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锂电池电芯的真空负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3411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8: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用锂电池电芯的真空负压结构,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包括车用锂电池电芯本体及设置在车用锂电池电芯本体上的两个电极片,所述车用锂电池电芯本体的内部设置有操作箱,所述操作箱上设置有用于保持车用锂电池电芯本体内部压力的抽气组件;所述抽气组件包括设置在操作箱上的进气孔及出气管。该种车用锂电池电芯的真空负压结构,在整个操作的过程中,因操作箱及车用锂电池电芯本体的内部相通,通过将操作箱内部部分气体通过出气管向外排出及挤压板的复位,便于保持车用锂电池电芯本体内部处于真空负压状态,进一步的提高车用锂电池电芯本体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车用锂电池电芯本体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车用锂电池电芯本体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用锂电池电芯的真空负压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用锂电池
,具体为一种车用锂电池电芯的真空负压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车用锂电池是混合动力汽车及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由于镍氢电池的一些技术性能如能量密度、充放电速度等已经接近到理论极限值,锂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容量大、无记忆性等优点。
[0003]锂电池电芯是锂电池的核心部分,分为铝壳电芯、软包电芯、圆柱电芯三种,作为锂电池的灵魂部分,锂电池电芯结构组成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正负极极片,隔膜,极耳,包装膜和电解液,这每个部分都有自己相对应的作用;聚合物电池采用铝塑复合膜包装,其至少分三层:中间层为铝层,起隔绝水分作用;外层为胶层,起保护铝不被外部环境氧化的作用;内层为胶层,起密封并防止电解液腐蚀铝层的作用。该铝塑膜采取冲压成型,制成需要的外壳形状。
[0004]车用锂电池电芯在使用的过程中,当水分含量过高,超出4.5伏电压充电导致电解液分解,大电流过充过放,内部短路升温电解液气化等电芯内一旦产气,正负极片就会错位滑动,造成内短路起火,电芯内负压效果下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用锂电池电芯的真空负压结构,包括车用锂电池电芯本体(1)及设置在车用锂电池电芯本体(1)上的两个电极片(2),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用锂电池电芯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操作箱(3),所述操作箱(3)上设置有用于保持车用锂电池电芯本体(1)内部压力的抽气组件(4);所述抽气组件(4)包括设置在操作箱(3)上的进气孔(401)及出气管(402),所述出气管(402)的一端与车用锂电池电芯本体(1)的外部相通设置,所述出气管(402)上设置有用于出气管(402)内部单向封堵的单向封堵组件(13),所述操作箱(3)上滑动连接有挤压板(403),所述挤压板(403)与操作箱(3)的内部相互匹配设置,所述挤压板(403)的一侧开设有第一斜面(404),所述操作箱(3)上设置有用于对操作箱(3)内部气体挤压的挤压组件(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锂电池电芯的真空负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组件(5)包括固定在操作箱(3)上的多个固定杆(501),各个所述固定杆(501)上滑动连接有连接板(502),所述连接板(502)靠向操作箱(3)的一侧固定有传动杆(503),所述传动杆(503)的另一端与挤压板(403)相固定,各个所述固定杆(501)的侧壁上套设有第一弹簧(504),所述车用锂电池电芯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对连接板(502)驱动的推动组件(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用锂电池电芯的真空负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组件(6)包括设置在车用锂电池电芯本体(1)内部的安装板(601),所述安装板(601)上安装有两个导线(602),两个所述导线(602)靠向两个电极片(2)的一端固定有连接头(603),两个所述导线(602)的另一端连接有电容(604),所述导线(602)上连接有电磁铁(605),所述连接板(502)上固定有L型板(606),所述L型板(606)靠向电磁铁(605)的一端设置有铁块,所述车用锂电池电芯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高压下对安装板(601)拉动的拉动组件(7),所述车用锂电池电芯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用于L型板(606)运动位置限位的限位组件(8)。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车用锂电池电芯的真空负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动组件(7)包括固定在车用锂电池电芯本体(1)内部的固定板(701),所述固定板(701)上安装有操作管(702),所述操作管(702)上滑动连接有活塞杆(703),所述活塞杆(703)的一端与安装板(601)的一侧相固定。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车用锂电池电芯的真空负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8)包括设置在车用锂电池电芯本体(1)内部的限位板(801),所述限位板(801)位于L型板(606)受力后运动方向的前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全伟张志强宋新立董孝峰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新合源热传输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