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气瓶运送与实验的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3280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8: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气瓶运送与实验的工装,包括:支架本体、固定座和保护盖。所述支架本体上设置有移动装置;所述固定座设置于所述支架本体上,所述固定座上形成有气瓶安装位;所述保护盖设置于所述支架本体上并可选择地覆盖于所述气瓶安装位。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用于气瓶运送与实验的工装,通过在支架本体上设置移动装置,可以方便实验人员将待测气瓶拉出或送进实验室。通过增加保护盖,避免了出风口对气瓶的某一局部表面直接进行升温,避免了气瓶内的压力波动,保证了实验准确性。保证了实验准确性。保证了实验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气瓶运送与实验的工装


[0001]本技术涉及气瓶测试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气瓶运送与实验的工装。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在对气瓶进行性能试验时,需要对气瓶进行加速应力破裂试验,其具体要求为:将气瓶在85℃温度下和87.5MPa压力(1.25P)环境中静置1000h,实验过程是在试验舱中进行,试验舱只具有容纳气瓶的空间,在实验舱内不能实现人为的搬运,同时由于试验舱内的出风口位置是固定的,而气瓶的尺寸较大,对气瓶进行加热时,会使气瓶局部受热时间长,导致气瓶整体受热不均匀,影响实验结果判断。因此,如何设计一种用于气瓶的破裂实验工装成为了本领域丞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气瓶运送与实验的工装,根据本技术的用于气瓶运送与实验的工装,通过在支架本体上设置移动装置,可以方便实验人员将待测气瓶拉出或送进实验室。通过增加保护盖,避免了出风口对气瓶的某一局部表面直接进行升温,避免了气瓶内的压力波动,保证了实验准确性。
[0004]根据本技术的一种用于气瓶运送与实验的工装,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上设置有移动装置;固定座,所述固定座设置于所述支架本体上,所述固定座上形成有气瓶安装位;保护盖,所述保护盖设置于所述支架本体上并可选择地覆盖于所述气瓶安装位。
[0005]根据本技术的一种用于气瓶运送与实验的工装,通过在支架本体上设置有固定座和保护盖,使得在进行对气瓶的实验过程中,可以将气瓶稳定地放置在固定座上,防止气瓶因为外界因素而产生滚动或者位移,保护盖能覆盖气瓶,在保护气瓶的同时,还能避免出风口对气瓶的某一局部表面直接进行升温,避免了气瓶内的压力波动,保证了实验准确性。通过在支架本体上设置有移动装置,可以方便实验人员将待测气瓶拉出或送进实验室。
[000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保护盖可平动或可翻转地与所述支架本体连接以打开或关闭所述气瓶安装位。
[000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保护盖包括:顶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设置于所述顶板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侧,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分别朝向所述支架本体倾斜设置,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支架本体相连。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架本体包括: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所述第一纵梁与所述第二纵梁间隔设置,所述固定座设置于所述第一纵梁与所述第二纵梁之间,且所述第一纵梁与所述第二纵梁上分别设置有所述移动装置;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所述第一支撑梁与所述第二支撑梁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纵梁与所述第二纵梁上,所述保护
盖与所述第一支撑梁或所述第二支撑梁铰链连接。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固定座上形成有朝向所述保护盖敞开的气瓶定位槽,所述气瓶定位槽构造为在朝向所述保护盖的方向宽度逐渐增大。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固定座包括: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纵梁与所述第二纵梁之间,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上分别设置有所述气瓶定位槽。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中的至少一个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上,以调整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间的距离。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气瓶定位槽的内壁上设置有防滑件。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移动装置构造为形成于所述支架本体上的滚轮。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用于气瓶运送与实验的工装还包括:把手,所述把手设置于所述支架本体上。
[0015]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6]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7]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气瓶运送与实验的工装主视图;
[0018]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气瓶运送与实验的工装左视图;
[0019]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气瓶运送与实验的工装俯视图。
[0020]附图标记:
[0021]用于气瓶运送与实验的工装1,
[0022]支架本体11,
[0023]固定座12,第一固定板121,第二固定板122,
[0024]保护盖13,顶板131,第一侧板132,第二侧板133,
[0025]移动装置14,第一支撑梁15,第二支撑梁16,把手17。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7]下面参考图1

图3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用于气瓶运送与实验的工装。
[0028]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用于气瓶运送与实验的工装1,包括:支架本体11、固定座12和保护盖13。支架本体11上设置有移动装置14;固定座12设置于支架本体11上,固
定座12上形成有气瓶安装位;保护盖13设置于支架本体11上并可选择地覆盖于气瓶安装位。
[0029]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用于气瓶运送与实验的工装1,通过在支架本体11上设置有固定座12和保护盖13,使得在进行对气瓶的实验过程中,可以将气瓶稳定地放置在固定座12上,防止气瓶因为外界因素而产生滚动或者位移,保护盖13能覆盖气瓶,在保护气瓶的同时,还能避免出风口对气瓶的某一局部表面直接进行升温,避免了气瓶内的压力波动,保证了实验准确性。通过在支架本体11上设置有移动装置14,可以方便实验人员将待测气瓶拉出或送进实验室。
[003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保护盖13可平动或可翻转地与支架本体11连接以打开或关闭气瓶安装位。将保护盖13可平动或可翻转地设置在支架本体11上,实验人员可以更加方便地将气瓶放置或取出,方便了后续的实验,加快了实验速度。
[003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保护盖13包括:顶板131、第一侧板132和第二侧板133。第一侧板132与第二侧板133设置于顶板131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第一侧板132和第二侧板133分别朝向支架本体11倾斜设置,第一侧板132与第二侧板133中的至少一个与支架本体11相连。
[0032]其中,顶板131用于保护气瓶的正上方。通过将第一侧板132和第二侧板133分别朝向支架本体11倾斜设置,可以保护气瓶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侧,最大程度地覆盖了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气瓶运送与实验的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本体(11),所述支架本体(11)上设置有移动装置(14);固定座(12),所述固定座(12)设置于所述支架本体(11)上,所述固定座(12)上形成有气瓶安装位;保护盖(13),所述保护盖(13)设置于所述支架本体(11)上并可选择地覆盖于所述气瓶安装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气瓶运送与实验的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盖(13)可平动或可翻转地与所述支架本体(11)连接以打开或关闭所述气瓶安装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气瓶运送与实验的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盖(13)包括:顶板(131);第一侧板(132)和第二侧板(133),所述第一侧板(132)与所述第二侧板(133)设置于所述顶板(131)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侧,所述第一侧板(132)和所述第二侧板(133)分别朝向所述支架本体(11)倾斜设置,所述第一侧板(132)与所述第二侧板(133)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支架本体(11)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气瓶运送与实验的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11)包括: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所述第一纵梁与所述第二纵梁间隔设置,所述固定座(12)设置于所述第一纵梁与所述第二纵梁之间,且所述第一纵梁与所述第二纵梁上分别设置有所述移动装置(14);第一支撑梁(15)和第二支撑梁(16),所述第一支撑梁(15)与所述第二支撑梁(16)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纵梁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少华齐小岚王亚伟马强
申请(专利权)人:特嗨氢能检测保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