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调节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934916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8: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气调节系统,用于室内,包括热风源,室内四周和顶部的墙壁内侧依次设隔板和热面板,热面板与隔板之间形成热风腔道,墙壁与隔板之间形成回风腔道,热风源设置在热风腔道顶部与隔板相通的位置,热风腔道内,在热风源的下方设能对热风多级加速、同时对热风向四周分层分散导流、对热风向下导流并加速的调节部件;通过设置隔板和热面板,形成热风腔道和回风腔道,设置调节部件,从热风源出来的热风经过调节部件的调节和加速,一部分向下导流加速,直接向下吹向室内,一部分在热风腔道内向四周加速导流,最终充满整个热风腔道,并将热量散热传递到整个室内,室内各处温度提升更加均衡,且温度上升更快。且温度上升更快。且温度上升更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气调节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空气调节
,尤其是涉及一种空气调节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条件的不断改善,人们对空气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如在居民住房或厂房中的室内,一般会安装热风源比如热风扇等用以加热调节室内空气,比如在洗卫间内,安装风暖浴霸形式的热风源以在洗澡或如厕时,能够为房间提供一定热量,防止寒冷。
[0003]但是上述使用风暖浴霸加热洗卫间内以调节室内空气温度的方式,通常是上部靠近顶部热风源(风暖浴霸)位置的空气加热较快,远离热风源的位置的空气升温较慢,比如我们通常遇到的,站在热风源正下方时,头部能感受到热量,而蹲下或远离热风源位置时,则较难感受到热量,室内空间的各处温度不一,特别是在浴缸内洗澡时(靠近地面),因为室内整体升温较慢且效果不够理想,体验感较差,即仅在室内设置热风源,而不加入一定的空气调节系统,不仅很难快速实现室内空气的整体升温调节,且室内调节升温效果也很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调节系统,应用在室内,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在室内仅仅设置热风源,而不加入一定的空气调节系统,不仅很难快速实现室内空气的整体升温调节,且室内调节升温效果也很不理想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空气调节系统,应用于室内,包括设置在室内顶部的热风源,所述的室内四周和顶部的墙壁内侧依次设有隔板和热面板,热面板与隔板之间形成热风腔道,墙壁与隔板之间形成回风腔道,热风腔道与回风腔道顶部和底部循环相通,所述的热风源设置在热风腔道顶部与隔板相通的位置,热风腔道内,在热风源的下方设有能对热风多级加速、同时对热风向四周分层分散导流、对热风向下导流并加速的调节部件。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调节部件包括带底的圆筒,圆筒底部与热面板转动连接,所述的圆筒的圆周外壁沿其圆周方向设有多个扇叶,圆筒的圆周壁和底壁上设有多个均散孔,圆筒内中部设有整体为“松树形”的叠层锥台,叠层锥台从上到下包括多个叠在一起直径逐渐增大的分层锥台,分层锥台的锥面为弧形锥面,且每个分层锥台沿其圆周方向均开设有多个豁口和多个透孔,圆筒底部中心设有转轴,转轴底部设有一个与其同轴设置的风扇,圆筒和风扇与驱动其转动的驱动件连接。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风扇包括锥形的内扇罩和外扇罩,内扇罩和外扇罩之间设有多个螺旋曲面叶片,内扇罩内设有扇轴,扇轴上设有多个加强叶片,扇轴与转轴同轴连接。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叠层锥台、转轴和扇轴中心沿其轴向方向设有
一个将三者贯穿的贯穿孔。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驱动件包括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固定在热面板底部并通过一对相互啮合的伞齿轮与转轴连接。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一对伞齿轮设置在风扇与圆筒之间。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一个伞齿轮设置在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另一个伞齿轮设置在转轴上。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热风腔道内在顶部和侧部交汇处设有导流板。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圆筒底部与热面板顶部底面平齐。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热风源为热风机或风暖浴霸。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创造具有以下优势:1.通过在室内墙壁内侧设置隔板和热面板,从而形成热风腔道和回风腔道,热风源设置在热风腔道顶部与隔板相通的位置,热风腔道内,在热风源的下方设有能对热风多级加速、同时对热风向四周分层分散导流、对热风向下导流并加速的调节部件,从而从热风源出来的热风经过调节部件的调节和加速,一部分向下导流加速,直接向下吹向室内,一部分在热风腔道内向四周加速导流,最终充满整个热风腔道,然后热风由热风腔道底部向回风腔道流动,回风腔道内的热空气最终再流到顶部的热风源处,形成一个热风循环,从而使得室内四周的热面板变热,并将热量散热传递到整个室内,室内各处温度提升更加均衡,且温度上升更快。而且,热风腔道设置在靠近室内空间一侧,回风腔道设置在远离室内空间一侧,有助于热量的直接传递,室内空气热量调节效果更好。
[0015]2.通过将调节部件设置为圆筒的结构,圆筒在圆周壁和底壁上设均散孔,且在凹槽内中部设叠层锥台,叠层锥台的每个分层锥台沿其圆周方向均开设有多个豁口和多个透孔,圆筒底部转轴上设风扇,从而,从热风源吹出来的热风,进入到圆筒内后,由叠层锥台的弧形锥面一部分向水平方向分层导流,一部分由透孔向下逐级导流,向水平方向分层导流的热风即而由转动的圆筒的均散孔向四周均匀分散扩散到热风腔道的四周内,而且在叠层锥台在向水平方向分层导流和向下逐级导流的过程中,因为叠层锥台的每个分层锥台上设有豁口,叠层锥台的每个分层锥台均形成一个类似小风扇的结构,实现对热风的多级加速,加快热风的流动、加大风力,提高温度提升效率和温度提升效果,而向水平方向导流的热风从圆筒的圆周壁上的均散孔流出到热风腔道内后,经过圆筒外侧的扇叶进一步加速和分散后更加高速和均衡分散的进入到热风腔道的四周侧腔内,而向下导流的热风最终从圆筒的底壁的均散孔流出后,再一次经过风扇的加速和分散,使得热风更大范围的扩散到室内,另外,风扇的设置还可以分散导流从底部上升的热气,比如在浴室内,浴缸内的热水的热气向上上升后,由风扇进行向下导流分散,使得热水的热气得到利用,提高室内底部空间的温度和体感,多方面大大提高空气调节的均衡度和效率,而一个调节部件的设置,能够由叠层锥台完成从热风源出来的热风的水平分层导流、向下逐级导流,而且在导流的过程中能够完成多级加速分散,由转动的圆筒进一步均衡热空气的四周分散和向下分散含量,并由随之一起转动的扇叶和风扇进一步分散和加速,整个调节部件形成一个一体整体结构,由一个驱动件带动驱动转动,结构紧凑,构思巧妙,一个部件完成多种作用和功能,更加经济。
[0016]3.通过将风扇设置为内扇罩和外扇罩,在内扇罩和外扇罩之间设有多个螺旋曲面叶片,内扇罩、外扇罩和螺旋曲面叶片的设置可以使得热空气向下螺旋分散加速,使得热空
气向室内地面方向分散,提高室内底部的温度提升效果,内扇罩内加强叶片一方面作为连接筋起到内扇罩和扇轴的连接加强作用,另一方面,作为风扇叶,加速热空气流动,而且内扇罩可以集聚向上上升的热气,并使得热气向下导流。
[0017]4.通过设置贯穿孔,使得从热风源出来的热空气从贯穿孔直接流进内扇罩内,并由内扇罩内的加强叶向下导流加速,提高室内底部的温度提升效果。
[0018]5.通过热风腔道内在顶部和侧部交汇处设有导流板,可以使得热空气向热风腔道的四周夹层内平缓导流。
附图说明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在A处的放大图;图3为风扇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叠层锥台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热风源;2、隔板;3、热面板;4、热风腔道;5、回风腔道;6、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调节系统,应用于室内,包括设置在室内顶部的热风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室内四周和顶部的墙壁内侧依次设有隔板和热面板,热面板与隔板之间形成热风腔道,墙壁与隔板之间形成回风腔道,热风腔道与回风腔道顶部和底部循环相通,所述的热风源设置在热风腔道顶部与隔板相通的位置,热风腔道内,在热风源的下方设有能对热风多级加速、同时对热风向四周分层分散导流、对热风向下导流并加速的调节部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节部件包括带底的圆筒,圆筒底部与热面板转动连接,所述的圆筒的圆周外壁沿其圆周方向设有多个扇叶,圆筒的圆周壁和底壁上设有多个均散孔,圆筒内中部设有整体为“松树形”的叠层锥台,叠层锥台从上到下包括多个叠在一起直径逐渐增大的分层锥台,分层锥台的锥面为弧形锥面,且每个分层锥台沿其圆周方向均开设有多个豁口和多个透孔,圆筒底部中心设有转轴,转轴底部设有一个与其同轴设置的风扇,圆筒和风扇与驱动其转动的驱动件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空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风扇包括锥形的内扇罩和外扇罩,内扇罩和外扇罩之间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猛李强徐子翔王敬昌徐敏刘珍满雪玲郝江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海山东净化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