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速风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30010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8: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速风筒,包括手柄,手柄上设有外壳,外壳上设有前端出风口,后端进风口,外壳内设有内壳,内壳内设有工作腔体及发热组件和吹风组件,内壳和工作腔体的后端设有同时将二者的后端口盖住的内过滤网,在后端进风口上设有外过滤网,内过滤网和外过滤网相隔离并在二者之间形成汇合腔,在手柄的下部设有手柄进风口,手柄内和控制电路板之间形成连通外壳和手柄进风口的第一风道,工作腔体和内壳之间形成连通手柄和汇合腔的第二风道,内过滤网位于汇合腔与第二风道和工作腔体的后端口之间,并使得第二风道和工作腔体分别与汇合腔相连通。风可以从后端进风口和手柄进风口两条路径进行补充,进风量速度快,利于高速吹风。吹风。吹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速风筒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高速风筒。

技术介绍

[0002]风筒一般由手柄、PCBA电子零件、外壳、风机组件和加热组件构成,其中风机组件和加热组件设置在外壳内,PCBA电子零件设置在手柄内,一般是在外壳的尾端设置进风口,在前端设置出风口,加热组件加热,以及PCBA电子零件工作时都会在手柄内产生热量,手柄内的温度一旦过高和持续高温,就容易损坏或降低PCBA电子零件的寿命。另外,尾端的进风口局限于外壳的大小,其进风的速度不够快,使得在增加风机组件的功率时其上限进风速度也有限。
[0003]本技术就是基于这种情况而做出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进风速度快且能够对手柄内部进行散热的高速风筒。
[0005]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一种高速风筒,包括手柄,所述手柄上设有外壳,所述外壳上在前端设有前端出风口,在后端设有后端进风口,所述手柄内设有控制电路板,所述外壳内设有内壳,所述内壳内设有工作腔体,所述工作腔体内设有发热组件和吹风组件,所述发热组件和吹风组件与控制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内壳和工作腔体的后端设有同时将二者的后端口盖住的内过滤网,所述后端进风口上设有外过滤网,所述内过滤网和外过滤网相隔离并在二者之间形成汇合腔,所述手柄的下部设有手柄进风口,所述手柄内和控制电路板之间形成连通外壳和手柄进风口的第一风道,所述工作腔体和内壳之间形成连通手柄和汇合腔的第二风道,所述内过滤网位于汇合腔与第二风道和工作腔体的后端口之间,并使得第二风道和工作腔体分别与汇合腔相连通。
[0007]如上所述的一种高速风筒,所述内过滤网包括内网孔和外网孔,所述内网孔连通工作腔体和汇合腔,所述外网孔连通第二风道和汇合腔,所述内网孔与外网孔和外过滤网的网孔三者相比较,所述内网孔为粗孔,所述外网孔为细孔,所述外过滤网的网孔为细孔。
[0008]如上所述的一种高速风筒,所述内过滤网包括位于中部的平面部,以及位于平面部外侧的斜向后的锥形部,所述内网孔设置在平面部上,所述外网孔设置在锥形部上。
[0009]如上所述的一种高速风筒,所述工作腔体从手柄的前端往后缩小,所述工作腔体和内壳之间在手柄的前端位置设有密封环,所述内壳和工作腔体在密封环的后侧形成第二风道。
[0010]如上所述的一种高速风筒,所述发热组件靠近前端出风口设置,所述吹风组件靠近后端进风口设置。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如下优点:
[0012]1、本技术吹风组件工作时,风从后端进风口和手柄进风口吸入,其中手柄进风口进入的风从手柄的下部往上流动先后经过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后进入汇合腔,所述后端进风口经外过滤网进入汇合腔,汇合腔中的风被吸入工作腔体中并从前端出风口吹出,由于风可以从后端进风口和手柄进风口两条路径进行补充,进风量速度快,利于高速吹风。
[0013]2、本技术从手柄进风口进入的风从手柄的下部往上流动时,风经过控制电路板及对应的电子零件,能够把控制电路板及对应的电子零件上的热量带走,启动散热作用,带走的热量从前端出风口吹出,还能够对头发起到干燥作用。
[0014]3、本技术的内过滤网包括内网孔和外网孔,所述内网孔连通工作腔体和汇合腔,所述外网孔连通第二风道和汇合腔,所述内网孔与外网孔和外过滤网的网孔三者相比较,所述内网孔为粗孔,所述外网孔和外过滤网的网孔为细孔,细孔能够更好的将发丝、毛丝等杂质阻挡在外,内网孔为粗孔在起到第二层防护作用的同时,也有利于减小风阻。
[0015]4、本技术的内过滤网包括位于中部的平面部,以及位于平面部外侧的斜向后的锥形部,所述内网孔设置在平面部上,所述外网孔设置在锥形部上,锥形部能够对后端进风口和第二风道进入的风导向内网孔快速的流进工作腔体中。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
[0017]图1是本技术一种高速风筒的剖视图;
[0018]图2是本技术一种高速风筒的后侧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一种高速风筒的前侧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的内过滤网和外过滤网的爆炸图;
[0021]图5是本技术一种高速风筒的气体流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23]如图1至5所示的一种高速风筒,包括手柄1,所述手柄上设有外壳2,所述外壳2上在前端设有前端出风口21,在后端设有后端进风口22,所述手柄1内设有控制电路板3,所述外壳2内设有内壳4,所述内壳4内设有工作腔体5,所述工作腔体5内设有发热组件6和吹风组件7,所述发热组件6和吹风组件7与控制电路板3电性连接,所述内壳4和工作腔体5的后端设有同时将二者的后端口盖住的内过滤网8,所述后端进风口22上设有外过滤网9,所述内过滤网8和外过滤网9相隔离并在二者之间形成汇合腔10,所述手柄1的下部设有手柄进风口11,所述手柄1内和控制电路板3之间形成连通外壳2和手柄进风口11的第一风道12,所述工作腔体5和内壳4之间形成连通手柄1和汇合腔10的第二风道13,所述内过滤网8位于汇合腔10与第二风道13和工作腔体5的后端口之间,并使得第二风道13和工作腔体5分别与汇合腔10相连通。
[0024]所述吹风组件7包括马达和扇叶,所述发热组件6包括发热体。
[0025]如图5所示,吹风组件7工作时,风从后端进风口22和手柄进风口11吸入,其中手柄进风口11进入的风从手柄1的下部往上流动先后经过第一风道12和第二风道13后进入汇合腔10,所述后端进风口22经外过滤网9进入汇合腔10,汇合腔10中的风被吸入工作腔体5中
并从前端出风口21吹出,由于风可以从后端进风口22和手柄进风口11两条路径进行补充,进风量速度快,利于高速吹风。
[0026]另外,从手柄进风口11进入的风从手柄1的下部往上流动时,风经过控制电路板3及对应的电子零件,能够把控制电路板3及对应的电子零件上的热量带走,启动散热作用,带走的热量从前端出风口21吹出,还能够对头发起到干燥作用。
[0027]其中,发热组件6靠近前端出风口21设置,所述吹风组件7靠近后端进风口22设置。风从后往前吹出时,能够更好地对发热体起散热作用并把热量从出风口带出。
[0028]所述内过滤网8包括内网孔81和外网孔82,所述内网孔81连通工作腔体5和汇合腔10,所述外网孔82连通第二风道13和汇合腔10,所述内网孔81与外网孔82和外过滤网9的网孔三者相比较,所述内网孔81为粗孔,所述外网孔82为细孔,所述外过滤网9的网孔为细孔。细孔能够更好的将发丝、毛丝等杂质阻挡在外,内网孔81为粗孔在起到第二层防护作用的同时,也有利于减小风阻。
[0029]所述内过滤网8包括位于中部的平面部83,以及位于平面部83外侧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速风筒,包括手柄(1),所述手柄上设有外壳(2),所述外壳(2)上在前端设有前端出风口(21),在后端设有后端进风口(22),所述手柄(1)内设有控制电路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内设有内壳(4),所述内壳(4)内设有工作腔体(5),所述工作腔体(5)内设有发热组件(6)和吹风组件(7),所述发热组件(6)和吹风组件(7)与控制电路板(3)电性连接,所述内壳(4)和工作腔体(5)的后端设有同时将二者的后端口盖住的内过滤网(8),所述后端进风口(22)上设有外过滤网(9),所述内过滤网(8)和外过滤网(9)相隔离并在二者之间形成汇合腔(10),所述手柄(1)的下部设有手柄进风口(11),所述手柄(1)内和控制电路板(3)之间形成连通外壳(2)和手柄进风口(11)的第一风道(12),所述工作腔体(5)和内壳(4)之间形成连通手柄(1)和汇合腔(10)的第二风道(13),所述内过滤网(8)位于汇合腔(10)与第二风道(13)和工作腔体(5)的后端口之间,并使得第二风道(13)和工作腔体(5)分别与汇合腔(10)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柳辉虞智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美森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