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电极照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93364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无电极照明装置,包括:由IC芯片控制可调输出频率和电流的高频功率发生器;填有混合惰性气体的封闭灯管;围绕灯管设置的磁性材料和卷绕在封闭灯管与磁性材料上的线圈,均包覆在屏蔽的抱箍组件中,并固定在灯管上;在多抱箍组件时采用走线支架。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高效稳定地提供射频功率,实现各种功率不同形状灯管稳定工作,具有可靠的调光性能,能够减少元器件,缩小体积,降低损耗,降低发热量,延长使用寿命,减小电磁辐射,提高可靠性和安全性,具有成本低、制造工艺简单和应用范围广等优点,可以在室内外各种场合广泛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源电器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无电极照明装置
技术介绍
最早的无极灯专利由P.C.Hewitt在1907年的US 843 534中提出,其结构包括球形泡壳内充少量汞和在球形泡壳外面包围的线圈,放电的驱动频率为125-300Hz。Hewitt的专利技术奠定了射频无极放电结构的基础。1970年J.M.Anderson在其专利US3500118中提出了一种外置感应线圈的结构,在一个环形密闭的泡壳外放置感应线圈。1977年Hollister在其专利US4010400中,提出在低电压大电流的情况下无电极荧光灯会更高效,采用铁氧体磁芯耦合,在电压10伏特和电流3安培条件下,铁氧体的损耗小于3W。上述专利给出了无极灯的基本结构,并逐步进行改进。1996年的PCT专利WO9710610中描述了一种无电极荧光灯,虽然在结构上没有实质性变化,但是强调了充入压强低于0.5乇的汞蒸气和缓冲气体,以及产生大于等于约2A的放电电流的工作参数。目前诸多关于无极灯的技术方案均从灯管的基本结构入手,结构整个照明装置,但对其中无极灯的高频功率发生器及其控制均未给出相关的技术方案。无极灯中高频功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电极照明装置,由灯管等组成,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由IC芯片控制频率和/或电压可调的高频功率发生器;包括磁性材料和线圈并固定在灯管上的抱箍组件;放置铟网组件和填充混合惰性气体的封闭灯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维德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宏源照明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