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豆粕及其应用和饲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3202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8: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人工豆粕及其应用和饲料,涉及饲料技术领域。该人工豆粕营养组成包括:粗蛋白41~47%wt、粗脂肪2~7%wt、赖氨酸2~3%wt、蛋氨酸0.5~1.5%wt和苏氨酸1~3%wt;每千克人工豆粕含有膨化尿素200 120~145g、棕榈脂肪酸粉10~50g、酵母培养物700~750g、赖氨酸7030~45g、羟基蛋氨酸5~18g、苏氨酸8~25g和脲酶抑制剂1~1.2g。该人工豆粕的营养组成接近天然豆粕,缓解了现有技术缺乏一种有效的豆粕替代方案的问题。一种有效的豆粕替代方案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人工豆粕及其应用和饲料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饲料
,尤其是涉及一种人工豆粕及其应用和饲料。

技术介绍

[0002]豆粕是大豆提取豆油后得到的一种副产品。豆粕是棉籽粕、花生粕、菜籽粕等12种动植物油粕饲料产品中产量最大,用途最广的一种。大约85%的豆粕被用于家畜的饲养。豆粕内含的多种氨基酸适合于家畜对营养的需求,促进牲畜的营养吸收。
[0003]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优质饲料资源长期短缺,特别是蛋白质饲料资源紧缺成为制约我国畜牧业发展的瓶颈。近年来,豆粕价格持续上涨,在高价蛋白质饲料的市场背景下,如何缓解饲料成本压力,成为养殖者普遍关注的问题。目前针对反刍动物精料补充料中豆粕的替代方案大多采用其他蛋白原料(棉粕、花生饼、菜籽饼等)非等量替代。如采用粗蛋白含量为36%的菜籽饼替代精料补充料中的1份粗蛋白含量为43%的豆粕,约需要添加1.3份菜籽饼,同时减少0.3份的非蛋白原料(玉米、麸皮)等。
[0004]现有豆粕的替代方案未考虑养殖户为非动物营养专业人员,并且,也未额外补充限制性氨基酸,同时,又由于氨基酸原料为养殖户较难接触的饲料原料,养殖户也很难想到且做到补充限制性氨基酸。因此,现有豆粕的替代方案主要存在如下缺陷:原料替换为非等量替代,配方修改需要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配方师操作,对养殖户实用性不高。修改配方所使用的蛋白原料限制性氨基酸缺乏(如棉粕、花生饼、菜籽饼赖氨酸含量均远低于豆粕),导致豆粕替代配方的使用效果低于使用豆粕的配方。因此,一种改进的豆粕替代方案是目前市场需要的。
[0005]有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工豆粕,该人工豆粕的营养组成接近天然豆粕,缓解了现有技术缺乏一种有效的豆粕替代方案的问题。基于该人工豆粕,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人工豆粕的应用,以及应用其的饲料。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特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人工豆粕,该人工豆粕营养组成包括:粗蛋白41~47%wt、粗脂肪2~7%wt、赖氨酸2~3%wt、蛋氨酸0.5~1.5%wt和苏氨酸1~3%wt;
[0009]每千克人工豆粕含有膨化尿素200 120~145g、棕榈脂肪酸粉10~50g、酵母培养物700~750g、赖氨酸70 30~45g、羟基蛋氨酸5~18g、苏氨酸8~25g和脲酶抑制剂1~1.2g。
[0010]优选地,该人工豆粕营养组成还包括:钙1~3%wt,磷0.5~1%wt、铜20~50mg/kg、锌40~60mg/kg、铁150~210mg/kg和锰25~35mg/kg。
[0011]优选地,每千克人工豆粕还含有石粉25~70g、三型磷酸氢钙3~20g、碱式氯化铜
0.04~0.09g、一水硫酸锌0.12~0.16g、硫酸亚铁0.8~1.1g和硫酸锰0.08~0.11g。
[0012]优选地,所述人工豆粕营养组成包括:粗蛋白43.3%wt、粗脂肪2%wt、赖氨酸2.74%wt、蛋氨酸0.92%wt、苏氨酸1.75%wt、钙1.54%wt、磷0.64%wt、铜29.00mg/kg、锌46.32mg/kg、铁186.20mg/kg和锰28.80mg/kg。
[0013]优选地,所述酵母培养物为赛福泰酿酒酵母培养物。
[0014]优选地,每千克人工豆粕含有膨化尿素200 127.5g、酵母培养物740g、棕榈脂肪酸粉19g、赖氨酸70 41g、羟基蛋氨酸10g、苏氨酸13.5g、20%脲酶抑制剂6g、石粉35.38g、三型磷酸氢钙6g、碱式氯化铜0.05g、一水硫酸锌0.13g、硫酸亚铁0.95g和硫酸锰0.09g。
[0015]优选地,每千克人工豆粕还含有甜味剂0.3g和香味剂0.1g。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上述人工豆粕在制备饲料中的应用;
[0017]优选地,所述饲料为反刍动物用饲料;
[0018]优选地,所述饲料为牛用饲料。
[001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饲料,该饲料包括上述人工豆粕。
[0020]优选地,所述饲料中含有所述人工豆粕5~20%wt,优选为10%wt;
[0021]优选地,所述饲料中还含有玉米、麸皮、豆粕、食盐、小苏打和预混料;
[0022]优选地,每100kg所述饲料含有玉米65kg、麸皮4kg、豆粕16kg、人工豆粕10kg、食盐1kg、小苏打1.5kg和预混料2.5kg。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人工豆粕的营养组成包括粗蛋白41~47%wt、粗脂肪2~7%wt、赖氨酸2~3%wt、蛋氨酸0.5~1.5%wt和苏氨酸1~3%wt,该营养组成与天然豆粕接近,粗蛋白含量与豆粕一致,可实现与豆粕进行1:1替代,养殖户操作方便,可节省反刍动物精料补充料中一半左右的豆粕用量,降低养殖成本。上述人工豆粕的营养组成由膨化尿素200、棕榈脂肪酸粉、酵母培养物、赖氨酸、羟基蛋氨酸和苏氨酸提供,添加的限制性氨基酸吸收率(100%)高于豆粕,更优于传统方案里的蛋白原料。其中还添加脲酶抑制剂,能够提高反刍动物对氨的利用率。
[002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饲料含有上述人工豆粕,经实验证实,将其作为精料补充料,相比于不含上述人工豆粕,完全使用天然豆粕的饲料,能够使育肥牛平均日增重提高,说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人工豆粕不仅可以作为豆粕的替代物,甚至优于豆粕的饲喂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中,如果没有特别的说明,本文所提到的所有实施方式以及优选实施方法可以相互组合形成新的技术方案;本文所提到的所有技术特征以及优选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形成新的技术方案;本文所涉及的各组分或其优选组分可以相互组合形成新的技术方案;本文中所用的专业与科学术语与本领域熟练人员所熟悉的意义相同。此外,任
何与所记载内容相似或均等的方法或材料也可应用于本专利技术中。
[0028]本专利技术中,除非有其他说明,数值范围“a~b”表示a到b之间的任意实数组合的缩略表示,其中a和b都是实数。本文中“%wt”指的是质量百分比。
[002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人工豆粕,该人工豆粕的营养组成包括粗蛋白41~47%wt,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为41、42、43、44、45、46或47%wt,粗脂肪2~7%wt,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为2、3、4、5、6或7%wt,赖氨酸2~3%wt,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为2、2.1、2.2、2.3、2.4、2.5、2.6、2.7、2.8或3%wt;蛋氨酸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人工豆粕,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豆粕营养组成包括:粗蛋白41~47%wt、粗脂肪2~7%wt、赖氨酸2~3%wt、蛋氨酸0.5~1.5%wt和苏氨酸1~3%wt;每千克人工豆粕含有膨化尿素200 120~145g、棕榈脂肪酸粉10~50g、酵母培养物700~750g、赖氨酸70 30~45g、羟基蛋氨酸5~18g、苏氨酸8~25g和脲酶抑制剂1~1.2g。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豆粕,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豆粕营养组成还包括:钙1~3%wt、磷0.5~1%wt、铜20~50mg/kg、锌40~60mg/kg、铁150~210mg/kg和锰25~35mg/kg。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工豆粕,其特征在于,每千克人工豆粕还含有石粉25~70g、三型磷酸氢钙3~20g、碱式氯化铜0.04~0.09g、一水硫酸锌0.12~0.16g、硫酸亚铁0.8~1.1g和硫酸锰0.08~0.11g。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工豆粕,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豆粕营养组成包括:粗蛋白43.3%wt、粗脂肪2%wt、赖氨酸2.74%wt、蛋氨酸0.92%wt、苏氨酸1.75%wt、钙1.54%wt、磷0.64%wt、铜29.00mg/kg、锌46.32mg/kg、铁186.2mg/kg和锰2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正勇王雄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泽牧久远生物科技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