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行走中自动换气的鞋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3555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8: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鞋子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行走中自动换气的鞋子,包括鞋体,所述鞋体底部设置有鞋子中底,所述鞋子中底下方设置有鞋子大底,该行走中自动换气的鞋子,能够在每一次下踩,都会对后底包衬内设置的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进行挤压,第一囊体内的空气便会通过第一单向出气阀和第一出气管的配合导入鞋体内,同时第二囊体内的空气会通过第二单向出气阀和第二出气管的配合排出鞋体,在抬脚时,在带孔海绵垫块和弹簧的配合下,第一囊体复原并通过第一单向进气阀和第一进气管吸入新的空气,同时第二囊体复原并通过第二单向进气阀和第二进气管,将鞋体内的空气吸入第二囊体内,从而在行走的过程中,自动完成鞋内空气的循环换气。换气。换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行走中自动换气的鞋子


[0001]本技术涉及鞋子
,具体为一种行走中自动换气的鞋子。

技术介绍

[0002]鞋子,穿在脚上防止脚受到伤害的一种物品,在人类文明史前期多为草鞋、布鞋,如今以皮鞋、运动鞋、休闲鞋较为多见。
[0003]目前市场上的一些鞋子,其大多只能起到保护脚部,辅助行走的功能,无法与外界进行换气透气,在炎热的天气,穿在人体脚部的鞋子很容易导致捂脚、脚汗现象,从而引起穿戴者的不适,有待改进。
[0004]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行走中自动换气的鞋子,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目前市场上的一些鞋子,其大多只能起到保护脚部,辅助行走的功能,无法与外界进行换气透气,在炎热的天气,穿在人体脚部的鞋子很容易导致捂脚、脚汗现象,从而引起穿戴者不适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行走中自动换气的鞋子,包括鞋体,所述鞋体底部设置有鞋子中底,所述鞋子中底下方设置有鞋子大底,所述鞋子大底上表面开设有结构腔,所述结构腔内设置有后底包衬,所述后底包衬内设置有带孔海绵垫块、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且所述后底包衬内开设有与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相适配的凹槽,所述带孔海绵垫块的孔内设置有弹簧;
[0007]所述第一气囊包括第一囊体,所述第一囊体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单向进气阀和第一单向出气阀,所述第一单向进气阀上连接有第一进气管,所述第一单向出气阀上连接有第一出气管;
[0008]所述第二气囊包括第二囊体,所述第二囊体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单向进气阀和第二单向出气阀,所述第二单向进气阀上连接有第二进气管,所述第二单向出气阀上连接有第二出气管;
[0009]所述鞋子中底内部靠近前端的位置开设有出气孔槽,且所述鞋子中底内部靠近后端的位置开设有进气孔槽,所述鞋子中底上开设有两个换气通孔,所述出气孔槽与第二出气管相连接,所述进气孔槽与第一进气管相连接,两个所述换气通孔分别与第一出气管和第二进气管相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鞋子中底下表面靠近前端的位置设置有带孔弹性硅胶垫块,所述后底包衬内位于带孔海绵垫块两侧的位置均设置有柱形海绵垫块。
[0011]进一步地,所述鞋子中底上表面设置有抗菌抑菌垫层,所述抗菌抑菌垫层采用竹炭纤维制成。
[0012]进一步地,所述带孔海绵垫块的孔的直径为5mm,高度为10mm,所述弹簧的直径为4.5mm,高度为12mm。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单向进气阀和第一单向出气阀、以及第二单向进气阀和第二单向出气阀均采用微型单向阀。
[0014]进一步地,所述鞋子中底采用EVA材料制成。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能够在穿戴该鞋子进行行走的过程中,每一次下踩,都会对后底包衬内设置的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进行挤压,第一囊体内的空气便会通过第一单向出气阀和第一出气管的配合导入鞋体内,同时第二囊体内的空气会通过第二单向出气阀和第二出气管的配合排出鞋体,在抬脚时,在带孔海绵垫块和弹簧的配合下,第一囊体复原并通过第一单向进气阀和第一进气管吸入新的空气,同时第二囊体复原并通过第二单向进气阀和第二进气管,将鞋体内的空气吸入第二囊体内,从而在行走的过程中,自动完成鞋内空气的循环换气,减少捂脚、脚汗现象,大大提高了穿戴者的舒适感。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行走中自动换气的鞋子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行走中自动换气的鞋子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行走中自动换气的鞋子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技术图3的局部结构A放大示意图;
[0020]图5是本技术行走中自动换气的鞋子的鞋子中底结构示意图;
[0021]图6是本技术行走中自动换气的鞋子的第一气囊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各标记对应的名称:
[0023]1、鞋体;2、鞋子中底;201、出气孔槽;202、进气孔槽;203、换气通孔;3、鞋子大底;301、结构腔;4、后底包衬;5、带孔海绵垫块;6、第一气囊;601、第一囊体;602、第一单向进气阀;603、第一单向出气阀;604、第一进气管;605、第一出气管;7、第二气囊;701、第二囊体;702、第二单向进气阀;703、第二单向出气阀;704、第二进气管;705、第二出气管;8、弹簧;9、带孔弹性硅胶垫块;10、柱形海绵垫块;11、抗菌抑菌垫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本技术的实施例:
[0026]实施例一
[0027]如图1

图6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行走中自动换气的鞋子,包括鞋体1,鞋体1底部设置有鞋子中底2,鞋子中底2下方设置有鞋子大底3,鞋子大底3上表面开设有结构腔301,结构腔301内设置有后底包衬4,后底包衬4内设置有带孔海绵垫块5、第一气囊6和第二气囊7,且后底包衬4内开设有与第一气囊6和第二气囊7相适配的凹槽,带孔海绵垫块5的孔内设置有弹簧8,带孔海绵垫块5的孔的直径为5mm,高度为10mm,弹簧8的直径为4.5mm,高度为12mm,第一气囊6包括第一囊体601,第一囊体601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单向进气阀602和第一单向出气阀603,第一单向进气阀602上连接有第一进气管604,第一单向出气阀603上
连接有第一出气管605。第二气囊7包括第二囊体701,第二囊体701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单向进气阀702和第二单向出气阀703,第二单向进气阀702上连接有第二进气管704,第二单向出气阀703上连接有第二出气管705,第一单向进气阀602和第一单向出气阀603、以及第二单向进气阀702和第二单向出气阀703均采用微型单向阀,鞋子中底2内部靠近前端的位置开设有出气孔槽201,且鞋子中底2内部靠近后端的位置开设有进气孔槽202,鞋子中底2上开设有两个换气通孔203,且鞋子中底2采用EVA材料制成,出气孔槽201与第二出气管705相连接,进气孔槽202与第一进气管604相连接,两个换气通孔203分别与第一出气管605和第二进气管704相连接,在穿戴该鞋子进行行走的过程中,随着穿戴者脚部的下踩抬起,第一囊体601和第二囊体701不断进行压缩和复原,在下踩抬起的过程中,第一囊体601能够将外界的空气通过第一进气管604吸入第一囊体601内,并通过第一出气管605导入鞋体1内,同时在下踩抬起的过程中,第二囊体701能够将鞋体1内空气通过第二进气管704吸入第二囊体701内,并第二出气管705排出到外界,从而完成空气循环。
[0028]实施例二
[002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行走中自动换气的鞋子,包括鞋体(1),所述鞋体(1)底部设置有鞋子中底(2),所述鞋子中底(2)下方设置有鞋子大底(3),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子大底(3)上表面开设有结构腔(301),所述结构腔(301)内设置有后底包衬(4),所述后底包衬(4)内设置有带孔海绵垫块(5)、第一气囊(6)和第二气囊(7),且所述后底包衬(4)内开设有与第一气囊(6)和第二气囊(7)相适配的凹槽,所述带孔海绵垫块(5)的孔内设置有弹簧(8);所述第一气囊(6)包括第一囊体(601),所述第一囊体(601)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单向进气阀(602)和第一单向出气阀(603),所述第一单向进气阀(602)上连接有第一进气管(604),所述第一单向出气阀(603)上连接有第一出气管(605);所述第二气囊(7)包括第二囊体(701),所述第二囊体(701)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单向进气阀(702)和第二单向出气阀(703),所述第二单向进气阀(702)上连接有第二进气管(704),所述第二单向出气阀(703)上连接有第二出气管(705);所述鞋子中底(2)内部靠近前端的位置开设有出气孔槽(201),且所述鞋子中底(2)内部靠近后端的位置开设有进气孔槽(202),所述鞋子中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光耀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微猫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