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源电器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无电极照明装置。
技术介绍
最早的无极灯专利由P.C.Hewitt在1907年的US 843 534中提出,其结构包括球形泡壳内充少量汞和在球形泡壳外面包围的线圈,放电的驱动频率为125-300Hz。Hewitt的专利技术奠定了射频无极放电结构的基础。1970年J.M.Anderson在其专利US3500118中提出了一种外置感应线圈的结构,在一个环形密闭的泡壳外放置感应线圈。1977年Hollister在其专利US4010400中,提出在低电压大电流的情况下无电极荧光灯会更高效,采用铁氧体磁芯耦合,在电压10伏特和电流3安培条件下,铁氧体的损耗小于3W。上述专利给出了无极灯的基本结构,并逐步进行改进。1996年的PCT专利WO9710610中描述了一种无电极荧光灯,虽然在结构上没有实质性变化,但是强调了充入压强低于0.5乇的汞蒸气和缓冲气体,以及产生大于等于约2A的放电电流的工作参数。目前诸多关于无极灯的技术方案均从灯管的基本结构入手,结构整个照明装置,但对其中无极灯的高频功率发生器及其控制均未给出相关的技术方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电极照明装置,由灯管等组成,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由IC芯片控制频率和/或电压可调的高频功率发生器;包括磁性材料和线圈并固定在灯管上的抱箍组件;放置铟网组件和填充混合惰性气体的封闭灯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维德,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宏源照明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