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合物16F16及其衍生物在制备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3173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8: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化合物16F16及其衍生物的一种新用途,即其在制备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中应用,采用化合物16F16能够在乙肝产毒细胞系HepG2.2.15上有效抑制HBsAg、HBeAg、HBV DNA的产生,能够在乙肝小鼠动物模型上抑制HBsAg、HBeAg、HBVDNA的产量,减轻小鼠肝脏临床病毒损伤,实验证明化合物16F16在体内外具有抗乙肝病毒作用,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乙型肝炎新型治疗药物的开发提供了候选物质。发提供了候选物质。发提供了候选物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化合物16F16及其衍生物在制备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中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抗病毒
,具体涉及一种化合物16F16及其衍生物在制备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一个重大的全球健康问题,但目前还没有完全治愈的治疗方法。乙肝病毒感染是肝炎的主要原因,它引发并推动发展到终末期肝病。紧凑的HBV基因组编码病毒DNA聚合酶、X蛋白(HBx)和病毒抗原(HBcAg, HBeAg和HBsAg)。作为目前世界上乙肝(HBV)感染人数最多的国家,据估计,我国目前慢性HBV感染者约7000万例,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000

3000万例。一般来说,大多数宿主成年期的原发性HBV感染不会导致疾病,突出了HBV

宿主相互作用的自我限制性特征,其机制仍不完全清楚。
[0003]目前针对慢性HBV感染的治疗仅限于I型干扰素治疗或靶向病毒逆转录酶的核酸类似物(NAs)。然而,干扰素治疗副作用大,疗效也有限。虽然NAs对病毒血症有更好的耐受性和效力,但它不能导致功能性治愈,即清除HBsAg。宿主靶向策略可降低病毒耐药性的产生,可缩短药物研发周期、降低成本、减小安全性带来的风险。宿主靶向抗病毒药物开发可为病毒感染性疾病的防控和治疗提供一个新的有效的途径。
[0004]化合物16F16是一种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PDI)抑制剂,其首次是在筛选防治亨廷顿蛋白诱导细胞凋亡的化合物中发现。PDI抑制剂16F16不仅能抑制错误折叠的蛋白突变体亨廷顿基因诱导的细胞凋亡,还能保护大鼠神经元免受Aβ肽引发的细胞死亡。PDI 抑制剂16F16可用于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介导的细胞信号传导研究。
[0005]目前,化合物16F16尚未被用于抗乙肝病毒药物的研究报道,是否具有抗HBV活性尚未清楚。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PDI抑制剂16F16及其衍生物的一种新用途,即其在制备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中应用,化合物16F16能够在HepG2.2.15细胞上和rAAV

HBV1.3感染小鼠乙型肝炎模型上有效抑制HBV表面抗原、e抗原和基因组DNA的产生。
[0007]所述化合物16F16别名: 2

(2

氯乙酰基)
‑1‑
甲基

2,3,4,9

四氢

1H

吡啶 [3,4

b] 吲哚
‑1‑
羧酸甲酯、2

(2

氯乙酰基)

2,3,4,9

四氢
‑1‑
甲基

1H

吡啶 [3,4

b] 吲哚
‑1‑
甲酸甲酯;化学结构式如下:本专利技术所述抗乙型肝炎病毒的用途是以化合物16F16为活性成分,还可以加入一
种或多种药物制剂上可接受的辅料,所述辅料包括药学领域常规的填充剂、稀释剂、粘合剂、赋形剂、吸收促进剂、填充剂、表面活性剂和稳定剂等,必要时还可加入香味剂、色素和甜味剂等;或者与其他活性成分复配发挥协同治疗乙型肝炎的作用;可以制成药剂学上适宜的使用剂型,例如胶囊、丸剂、粉剂、片剂、粒剂、口服液和注射液等多种形式。
[0008]本专利技术采用化合物16F16处理HepG2.2.15细胞,结果显示浓度4μg/mL以下的化合物16F16溶液没有细胞毒性;实验证明化合物16F16通过多宿主因子发挥抑制乙肝病毒的作用,进一步的体内攻毒实验表明,化合物16F16能够降解小鼠体内血清学指标HBsAg、HBeAg和HBV DNA的水平,有效降低肝组织的阳性细胞数量和病理损伤,对乙肝病毒感染的临床治疗具有重大意义和潜在应用价值,化合物16F16可以作为一种新的预防和治疗乙型肝炎的药品开发。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化合物16F16处理体外培养HepG2.2.15细胞72h后的细胞形态;图2为化合物16F16处理HepG2.2.15细胞72h后的细胞活力结果;图3为化合物16F16在细胞水平对乙肝病毒复制的抑制效果,其中A为细胞上清HBsAg的产生情况;B为细胞上清HBeAg的产生情况;图4为化合物16F16在小鼠模型中对乙肝病毒复制的抑制效果,其中A图为HBV DNA拷贝数;B图为HBeAg的抑制率;C图为HBsAg的抑制率;图5为化合物16F16和恩替卡韦对肝组织HBcAg表达和病理改变的影响,其中A图为免疫染色法检测肝组织形态(上图)和HBcAg表达(下图);B图为组织化学评分(H

score)结果;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确定统计学显著性差异,用星号表示(*p<0.05,**p<0.01)。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内容,实施例中使用的试剂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采用常规试剂和使用常规方法。
[0011]实施例1:化合物16F16不同浓度处理HepG2.2.15细胞的细胞活力测定用DMSO配制浓度浓度为10mg/mL的16F16母液,再用完全培养基稀释制得浓度16μg/mL、8μg/mL、4μg/mL、2μg/mL、1μg/mL、0.5μg/mL、0.25μg/mL的化合物16F16溶液,将不同浓度的化合物16F16溶液100μL添加到提前一天铺板的HepG2.2.15细胞(105细胞)中,于37℃、5% CO2下处理3天,同时设置DMSO对照组、正常细胞Control组(不添加任何处理试剂),在倒置显微镜明场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然后在每孔细胞中加10μL TransDetect
®ꢀ
Cell Counting Kit (CCK),于37℃孵育2h后,用酶标仪测定450nm处的吸光度值。
[0012]细胞形态结果如图1所示,浓度16μg/mL 化合物16F16处理的细胞全部死亡,8μg/mL处理的细胞形态完全伸展、正常,但细胞增殖量低于浓度4μg/mL以下处理的细胞量,因此,4μg/mL及以下浓度无明显细胞毒性。
[0013]吸光度值结果见图2,从图中可以看出化合物16F16的细胞毒性呈现一定的浓度梯度依赖效应,特别是在8μg/mL及上浓度毒性较为明显,但4μg/mL以下浓度无明显毒性,这与细胞形态结果一致。
[0014]实施例2:不同浓度化合物16F16处理乙肝产毒细胞系HepG2.2.15细胞后细胞上清
中的HBsAg(乙肝表面抗原)和HBeAg(乙肝e抗原)含量测定用完全培养基配制浓度分别为8μg/mL、4μg/mL、2μg/mL、1μg/mL、0.5μg/mL、0.25μg/mL的化合物16F16完全培养基溶液,将含有不同浓度化合物16F16的完全培养基2mL/孔添加到提前一天铺至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化合物16F16及其衍生物在制备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中的应用。2.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金阳费萨尔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