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电灯点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92725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在利用具备开关元件的变频电路使放电灯点亮的放电灯点亮装置中,抑制对变频电路的开关元件施加过大的应力。放电灯点亮装置(1000)具备:直流电源部(200),供给直流电压;变频电路部(300),该电路部是能控制振荡的频率的变频电路部,输入直流电源部(200)供给的直流电压,变换为自振荡的频率的高频电压,利用已变换的高频电压使由用共振用电容器和共振用电感器构成的串联共振电路和与上述共振用电容器并联连接的放电灯构成的放电灯负载电路(L100)工作;以及放电电流监视部(400),在变频电路部(300)以预定频率振荡并将直流电压变换为高频电压的情况下,监视放电灯的放电电流,根据监视的结果来控制变频电路部(300)的振荡中的频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利用来自变频电路部的高频功率使放电灯点亮的放电灯点亮装置。例如,涉及在放电灯的预热后在使放电灯从启动转移到点亮时不对点亮电路的构成部件给予过大的电压和电流的电路方式。
技术介绍
在现有例(例如专利文献1),利用以下那样的方式使放电灯点亮。(1)首先,以比负载电路的固有振动频率高的预定振荡频率使变频电路在一定的时间内振荡来预热放电灯。(2)其后,随着时间的经过,在使变频电路的振荡频率比负载电路的固有振动频率高且比预热的振荡频率低的范围内,使变频电路的振荡频率平滑地向频率低的方向变化并使之启动,同时通过平滑地变化到相位延迟电流流动的范围的点亮频率,使放电灯点亮。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现有例被引用了的图6(在本申请中未图示)的控制例中,有以下的记载。在图6的控制例中记载有「如果将变频电路的振荡频率设定为比固有振动频率低的频率,则在转换频率之后到放电灯点亮为止的期间内,尽管是短的时间t2,但该图(e)中示出的那样的相位超前电流流过开关元件,同时流过导通状态的浪涌电流。」。此外,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另外的现有例被示出了的图7的说明中,有以下的记载。在图7的说明的记载中,有「从图7(b)的共振特性曲线可知,在从频率f1起缓慢地降低振荡频率f直到频率f2为止的期间内,由于必定通过共振点f0,故在开关元件的电流为相位延迟模式的状态下放电灯1被施加充分的高电压而点亮,不会如图6中示出的控制方式那样在相位超前模式下放电灯点亮。但是,在预热时间的大半中不能得到预热电流,产生放电灯寿命的问题。」。在专利文献1中,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同时具有作为现有例引用了的图6的「以预定频率在一定的时间内振荡」这样的特征和图7的「平滑地使振荡频率变化」这样的特征的方式,利用该方式,可避免在开关元件中流过相位超前电流、以及可解决放电灯寿命的问题。但是,在该情况下,即使在平滑地缓慢地降低了频率的情况下,在放电灯因灯丝的放电物质的消耗引起的寿命或放电灯的气密结构的不良引起的杂质气体的流入等的原因而不能点亮的情况下,变频电路也在相位超前模式下工作。因此,在放电灯不能点亮的情况下,存在变频电路的开关元件中在同时导通状态下流过电流、超过开关元件的ASO(安全工作区域)这样的问题。专利文献1特开昭63-17538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1)提供下述的放电灯点亮装置通过监视放电灯的放电电流,在监视的结果因放电灯的不良等不流过放电电流、负载电路的共振尖锐度大的情况下,不转移到点亮频率,以抑制对开关元件施加过大的应力。(2)此外,提供下述的放电灯点亮装置在正常地点亮的放电灯处于寿命末期而在点亮过程中无法点亮的情况下,转移到共振的尖锐度小的频率,以抑制对变频电路的开关元件施加过大的应力。(3)再者,提供小型且廉价的放电灯点亮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放电灯点亮装置是使放电灯点亮的放电灯点亮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直流电源部,供给直流电压; 变频电路部,该电路部是能控制振荡的频率的变频电路部,输入上述直流电源部供给的直流电压,将已输入的直流电压变换为自振荡的频率的高频电压,利用已变换的高频电压使由用共振用电容器和共振用电感器构成的串联共振电路和与共振用电容器并联连接的放电灯构成的负载电路部工作;以及放电电流监视部,在上述变频电路部以预定频率振荡并将直流电压变换为高频电压的情况下,监视利用上述负载电路部的放电灯的放电发生的放电电流,根据放电电流的监视的结果来控制上述变频电路部的振荡中的频率。其特征在于上述放电电流监视部根据放电电流的监视的结果使上述变频电路部的振荡中的频率停止振荡。其特征在于上述放电电流监视部根据放电电流的监视的结果进行使上述变频电路部的振荡中的频率转移到不同的频率的控制。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变频电路部以预定频率振荡并将直流电压变换为高频电压的情况下,在放电电流的监视的结果检测出了从放电电流未流动的状态开始流动的情况下,上述放电电流监视部进行使上述变频电路部的振荡中的频率转移到预先被设定了的其它的频率的控制。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变频电路部以使上述放电灯启动用的启动频率振荡并将直流电压变换为高频电压的情况下,在放电电流的监视的结果检测出了从放电电流未流动的状态开始流动的情况下,上述放电电流监视部进行使上述变频电路部的振荡中的启动频率转移到使上述放电灯点亮用的点亮频率的控制。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变频电路部以预定频率振荡并将直流电压变换为高频电压的情况下,在放电电流的监视的结果检测出了从放电电流流动的状态成为不流动的情况下,上述放电电流监视部进行使上述变频电路部的振荡中的频率转移到预先被设定了的其它的频率的控制。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变频电路部以使上述放电灯点亮用的点亮频率振荡并将直流电压变换为高频电压的情况下,在放电电流的监视的结果检测出了从放电电流流动的状态成为不流动的情况下,上述放电电流监视部进行使上述变频电路部的振荡中的点亮频率转移到使上述放电灯启动用的启动频率的控制。其特征在于上述启动频率是比上述负载电路部的固有振动频率高的频率,上述点亮频率是比上述负载电路部的固有振动频率低的频率。其特征在于上述启动频率和上述点亮频率是比上述负载电路部的固有振动频率高的频率。其特征在于上述放电电流监视部具备检测出上述放电电流是否流动的变流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负载电路部中,将上述共振用电感器一侧连接到上述变频电路部上,将互相并联连接的上述共振用电容器和上述放电灯的一侧经上述变流器连接到上述直流电源部的负极一侧。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负载电路部中,将上述共振用电感器一侧连接到上述变频电路部上,将互相并联连接的上述共振用电容器和上述放电灯的一侧连接到上述直流电源部的负极一侧。根据本专利技术,在利用具备开关元件的变频电路使放电灯点亮的放电灯点亮装置中,可抑制对变频电路的开关元件施加过大的应力,同时可将放电灯点亮装置作成小型、廉价的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形态1中的放电灯点亮装置1000的框图。图2是实施形态1中的放电灯点亮装置1000的电路图。图3是实施形态1中的直流电源部200的电路图。图4是说明实施形态1中的放电灯点亮装置1000的工作的波形图。图5是实施形态1中的放电灯点亮装置1000的工作的流程图。图6是实施形态2中的放电灯点亮装置2000的电路图。图7是说明实施形态3中的放电灯点亮装置1000的工作的波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形态1. 使用图1~图5说明实施形态1。实施形态1涉及在使用变频电路部使放电灯点亮的放电灯点亮装置中监视放电灯放电的放电电流并根据放电电流的监视结果控制变频电路部的振荡中的频率的放电灯点亮装置。图1是示出实施形态1中的放电灯点亮装置1000的结构的框图。放电灯点亮装置1000具备直流电源部200、变频电路部300、放电灯负载电路L100(负载电路部)、放电电流监视部400、振荡控制IC4和预热定时电路PH100。放电灯负载电路L100具备串联共振电路和放电灯。后面在图2的说明中叙述这些结构要素的具体的电路结构。以下,用下面的记号表示频率。(1)用f0表示放电灯负载电路L100的「固有振动频率」。(2)用f1表示预热放电灯用的「预热频率」。(3)用f2表示启动放电灯用的「启动频率」。(4)用f3表示点亮放电灯用的「点亮频率」。再有,如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使放电灯点亮的放电灯点亮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直流电源部,供给直流电压;    变频电路部,该电路部是能控制振荡频率的变频电路部,输入上述直流电源部供给的直流电压,将已输入的直流电压变换为自振荡频率的高频电压,利用已变换的高频电压使由用共振用电容器和共振用电感器构成的串联共振电路和与上述共振用电容器并联连接的上述放电灯构成的负载电路部工作;以及    放电电流监视部,在上述变频电路部以预定频率振荡并将直流电压变换为高频电压的情况下,监视利用上述负载电路部的放电灯的放电发生的放电电流,根据放电电流的监视结果来控制上述变频电路部的振荡中的频率。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桥修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三菱电机照明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