现的异常发热、传动部分卡涩问题,大幅提高隔离开关运行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俯视图;
[0018]图3为图1局部放大图;
[0019]如图所示,1进线侧接线端子、2进线侧绝缘套管、3主刀拉杆、4主动拐臂、5主导电壳体、6传动箱壳体、7出线侧接线端子、8地刀静触头、9出线侧绝缘套管、10主刀摆臂、11闭锁拉杆、12闭锁摆臂、13限位板、14垂直连杆、15上横梁、16下横梁、17钢支架、18电动机构、19分合闸指示装置、20密度继电器和充气阀、21地刀摆臂、22地刀拉杆、23地刀水平连杆、24地刀、25主刀水平连杆、26U型抱箍、27转轴、28连接座、30进线侧导电杆、31屏蔽罩、32从动拐臂、33导向杆盖板、34限位垫、35绝缘滑块、36绝缘拉杆、37动触头、38动侧触指、39观察窗、40静侧触指、41动侧导电装配、42静侧导电装配、43出线侧导电杆、44吸附剂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实施例1
[0021]如图所示,本技术为一种全密封结构隔离开关,涉及一种110kV供电线路用全密封结构隔离开关。其中进线侧绝缘套管2固定在主导电壳体5左上方;出线侧绝缘套管9固定在主导电壳体5右上方;钢支架17通过下横梁16与上横梁15,支撑上部导电部分;固定在钢支架17上的电动机构18,通过垂直连杆14、主刀摆臂10、主刀拉杆3、主动拐臂4与传动箱壳体6内传动元件相互连接,电动机构18兼具手动操作功能。
[0022]如图2所示,隔离开关整体采用A、B、C三相分箱结构,其中主刀机构位于A相下方;三相主导电分合闸动作通过转轴27、U型抱箍26、主刀水平连杆25实现连接传动功能;本专利技术设计接地开关部分,接地开关整体采用户外敞开式结构,其中地刀机构位于C相下方,通过地刀摆臂21、地刀拉杆22、地刀水平连杆23相互连接转动,实现地刀24的分合闸动作;主地刀间设置机械闭锁装置,当主刀摆臂10转动时,带动闭锁拉杆11、闭锁摆臂12转动,通过闭锁板13实现在主刀合闸位置时地刀不能合闸动作,地刀合闸位置时主刀不能合闸动作的功能。壳体外部安装有密度继电器和充气阀20,内充SF6气体,额定压力为0.3MPa,在密度继电器和机构控制回路中设置闭锁装置,当内压力<0.1MPa时,实现闭锁,开关无法合闸。
[0023]如图3所示,主导电处于分闸状态,进线侧绝缘套管2内部设有进线侧导电杆30、屏蔽罩31与动侧导电装配41相连;出线侧绝缘套管9内部设计了出线侧导电杆43,与静侧导电装配42相连;绝缘拉杆36的前端与动触头37固定连接,绝缘拉杆的末端通过连接块28与导电杆盖板33相连,从动拐臂32末端安装有可上下滑动的绝缘滑块35(绝缘滑块35安装在连接块28上),可减小分、合闸横向分力对导电杆冲击,在分闸终了位置设计了限位垫34;从动拐臂32转动时,受导向杆盖板33的作用,推动绝缘拉杆36沿直线运动,绝缘拉杆36前部安装有动触头37,动侧触指38确保与动触头37可靠接触,当合闸运动时,绝缘拉杆36推动动触头37沿直线运动,插入静侧导电装配42内,静侧触指40提供可靠接触夹紧力,完成合闸动作;壳体设置观察窗39,分闸时隔离开关断口清晰可见,并在传动箱壳体6外部主动拐臂4位置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密封结构隔离开关,该隔离开关整体采用A、B、C三相分箱结构,每个分箱结构均由钢支架(17)支撑,钢支架顶部通过下横梁(16)、上横梁(15)支撑上部主导电壳体(5)与传动箱壳体(6),其特征在于,主刀机构位于A相下方;A相分箱结构的钢支架上设有电动机构(18),电动机构的垂直连杆(14)与主刀摆臂(10)同轴转动,主刀摆臂(10)的一端分别与主力拉杆(3)和闭锁拉杆(11)一端同轴轴接,主力拉杆的另一端与主动拐臂(4)铰接,主动拐臂的另一端与转轴(27)固定连接,转轴上同轴安装从动拐臂(32);闭锁拉杆(11)的一端通过固定轴与闭锁摆臂(12)固定连接,限位板(13)固定在地刀水平连杆(23)上;主导电壳体两侧分别设置绝缘套管,为进线侧绝缘套管(2)和出线侧绝缘套管(9);绝缘套管内部与主导电壳体内部相通;壳体内设有从动拐臂、导向杆盖板、绝缘拉杆、动触头、动侧导电装配和静侧导电装配;绝缘拉杆(36)的前端固定动触头(37),绝缘拉杆的后端通过连接座(28)与导向杆盖板(33)相连,导向杆盖板的前端安装有分闸限位块(34),从动拐臂末端安装有可上下滑动的绝缘滑块(35),该绝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体桂聂化嵩刘坤王立山刘爽张振东任保根周传香赵龙孙传真张拂晓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泰开隔离开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