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照明智能控制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93471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8: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优化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动力照明智能控制方法及系统:根据待控制区域的每个行人在第一时刻和第三时刻的全景图像中的位置,确定第一预估照度值和照度叠加值,基于第一预估照度值和照度叠加值获得第二时刻的环境照度值,进而建立目标函数,确定各个灯具在第二时刻的供电电流;基于第三时刻的行人流动情况,获得每个行人的各个灯具在第三时刻对应的电流调节因子,基于电流调节因子实现第三时刻的灯具分组优化控制,获得各个灯具在第三时刻的供电电流。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灯具分组优化控制,可以有效降低灯具照明系统的控制压力,提高照明系统的供电利用率。提高照明系统的供电利用率。提高照明系统的供电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力照明智能控制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优化控制
,具体涉及一种动力照明智能控制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动力照明系统分为动力系统和照明系统,其是供电系统的重要部分。在高铁站的日常运行过程中,高铁站台的照明在供电系统中占有较大部分,由灯具照明产生的电费是高铁站台的一大开支,为了减少高铁站的供电成本,对照明供电进行控制调节,以降低灯具供电的浪费。
[0003]高铁站台具有较大的人员流动性且灯具较多的特征,而现有对公共区域的照明系统进行供电控制时,需要根据人员流动情况对多个灯具的供电电流进行单独控制,导致动力照明控制系统的控制压力较大,无法快速根据行人动向,实现供电电流调节,容易出现灯具供电电流调节不及时的问题。若灯具调节不及时会使高铁站台上的行人出现视野盲区,引发安全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现有动力照明控制方法的灯具控制难度较高,容易出现灯具供电电流调节不及时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力照明智能控制方法及系统,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动力照明智能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根据待控制区域的每个行人在第一时刻和第三时刻的全景图像中的位置,确定每个行人在第一时刻的第一预估照度值、在第三时刻的第三预估照度值;步骤S2,建立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的照度线性叠加系数表,根据第一时刻的照度线性叠加系数表和第一时刻的全景图像中各个灯具的照度值,获得每个行人在第一时刻的照度叠加值;步骤S3,根据每个行人在第一时刻的第一预估照度值和照度叠加值,确定每个行人在第一时刻的环境照度值,将每个行人在第一时刻的环境照度值作为每个行人在第二时刻的环境照度值;步骤S4,根据预设预期照度值、每个行人在第二时刻的环境照度值以及每个行人的各个灯具在第二时刻对应的照度线性叠加系数,建立目标函数,根据目标函数确定各个灯具在第二时刻的供电电流,所述每个行人的各个灯具在第二时刻对应的照度线性叠加系数从第二时刻的照度线性叠加系数表中提取获得;步骤S5,根据预设预期照度值、每个行人在第三时刻的第三预估照度值、每个行人的中心坐标以及各个灯具的中心坐标,确定每个行人的各个灯具在第三时刻对应的电流调节因子;步骤S6,对每个行人的各个灯具在第三时刻对应的电流调节因子进行分类,获得目标簇,更新目标簇内的各个灯具在第二时刻的供电电流,获得各个灯具在第三时刻的供
电电流。
[0005]进一步地,所述待控制区域的每个行人在第一时刻和第三时刻的全景图像中的位置的获取步骤包括:获取待控制区域在第一时刻、第二时刻和第三时刻的全景图像,根据全景图像获得第一时刻、第二时刻和第三时刻的行人掩膜图像;根据第一时刻和第三时刻的行人掩膜图像,得到待控制区域的每个行人在第一时刻和第三时刻的全景图像中的位置;所述第一时刻为所述第二时刻的前一时刻,所述第二时刻为所述第三时刻的前一时刻,所述第三时刻为当前时刻。
[0006]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包括:根据待控制区域的每个行人在第一时刻和第三时刻的全景图像中的位置,获取每个行人在第一时刻和第三时刻的全景图像中的边缘像素点的灰度值,根据边缘像素点的灰度值确定每个行人在第一时刻的边缘像素灰度均值、在第三时刻的边缘像素灰度均值;将待控制区域中距离第一时刻的每个行人最近的照度传感器,确定为每个行人在第一时刻的目标照度传感器,将待控制区域中距离第三时刻的每个行人最近的照度传感器,确定为每个行人在第三时刻的目标照度传感器,获取第一时刻和第三时刻的目标照度传感器的照度值和像素灰度均值;计算每个行人在第一时刻的边缘像素灰度均值与目标照度传感器的像素灰度均值的比值,将该比值与目标照度传感器的照度值的乘积,确定为对应行人在第一时刻的第一预估照度值;计算每个行人在第三时刻的边缘像素灰度均值与目标照度传感器的像素灰度均值的比值,将该比值与目标照度传感器的照度值的乘积,确定为对应行人在第三时刻的第三预估照度值。
[0007]进一步地,根据第一时刻的照度线性叠加系数表和第一时刻的全景图像中各个灯具的照度值,获得每个行人在第一时刻的照度叠加值,包括:根据第一时刻的照度线性叠加系数表,获得每个行人的各个灯具在第一时刻对应的照度线性叠加系数,计算每个行人的各个灯具在第一时刻对应的照度线性叠加系数与对应灯具的照度值的乘积的累加值,将累加值作为对应行人在第一时刻的照度叠加值。
[0008]进一步地,根据每个行人在第一时刻的第一预估照度值和照度叠加值,确定每个行人在第一时刻的环境照度值,包括:将每个行人在第一时刻的第一预估照度值和照度叠加值的差值,确定为每个行人在第一时刻的环境照度值。
[0009]进一步地,所述目标函数的计算公式为:其中,为目标函数值,为每个行人在第二时刻的第q个灯具对应的照度线性叠加系数,为每个行人在第二时刻的第q个灯具的供电电流,为每个行人在第二时刻的第q个灯具的照度值,p为待控制区域内所有灯具的总数目,为预设预期照度值,为每个
行人在第二时刻的环境照度值,为对求绝对值。
[0010]进一步地,根据目标函数确定各个灯具在第二时刻的供电电流,包括:对目标函数求解,获得每个行人的各个灯具在第二时刻的供电电流,根据每个行人的各个灯具在第二时刻的供电电流,选取各个灯具在第二时刻的最大供电电流作为对应灯具在第二时刻的供电电流。
[0011]进一步地,根据预设预期照度值、每个行人在第三时刻的第三预估照度值、每个行人的中心坐标以及各个灯具的中心坐标,确定每个行人的各个灯具在第三时刻对应的电流调节因子,包括:计算每个行人在第三时刻的第三预估照度值与预设预期照度值的差值绝对值,将差值绝对值确定为每个行人在第三时刻的照度差异值;计算每个行人在第三时刻的中心坐标与各个灯具的中心坐标的距离,并对距离进行负相关映射,获得每个行人的各个灯具在第三时刻对应的距离负相关映射值;计算每个行人在第三时刻的照度差异值与每个行人的各个灯具在第三时刻对应的距离负相关映射值的乘积,确定为每个行人的各个灯具在第三时刻对应的电流调节因子。
[0012]进一步地,所述步骤6包括:对每个行人的各个灯具在第三时刻对应的电流调节因子进行分类,获得2个簇,将电流调节因子较大的簇作为目标簇;利用目标函数,对目标簇内各个灯具在第二时刻的供电电流进行调节,获得目标簇内各个灯具对应的不少于两个的调节后的供电电流,将每个灯具对应的最大的调节后的供电电流作为对应灯具在第三个时刻的供电电流,将目标簇外的各个灯具在第二时刻的供电电流作为对应灯具在第三个时刻的供电电流,获得各个灯具在第三时刻的供电电流。
[001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动力照明智能控制系统,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用于处理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指令,以实现一种动力照明智能控制方法。
[0014]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动力照明智能控制方法,该方法基于区域内上一时刻的行人照明需求,得到可以判断是否需要调节灯具供电电流的电流调节因子,基于电流调节因子可以实现灯具分组优化控制,将下一时刻的所有灯具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照明智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根据待控制区域的每个行人在第一时刻和第三时刻的全景图像中的位置,确定每个行人在第一时刻的第一预估照度值、在第三时刻的第三预估照度值;步骤S2,建立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的照度线性叠加系数表,根据第一时刻的照度线性叠加系数表和第一时刻的全景图像中各个灯具的照度值,获得每个行人在第一时刻的照度叠加值;步骤S3,根据每个行人在第一时刻的第一预估照度值和照度叠加值,确定每个行人在第一时刻的环境照度值,将每个行人在第一时刻的环境照度值作为每个行人在第二时刻的环境照度值;步骤S4,根据预设预期照度值、每个行人在第二时刻的环境照度值以及每个行人的各个灯具在第二时刻对应的照度线性叠加系数,建立目标函数,根据目标函数确定各个灯具在第二时刻的供电电流,所述每个行人的各个灯具在第二时刻对应的照度线性叠加系数从第二时刻的照度线性叠加系数表中提取获得;步骤S5,根据预设预期照度值、每个行人在第三时刻的第三预估照度值、每个行人的中心坐标以及各个灯具的中心坐标,确定每个行人的各个灯具在第三时刻对应的电流调节因子;步骤S6,对每个行人的各个灯具在第三时刻对应的电流调节因子进行分类,获得目标簇,更新目标簇内的各个灯具在第二时刻的供电电流,获得各个灯具在第三时刻的供电电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照明智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控制区域的每个行人在第一时刻和第三时刻的全景图像中的位置的获取步骤包括:获取待控制区域在第一时刻、第二时刻和第三时刻的全景图像,根据全景图像获得第一时刻、第二时刻和第三时刻的行人掩膜图像;根据第一时刻和第三时刻的行人掩膜图像,得到待控制区域的每个行人在第一时刻和第三时刻的全景图像中的位置;所述第一时刻为所述第二时刻的前一时刻,所述第二时刻为所述第三时刻的前一时刻,所述第三时刻为当前时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照明智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包括:根据待控制区域的每个行人在第一时刻和第三时刻的全景图像中的位置,获取每个行人在第一时刻和第三时刻的全景图像中的边缘像素点的灰度值,根据边缘像素点的灰度值确定每个行人在第一时刻的边缘像素灰度均值、在第三时刻的边缘像素灰度均值;将待控制区域中距离第一时刻的每个行人最近的照度传感器,确定为每个行人在第一时刻的目标照度传感器,将待控制区域中距离第三时刻的每个行人最近的照度传感器,确定为每个行人在第三时刻的目标照度传感器,获取第一时刻和第三时刻的目标照度传感器的照度值和像素灰度均值;计算每个行人在第一时刻的边缘像素灰度均值与目标照度传感器的像素灰度均值的比值,将该比值与目标照度传感器的照度值的乘积,确定为对应行人在第一时刻的第一预估照度值;计算每个行人在第三时刻的边缘像素灰度均值与目标照度传感器的像素灰度均值的比值,将该比值与目标照度传感器的照度值的乘积,确定为对应行人在第三时刻的第
三预估照度值。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照明智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第一时刻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天翔潘旭潘阳姚帅陶璟璇李芳任振辉赵恒林文光罗霞朱良帅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金品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